山 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来形容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竟然十分贴切。
在昭通,文学话题似乎从来就没有冷过,无论官员百姓,一提起昭通文学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至于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更是覆盖了各个乡镇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少说上千人。这种现象,就是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
值得欣喜的是,昭通文学有着温润的土壤和健康和谐的氛围,这十分重要,就如同人离不开空气一样,这一点,昭通的作家作者们心知肚明,自感知足幸运。自“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这两个名词提出并引起关注以后,昭通作家群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的大力扶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关注。一些重要的文学活动纷纷在昭通举办,使昭通作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激发了热情,给昭通作家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几年来,昭通作家群创作势头呈现出可喜之势,昭通作家每年在全国重点刊物发表的作品占了云南省作家所发表作品的70%以上。在2006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中国作协工作报告》中,对近年来在全国文坛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有4个被中国作协认定的创作群体,昭通作家群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市级地名命名的作家群。
领导倾心全力滋润文学沃土
要说领导重视文学创作,昭通无疑是个典型中的典型。历届党委、政府班子都对昭通作家群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鼓舞。以本届党委政府班子为例,市委书记夜礼斌和市长王敏正两位领导刚到昭通赴任,就在2008年春节前夕冒雪来到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家看望慰问,书记市长同时率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到家里去看望一位作家,在昭通是第一次,在全省全国恐怕也不多见,此举在昭通文艺界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对昭通作家群给予了极大的鼓舞。正如夏天敏本人不无感慨地说:“书记市长来看望我,我感到很幸运很温暖,但我不认为我个人有多了不起,关键是书记市长心中装着昭通作家这个优秀的群体,我无非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代表而已。”2009年春节期间,市长王敏正还专门设宴邀请昭通14 名作家、艺家术做客,与昭通作家艺术家共话昭通文艺发展,尤其重视谋划昭通文学未来发展,令昭通作家们十分感动。
更令人振奋的是,2008年12月21日,昭通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了昭通知名作家座谈会暨文学奖励基金赞助仪式。市委书记夜礼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敏正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给昭通作家鼓劲加油。赞助仪式上,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捐款70万元、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捐款40万元,云南电网公司昭通供电局、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伊力集团分别捐款30万元,5家企业共计捐款200万元,用于建立昭通文学奖励基金,专门对昭通文艺家获得省以上奖励进行配套奖励。
总之,昭通市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繁荣发展昭通文学,重视昭通作家群的建设,在政治上关心,在政策上倾斜,在精神上鼓励,在资金上投入,在生活上关爱,通过下派挂职体验生活、外派参观学习考察、为昭通作家出版文集等措施,使得昭通作家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昭通作家群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年龄结构老中青三代呈梯次结构分布;作品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创作状态由松散前进迈向了集体冲剌;发展态势由稳步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的过程。
以活动为载体锻炼作家队伍
在昭通作家群的成长过程中,各种文学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载体作用。2008年期间,昭通市文联重点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1月份,与昭通供电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金江光明行”昭通电力文化采风活动,组织了部分作家和摄影家深入永善、绥江、水富,亲临溪洛渡、向家坝巨型电站施工现场采风;二是在抗冰抢险期间,市文联组织作家深入抢险一线采风,让昭通作家群零距离贴近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出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三是在7月下旬,市文联与昭阳区公安分局合作,组织了部分昭通作家深入公安一线开展了“金盾之光”公安文化采风活动;四是邀请了部分著名作家到昭通为广大作家作者讲课;五是成功承办了全省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分享了工作经验,交流了创作体会;六是高度重视办好《昭通文学》,2008年出版了6期,且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七是筹建了“昭通文艺网”并顺利开通,促进了昭通作家与外界的交流。八是完成了《昭通作家精品集》(五卷本、180万字)的编辑工作,精选收入了昭通改革开放30年来在文学创作中冒出来的部分精品佳作。
六大亮点彰显昭通文学活力
纵观昭通文学2008年的发展态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六大亮点。
一批好作品亮相全国刊物(含网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昭通本土作家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作品124篇(首),其中国家级24件,省级44件,市级重点34件,市级22件。除了在《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原创版》、《青年文学》等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作品外,昭通作家作者作品还拓展到了《北京文学》、《散文选刊》、《诗选刊》、《广州文艺》、《百花洲》、《安徽文学》、《四川文学》、《长江文艺》、《文学港》、《文学界》、《当代小说》、《特区文学》、《佛山文艺》、《经典美文》、《长篇小说》、《北方作家》、《华夏散文》等刊物。更值得欣喜的是,昭通作家作品与网络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夏天敏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两个女人的古镇》应邀参加由起点中文网组织的全国三十省市作协主席小说竞赛,将在2009年6月结束并颁奖。夏天敏的小说好大一对羊还分别被翻译成韩文、英文等在国外出版发行。
一批实力作者获得奖项。在9月11日召开的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表彰会上,省作协对2007年在全国重点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我省60余位老中青作家进行了表彰。其中,昭通7位作家受表彰。同时,昭通也实现了五年来文学创作成绩保持全省第一的成绩。
一批新老作者崭露头角。一批后起之秀纷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一批起步较早,有着较强实力的老作者重返文坛;还有一大批有着较好潜力的作者具备向省以上刊物冲剌的条件。
一个奖励体系正在建立。目前,昭通已经设立了两年一度的昭通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一年一度的昭通本土作家年度创作奖和昭通文学年度传媒大奖3个奖项,正在筹备建立昭通文艺创作基金奖,待基金奖建立以后,昭通就设立了四个文学奖项,一套相对完善的长效奖励机制正逐步建立。
一个个展示平台正在发挥作用。目前,昭通文联的大型文学季刊《昭通文学》正常出刊,办刊质量日益提高,发表了昭通作家大量的文学作品;创建了“昭通文艺网”,使昭通作家通过网络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扩大了对昭通文学的宣传面;与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朱提书院”专栏,专门播讲昭通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使昭通作家作品更亲切地走进了人民大众;与《昭通日报•鹤都晚刊》联办了文学专版,每年用50个版面连载昭通本土作家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这些展示平台,为昭通文学新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训练场,为昭通新作者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目标已经确定。未来三年,昭通作家们确定了这样的奋斗目标:继续保持昭通作家群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总量占全省作家发表作品的70%以上;培养打造6位以上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青年作家,继续保持昭通作家群在全国的强势影响力;力争有3至5部作品与影视接轨,改编成影视剧,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有5部以上的文学作品获得省级、国家级重要奖项。
正视问题敢于突破再创
昭通文学新辉煌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昭通本土作家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不够,对宏大叙事作品的思考较少,还缺少有重要影响的大部头作品;二是获奖级别低、被重点刊物选载少;三是部分创作者文化底蕴不够丰厚、读书不够勤奋、阅读内容狭窄,创作视野不开阔、创作题材单一、创作技巧不高,创作风格缺乏多样化;四是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很多作家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机会不多、功底不够扎实,作品缺乏厚重感、思想缺乏深刻性、气势不够恢弘;五是由于各县区文联和作协开展探讨、交流、学习活动的程度和力度不同,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现象;六是一些创作者很难坚守孤独和寂寞,缺少顽强拼搏、抵御诱惑的精神和定力,缺少孜孜不倦潜心创作的敬业精神。
找准了问题之后,昭通本土作家们也正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未来三年,昭通市文联将重点采取九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大对昭通作家群的培养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支持,力争每年选派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作家作者到县区、乡镇和村一级挂职体验生活;二是每年开展2—3次文学采风活动,加强交流,深入一线,创作出更加鲜活的文学作品;三是适时组织昭通作家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使昭通作家不断增长见识,提高境界;四是不断加强与影视公司、名导演、名制片人的接触,加大昭通作家作品的推介力度,为昭通作家作品与影视接轨搭建平台;五是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全国名刊名编辑参加的改稿会,为昭通优秀稿件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六是做好两年一届的文学艺术评奖、一年一度的昭通文艺基金奖和每年一度的创作奖等奖项的兑现工作;七是适时邀请著名作家和专家学者到昭通为作家作者授课,开阔昭通作家的视野;八是拟在北京召开昭通文学研讨会,认真分析研究昭通文学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九是每年举办一期读书班,让作家们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十是争取出版《昭通作家精品集》、《昭通老作家作品集》、《昭通新锐作家作品集》、《昭通评论家文集》等作品集,集中展示昭通作家创作成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昭通文学之所以成为现象,那是因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昭通作家群之所以正在崛起,那是因为群山深处的昭通从领导到百姓都在热情似火地浇灌着这片厚重而大气的文学沃土;昭通作家之所以不断攀登新峰,那是因为他们坚韧、执着、包容、悲悯,他们像一颗颗小草,丢到哪里,都能扎根。
有了这些,昭通文学的春天和盛夏还会远吗?
昭通作家群,他们永远自信。
【责任编辑 杨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