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方言特点浅论

2016-05-05 02:19王启俊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巢湖语素韵母

吴 玲 王启俊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语数教研室,安徽巢湖 238000)



巢湖方言特点浅论

吴玲王启俊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语数教研室,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巢湖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其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而语音上的特点更突出,更具体,语法上稍逊,巢湖方言词汇在其演变过程及与周边方言词汇的相互融合中形成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归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巢湖的地理环境影响词汇的形成,另一方面是语言使用习惯影响词汇的形成。

关键词:巢湖方言语音特点语法特点词汇特点文化成因

巢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巢湖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以及皖河流域毗邻,流域总面积13486平方千米,包括合肥、巢湖、六安及安庆的16个县区。这一方言位于北方方言区和南方方言区的交界地带,因而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如浊音清化同北方,北存入声同南方;语气词“了”和时态词“了”两分不同形同南方等),从而成为北方方言中内部语音分歧较大、语法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1]。巢湖方言在语音和语法上和词汇上皆有自己区域性的特点。笔者在庐江当地生活40余年,对庐江及周边区域在实地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及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一、巢湖方言语音特点

(一)声母

巢湖方言有22个声母,包括21个辅音和1个零声母。以下例举方言中有典型特点的词语。

1.巢湖方言中的n和l大多不分。

巢湖方言中l音多,n音极少。一些普通话中该读n的误读为l,如“拿、哪、那、奶、奈、南、女、暖”等常用字。读n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通;而l音是软腭上升,鼻腔堵塞为l。

2.巢湖方言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难辨。

在巢湖方言中常常易将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如下:

读zh为z的——争、睁、皱、助、骤等;

读ch为c的——柴、初、愁、衬、掌等;

读sh为s的——闪、生、省、师、漱等。

3.部分舌尖音、舌根音被改为舌面音。

在普通话中舌面音j、q、x和舌尖音z、c、s舌根音g、k、h是意义不同的,区分明显的,巢湖方言却有混淆的现象。例如:

读x为h的——下、咸、鞋等;

读j为g的——家、间、讲等;

读q为c的——期、妻、气等;

读q为k的——敲、掐,铅等。

(二)韵母

巢湖方言有50个韵母,其中舒声韵36个,入声韵14个,特点较为明显。在此将例举韵母中的前后鼻音不分这一现象。在两组韵母中以n收尾的叫前鼻音,以ng收尾的叫后鼻音。而在巢湖方言中主要是en和eng,in和ing两组难以区分。例如:

en的韵母——陈、真、盆、分、奔等;

eng的韵母——程、正、朋、风、更等;

in的韵母——民、阴、饮、新、敏等;

ing的韵母——英、名、丙、命、定等。

(三)声调

巢湖方言中有5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包括轻声。)在普通话中有四个调类,而巢湖方言中多了一个入声,其特点是发音短促,收喉塞音韵尾,不能延长。

(四)普通话声韵母配合关系与巢湖方言声韵母配合关系的比较

普通话声韵母配合规律简表:

!"#:::$%# &"# ’"# [i] [i-] [u] [u-] [y] [y-]:::  :::  :::[i] [i-] [u] [u-] [y] [y-]bpm (、bpm  :、)  *  +  , f -.::::f : :dt /、dt  :、0  1  2  3  4 nl  5、:::::nl  :、6  7  8  9  :  ; zcs <::::::zcs :=  > Zh ch sh r ?、@::Zh ch sh r :、:A  B j q x::j q x C D E F g k h  G、H I  J::  ::g k h  :、: : :KLM N O P Q::: :  :  :  :

巢湖方言声韵母配合关系:

!"# $%#  &"#  ’"# RSTU  VW [i][i-][u][u-][y][y-]:::  :::  :::  ::::::: :: [i][i-][u][u-][y][y-]bpm bpm * X Y f Z [::  :f : :d t d t 0    ]  ^ n::::n _ ‘a b 9 ; zcs: ::::  :zcs c1 d = zhchshr:::  :zhchshr e  f A g jqx::  ::jqx KLM  O  o  p  q  r  P  s  t h i j k g k h ng l m  n::  ::g k h ng : : ::::  :  : : : : : : :

由上两简表可见,巢湖方言中的d、t、z、c、s及n(包括北京话的l声母)除u韵母外,没有合口呼,即u一韵头脱落,一律读成开口呼,如“对”读dei,“伦”读nen[2]。

(五)巢湖方言的声调变化规律

巢湖方言的声调变化规律有三种形式:①平分阴阳,②浊上变去,③入派三声。这与隋唐之后汉语发展声韵调的发展规律一致,巢湖诸多方言读音的读音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平分阴阳”:主要指中古平声母音节的字,如果它的声母是清声母,那么,现多读阴平(调值55);如果声母是浊声母,那么,现多读阳平(调值35),分化的条件在于声母的清浊,巢湖方言大部分读音已完成这样的转化,前者如“风、东、衣”等字音,后者如“传、牛、来”等字音。所谓“浊上变去”指中古的上声音节的字,如果声母是浊声母,那么现多读去声;如果不是浊声母,那么仍读原调,如“皓、弟、巨、跪”等字。所谓入派三声指中古的入声字,不管是阴入还是阳入,巢湖话中已经有一部分归入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去三声中去,方言中入声字仍然存在,方言中转入阴平的有“鸭、七”等,转入阳平的有“竹、食”等,转入上声的有“笔、铁”等,转入去声的有“落、跃”等。

巢湖南部方言声调规律:

uv  wx  yx  zL  {L  w|  y| u} 55 53 213 44 5 3 ~? ???? ???? ???? ???? ???? R???

二、巢湖方言语法特点

方言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巢湖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虽然有一致性,但在某些构词方式、形容词的某些特性及句式的构造上有其独特性,与规范汉语相比,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一)巢湖方言词法特点例析

1.巢湖方言“子”尾构词法特点

巢湖方言组成类型整体发展趋势与规范汉语一致,构词法主要体现在附加式构词类型上,这其中以“子”为词尾较为普遍,构词丰富,应用范围广,主要附加于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动词语素和数量词语素之后,值得分析。

(1)名词语素+子。

有三种形式:①单音节+子,如:晌子、胳子、豁子、盏子、菇子等;②双音节+子,如:凼巴子、六谷子、拐落子、迹迹子、道道子、娘老子等;③三音节+子,如:癞癞姑子、扯歌剧子、发物丁子、老寒儿子、舌挑根子、老颈把子等。

(2)形容词语素+子

孬子、矮子、蛮子、侉子、驼子、麻子、不弄子、结巴子、韶道子、老不子等。这类词构成的名词表示的人物,多带有否定义和贬义色彩。

(3)动词语素+子

瘫子、手捏子、包被子、晃趟子、摇窝子、乍胡子、耳聒子、走门子、胀肠子、痴撇撇子等。这类词通过增加词尾“子”而改变了词性,丰富了构词手段。

(4)数量词语素+子

一毫子、半吊子、一飘子、一沓子、二回子、二半擦子、一笃囊子、二宝子等。这类词通过数量加“子”而组成一个名词性的数量短语。

巢湖方言后词缀的“子”,在描述动植物、衣物、家用器具、农业用具等的名称时表达这类语义时有小称作用,部分小称含有喜爱、亲昵等主观感情色彩。如称蘑菇为“菇子”,称量筒为“提量子”等。有一词“石子子”很有代表性,称较小的石块为“石子”,称比“石子”体积更小的石块为“石子子”,更能体现“子”的小称功能。

2.巢湖方言形容词构词形式

按照一般的语法著作描述,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的词类。基于这样的词类性质,所以各地方言对形容词性描述最繁复,呈现的构词类型最复杂、多样。

(1)附加前缀。

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前缀为名词语素”,如“毛软、锋快、雪青、铁饱”等;二是“前缀为形容词语素”,如“老肥、老粗、鲜甜、鲜清、精瘦、精湿、活丑”等;三是“前缀为动词语素”,如“蒙灰、展齐、崩酥、崩脆”等。这些前缀具有程度副词“很”的语法功能。如“老粗”就是“很粗”,“崩脆”就是“很脆”之意。“前缀+名词语素”一类的“前缀”是名词作状语,“毛软”就是像毛发、羽毛一样柔软。

(2)附加后缀。

巢湖方言形容词后缀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A不拉基”式,如“皱不拉基、烧不拉基、傻不拉基”等,多是一种描述,带有厌恶色彩。二是“AB巴拉”式,如“小气巴拉、怄郎巴拉、老好巴拉”等,多是对人的评价,带有贬义色彩。其他综合型后缀还有“尖头巴稀、垂头巴稀、七拱八翘、七窝八搅、七屁八磨、黑不笼统、直不笼统”等,多是描述或是评价,主观色彩比较强烈。

(3)重叠构词法。

根据巢湖方言形容词重叠构成方式,经过细致爬梳,有这几种类型,一是ABB式,如“清丝丝、平展展、光精精”等,可以看做“B”音节的重复;再如“矮墩墩、灰楚楚、板压压”、“木骨骨、黑嗒嗒、嘴呱呱”等,这是形容词和名词加重叠后缀两种细微之别。二是AABB式,如“弄弄幸幸、慢慢嗒嗒、疲疲沓沓、挤挤格格”等,这种重叠有语义加深之用,但更多的是一种情景状态的再现。三是BABA式,如“鲜甜鲜甜、赤亮赤亮、精瘦精瘦、铁老铁老”等,这种双声叠用,表示语义的加强,“鲜甜鲜甜”比“鲜甜”的与“甜”味似乎更甜。另外还有两种“模板”可以随情境套用,①“A里AB”,如“毛里毛糙、侬里侬现、逮里逮怪、拉里拉呱”等,多表示语义的加深,②“A头A脑”,如“神头呱脑、猪头猪脑、线头线脑、鼠头鼠脑”等,多有贬义,也有褒义,如“大头大脑”等少量词。

(二)巢湖方言句法特点例析

先看下面下面例句:

巢湖方言普通话

他可(音克)走吱他走了吗?

把我气死吱!让我很生气!

日子过吱好潇洒一个!日子过得真潇洒啊!

她埋个也不得来。她明天也不会(能)来。

从上看来,巢湖方言与普通话的句式构造有其不同之处:

第一,在疑问句式中普通话常在句末带有疑问词“吗”,加强语气。而巢湖方言中的疑问句常出现“可(音克)”表示疑问。例如“他可来吱?”“这人可睡吱?”“这杯水可能喝?”

第二,在感叹句式中普通话常有感叹词“啊,呀”等,加上感叹号来加强语气。在巢湖方言中感叹句后常用“好……一个”来强调程度之深。例如:“你走吱好慢一个!”“日子过吱好快一个!”“他变得好老一个!”

第三,非动词“得”常出现,有“能”,“会”的意思。例如“他今个不得来。”“这地板可睡得?”

三、巢湖方言词汇的特点

巢湖方言词汇具有地域特色,记载巢湖百姓的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或有些古老的事物逐渐消亡,而代表这些古老事物的词汇也会随之淡出人们的交际用语。巢湖百姓会使用符合时宜的普通词汇来代替一些淘汰的方言词汇。反映在语言层面上便是对方言词汇的创新与改造。如老一辈巢湖百姓口中的“圆眼音案”和“董糖”,现在直接用普通话“桂圆”和“酥糖”来代替。越来越多的巢湖方言词汇被取而代之,以便交流和沟通。

有些巢湖方言词虽被保留下来,但与普通词汇的词义有些差别。如方言词“茶馆”,方言义是“饭店”,而普通话义是“卖茶水的铺子”;有方言词“作孽”,方言义是“可怜”,普通话义是“做坏事,缺德”;又如“香油”,方言义是“菜籽油”,普通话义是“芝麻油”。由此可见,方言词在演变的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巢湖方言词汇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其受影响以江淮方言为主,而且在很多方面与普通话词汇相去不远,因而与普通话差异不大。[3-4]例如方言词“定规”,“该应”,“得亏”,“火萤虫”与普通话词“规定”,“应该”,“亏得”,“萤火虫”,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同,故巢湖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也是相互依存的。

四、巢湖方言文化成因

(一)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方言形成的根本原因

巢湖流域文明久远,社会动荡与变革都在词汇中留下记录。如“构木为巢、陷巢州长庐州、洗耳恭听、蒙过昭关、四面楚歌、旗鼓相当、柘皋之讹、曲有误周郎顾”等,每个词语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典故,反映着巢湖的社会进程,以此为背景的诸多方言再现了巢湖流域的社会文明。巢湖方言中有关于农业生产的“送老秧”亦称“关秧门子”“封仓门”的记录,指插秧须在日落前完成,至天黑则认为不吉,以村中插秧未尽的农家为标志,咸来相助。主人家女婿一般要到场,行将结束,亲友便对其展开“泼水”“摔泥”的嬉戏,俗称“送老秧”或“封仓门”,之后出嫁女便可回门省亲,方言有语云:“插好黄秧,看望爷娘。”

(二)地理环境影响方言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类的各种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烙印。从方言的分布上看,地带东南与吴方言接壤,西南与赣方言接近,正西偏南与以古楚方言为基础的西南官话链接,西北和北面与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相延续,从而形成了有自己地域特点的方言状貌[5]。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段的称述。随着环境的变化,巢湖方言特点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影响相应更替,有的被融合而传承下来。在巢湖水域周边有关渔家的方言便与水域环境密切相连。试举渔家木船下水系列方言说明,“活水、红头、避龙口、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旧俗木船竣工下水试行,称之“活水”,活水时刻船家时烧香放爆竹以庆贺,杀鸡祭牲,将鸡血淋船头龙口,曰:红头;祭牲后将鸡扔进船舱,并祈祷:“元宝进仓,万担归舱。”在船头正上方挖以浅洞或放顺治铜钱,寓意船入江河,顺风顺水,曰“避龙口”。旧时造船,桑树不用船头,槐树不用船底,曰“头不顶桑,脚不踩槐[6]。

(三)语言使用习惯影响方言的形成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方言文化各有形成的综合因素,对于语言的使用习惯也不尽相同。巢湖方言的形成与变化与巢湖流域文化孕育和社会发展的推动相互影响。在两人说话听到“你岗(讲),你岗(讲)”时,他们可能是无为县人,在有人说“上楼”为“上流”时,他们可能是庐江县人,在有人说“吃饭”为“吃换”时,他们可能是六安人;在有人说“回家”为“嘎剋”时,他们可能是居巢人。所以,语言使用习惯影响了方言的形成。

巢湖方言是巢湖文化的“活化石”,巢湖百姓亦是在个人的语言使用习惯下影响着巢湖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形成及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主流媒体规范用语的引导,普通话的普及,巢湖方言也在与时俱进地演变着,其综合特征是越来越向接近普通话,越来越向易于理解交流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谈莉.巢湖方言新老两派差异比较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3,5(1).

[2]史国东.略论巢湖官话与普通话语音上的差异[J].滁州学院学报,2008,9(8).

[3]王明.巢湖方言词汇特点例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4]许利英.巢湖方言词汇四[N].方言,北京,1999(1).

[5]李芳.浅谈江淮方言的地域特点和地理归因[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1).

[6]王启俊.巢湖民俗方言词考绎[J].文教资料,2015 (3):15-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4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巢湖方言研究》(项目批号:SK2014A368)。

猜你喜欢
巢湖语素韵母
声母韵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单韵母扛声调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巢湖颂歌
因果复合词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