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干预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常规组患儿行临床基础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98.0%)优于常规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疾病患儿治疗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作用突出, 可缩短临床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肺炎;护理效果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呼吸系统病症, 咳嗽、气喘为临床主要特征, 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将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 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均借助药物治疗, 但由于治疗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 间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肺炎疾病患儿住院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将本院接收肺炎疾病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行不同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 年龄2~9岁, 平均年龄(4.1±1.1)岁;病程2 d~1个月, 平均病程(15.5±2.5)d;常规组男31例、女19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4.2±1.2)岁;病程3 d~1个月, 平均病程(15.6±2.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疾病诊断 患儿均符合肺炎疾病诊断, 均经心电图、血常规、X线等检查确诊;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气喘等病症;排除心、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儿。
1. 3 方法 常规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措施, 如病情观察、给药指导等;干预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该护理路径实施前期首先成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实施该工作, 待护理小组建立后行护理措施、操作要点、临床过程等教育培训;根据调查资料、实践操作制定护理路径表, 叮嘱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规章制度操作, 具有操作流程为:①患儿入院的第1天。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治疗医师、负责人等, 并耐心讲解医院制定规章制度, 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严格遵循该制度;根据患儿身体现状、疾病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 便于缓解病情发展, 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 告知吸氧、药物治疗等相关注意事项[2];②患儿入院后的第2天。患儿及其家属初步掌握相应操作后, 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呼吸、疾病症状等检查结果讲解检查时间、临床重要性, 便于提高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 按时带领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教会其咳嗽方法, 并行翻身拍打背部等措施;服用药物后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免病情加剧[3];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鼓励患儿积极面对自身病症, 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信心, 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还应根据临床治疗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并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工作;③患儿入院后的第3~8天。继续监测患儿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痰液颜色、总量等;叮嘱家属加强患儿营养, 行病症健康教育, 如肺炎疾病病发原因、疾病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 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认知度, 随后行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4];④患儿入院后的第9~12天。根据临床医师叮嘱再次检查相关项目, 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求, 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需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结构、身体锻炼、按时复查等;⑤出院1周后。待患儿出院1周后, 护理人员需电话随访情况, 耐心询问药物服用后反应、饮食情况等相关内容, 以加快康复进度[5]。
1. 4 观察项目 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 包括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判定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6]: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判定, 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 患儿入院后人手1份护理调查问卷, 让患儿家属根据日常护理情况填写, 于出院前期回收后统计总分, 满意>90分、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病症, 病情相对复杂、多变, 且该病症病情通常不易控制, 间接加大并发症发生率。因此, 临床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模式, 根据临床病症设计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案, 对患儿实施实用性、动态性的临床护理, 旨在实现加快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的临床目的。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 可从根本上避免反复性操作或操作计划性差等所造成的教育不全面、浪费资源现象, 从而保证该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临床报告显示: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行标准化护理干预, 可转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观念, 减少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 提高工作质量[7-10];护理人员根据执行规范严格执行护理路径措施, 可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治疗了解度的同时, 对疾病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组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儿经相应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后肺炎疾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对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 肺炎疾病患儿治疗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作用突出, 可缩短临床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1):79-80.
[2] 杨秀芳, 王继军.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0):2164-2166.
[3] Casey C, Fullerton MJ, Somerville N. Common questions about pneumo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m Fam Physician, 2015, 92(7):612-620.
[4] 李伟健.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9):51-52.
[5] 冼鸿欢.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50-51.
[6] 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0):83-98.
[7] 徐秀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5):114-115.
[8] 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910-911.
[9] Kusahara DM, Enz Cda C, Avelar A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Am J Crit Care, 2014, 23(6):469-476.
[10] 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5):30-31.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