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俊?陈江声
【摘要】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L的时间以及恢复到125×109/L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 能帮助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尽快恢复正常,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化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26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 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繁殖和扩散, 但是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是化疗治疗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于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具有显著疗效, 目前临床上已将其运用到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 本次研究将其与白细胞介素-11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全部患者均为血液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8~49岁, 平均年龄(37.9±8.5)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26~50岁, 平均年龄(38.5±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患者的血小板计数<30×109/L时给对照组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皮下注射15000 U, 1次/d。治疗组患者注射白细胞介素-11 1.5 mg,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恢复的最高值、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小板最低值、恢复最高值对比 化疗后, 治疗组患者中出现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值为(28.5± 6.2)×109/L, 对照组为(27.4±7.5)×109/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是(215.8±75.5)×109/L高于对照组的(179.3±85.8)×109/L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在<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L的时间以及恢复到125×109/L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期间, 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肌肉酸痛, 3例头痛, 1例晕厥, 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出现5例肌肉酸痛, 2例心悸, 2例头痛, 4例乏力, 2例浮肿, 发生率为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 若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死亡。这一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疗剂量的使用, 在传统治疗中多采用血小板输注方式治疗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该疗法能有效减少出血等并发症, 但是重复输注血小板又可能引起输血反应以及增加感染的危险, 而且长期输注血小板也可能导致输注的无效[2]。目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等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药物。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前两种药物的疗效。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分子, 其能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和分化, 对于巨核细胞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从而达到增加血小板计数的目的[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从仓鼠卵巢细胞中提纯制成的, 具有显著的增加血小板的效果。一项关于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rhTPO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化疗后给患者注射rhTPO能显著减轻患者的血小板下降情况, 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与化疗后不注射rhTPO的对照周期相比, 注射rhTPO的周期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值高出12×109/L, 且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 血小板计数恢复的最高值更高, 说明在肿瘤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临床治疗中,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产素疗效确切。另外, rhTPO的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少, 一般出现肌肉酸痛、发热、头痛等并发症时无需对症处理, 大多数患者能自行恢复。在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P<0.05), 且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较为轻微, 无需特殊处理即恢复。
白细胞介素-11是一种非特异性造血生长因子, 是用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将其运用到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治疗中, 能迅速刺激人体的造血干细胞繁殖和巨核细胞繁殖, 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 促进机体内血小板的生成, 逐渐增加血小板计数, 而且血小板的功能基本不会发生变化[4]。有研究指出: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后, 机体内生成的血小板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寿命上与正常血小板没有差异[5]。
在本次研究中, 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 rhTPO治疗组的血小板升高速度更快, 且血小板最高值也高于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的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P<0.05)。说明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中,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有助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尽快恢复正常, 确保化疗治疗的顺利进行。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rhTPO皮下注射, 使得血小板计数尽早恢复正常, 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陈芳君, 张丹, 王增, 等.重组人白介素-11(Ⅰ)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经济学评价.中国药师, 2015(2):250-252.
[2] 黄月婷, 刘晓帆, 薛峰,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41例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 36(6):511-514.
[3] 李秋文, 叶明, 肖文华,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7):1064-1066.
[4] 黄燕苹, 徐铭宝, 莫晨,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大肠癌化疗致血小板减少.武警医学, 2012, 23(12):1085-1086.
[5] 赵钰, 徐茂忠, 秦茹娟,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血栓与止血学, 2014, 20(2):53-56.
[收稿日期:20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