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豪?林昱
【摘要】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NAB)的疗效。方法 23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17例)与治疗组(118例), 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与NAB发生率以及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 能够明显减少患者NAB发生率, 有效控制胃食管酸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雷尼替丁;胃食管反流;夜间酸突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96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 主要治疗方法是抑酸治疗, 停止治疗后较易复发, 必须维持治疗。近些年有相关研究显示[1]NAB症状是影响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NAB指的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前提下, 从当晚22:00到第2天早上8:00胃内pH<4.0的时间>1 h, 其和胃食管反流病以及消化性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有重要联系[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NAB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17例患者中, 男67例, 女50例, 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6.3±9.6)岁;治疗组118例患者中, 男65例, 女53例, 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6.8±10.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具体方法口服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6380)30 mg, 2次/d, 分早晚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雷尼替丁治疗, 具体方法服用雷尼替丁(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834)150 mg, 1次/d, 于睡前口服。1周为1个疗程。
1. 2. 2 监测方法 使用瑞士TCD公司提供的便携式pH值记录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pH值, 两组患者均于第7天早上8:00插入pH监测电极, 插入深度是55 cm;监测过程中切忌进食酸碱性饮料、药物以及食物等,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用餐时间、直立位时间以及卧位时间;计算两组患者当晚22:00到第2天8:00 pH<4.0的时间百分比;对比两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情况。
1. 3 症状评估标准 采用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频率计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胃食管反流症状主要包括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反食四种, 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症状发作频率<1 d/周;2分表示症状发作频率为1 d/周;3分表示症状发作频率为2~3 d/周;4分表示症状发作频率为4~5 d/周;5分表示症状发作频率为6~7 d/周。最高分值是20分, 得分越高表示症状发作频率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pH与NAB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要显著小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AB发生率是29.66%, 对照组NAB发生率是70.0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2, P=0.000<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夜间酸突破可能出现在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以及正常人群中, 其中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发生最高[3]。由于对NAB的认知不断增加, 有众多研究开始探讨监测平均为pH值对抑酸药疗效的评估作用, 但是有可能忽略胃酸难以控制的时间段[4], 而此次研究监测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于临床意义更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治疗组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要显著小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NAB发生率是29.66%, 对照组NAB发生率是70.0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结果表明睡前联合服用埃索美拉唑与雷尼替丁能够有效对夜间胃酸分泌予以抑制以及减少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只会抑制壁细胞上激活的质子泵, 而不会抑制没有激活的质子泵[5]。夜间质子泵属于更新时期, 激活的质子泵数目和白天比较相对要少, 所以夜间PPI的抑制效果要比白天差;因为饮食因素, 夜间睡眠阶段不存在相应的食物刺激, 质子泵激活数目少, 因此PPI抑酸效果相对变弱[6]。此次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 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够实现较好的抑酸作用。
综上所述,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 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 有效控制胃食管酸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宏霞, 卢宏丽.埃索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32(8):1081-1083.
[2] 章俊华, 胡宗安, 杨杰, 等.埃索美拉唑诊断性用药在非糜烂性反流病治疗中的价值.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 23(5): 406-407.
[3] 李立凡, 林友文, 黄智文, 等.七、八元瓜环对盐酸雷尼替丁的包合作用及缓释性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2):282-287.
[4] 栾红, 王英杰, 孟宪敏, 等.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与血清IgE水平的关系.山东医药, 2011, 51(23):62-63.
[5] 方颖颖, 陈爱瑛, 叶小弟, 等.改性钠基蒙脱石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犬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 (11):831-833, 842.
[6] 李永冲, 蔡自由, 童艳丽, 等.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的微流控芯片测定.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10):2361-2362.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