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卞孝平 周世昌
【摘要】 目的 对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77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利福昔明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转阴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与转阴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利福昔明;酪酸梭菌制剂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受到小肠解剖结构异常因素影响, 也可能出现在一些功能性胃肠疾病中, 指的是近端空肠液内细菌浓度≥105 CFU/ml。患者主要伴有腹泻、腹胀、吸收不良以及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其发病还受到不宁腿综合征、酒渣鼻、酒精性脂肪肝、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关节痛以及贫血等诸多消化道外疾病因素影响[1]。以往临床治疗主要应用利福昔明, 但对治疗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且不能长期反复性应用。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39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 获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77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37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34.2±11.5)岁;患者主要伴有腹部不适、腹胀、营养不良、口臭以及消瘦等临床症状。排除近2周应用胃肠动力、通便、抗生素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利福昔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对利福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1. 2 方法 对照组单独应用利福昔明(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70, 0.2 g)治疗, 0.2 g/次, 3次/d。
研究组患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20015, 420 mg)治疗, 其中利福昔明疗法同对照组, 酪酸梭菌制剂:首次口服6粒, 之后3粒/次, 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每日的不适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口臭、腹泻、腹部不适、腹胀、消瘦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转阴率与临床疗效。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疗程结束后, 患者的口臭、腹泻、腹部不适、腹胀、消瘦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全部消失, 排便次数为0~2次/d, 转为软便且无黏液;有效:患者以上症状消失或者>50%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以上各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转阴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32例转阴, 转阴率为82.1%;7例未转阴, 未转阴率为17.9%;对照组患者22例转阴, 转阴率为57.9%;16例未转阴, 未转阴率为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 对照组为63.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主要由小肠瘀滞导致, 细菌在小肠中过度繁殖, 导致出现吸收不良症状。患者主要伴有脂肪泻、腹泻、营养吸收以及贫血等临床症状。以往临床治疗小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主要应用抗生素短期治疗, 治疗时间约为10~14 d。利福昔明为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 但有研究[3]指出, 应用利福昔明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仅达到34%,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或者多次治疗。
本次研究对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其中对照组单独应用利福昔明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酪酸梭菌制剂能够分泌酪酸菌素, 给有害菌产生抑制, 并能够将肠道内有害菌和毒素清除干净;另外, 能够大大提高肠道免疫力, 加快肠黏膜23倍量粘蛋白分泌与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 提高黏膜免疫力, 最终提高抗病能力[4]。利福昔明属于一种利福霉素衍生物, 肠道不可吸收;其具备抗菌谱广的特点, 特别是对小肠中的厌氧菌, 如乳酸杆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该类菌群为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患者代谢异常的主要菌群;但反复性应用可能存在风险, 如难辨梭菌结肠炎、相关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及过敏反应等;另外, 应用该药物可能会给肠道微生态环境与肠道黏膜保护屏障产生影响;此外, 利福昔明药物价格昂贵, 反复长期应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实现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可发挥出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 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酪酸梭菌制剂, 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转阴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顺天, 彭丽华, 崔立红, 等.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10):790-791.
[2] 刘扬, 许琳.电力系统通信电源技术发展方向及应急预案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0(31):95-96.
[3] 贺星, 王晓辉, 闫志辉, 等.利福昔明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序贯疗法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效果分析.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 36(10):973-975.
[4] 王晓辉, 闫志辉, 李超, 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利福昔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临床效果比较.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 36(10):970-972.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