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华
【摘要】社风民风的改善有赖于作为其实践主体的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有之义。同时,社风民风的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进而形成有利于社会整体良性运作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文化。
【关键词】党风 民风 公民道德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严抓党风建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社风民风的改善。严抓党风、有效改善党风政风,对于社风民风不但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我们对于如何有效改善社风民风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社风民风的改善依赖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社风民风的改善有赖于作为其实践主体的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有之义。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成员和社会运作中的实践主体,不但承担着社会物质方面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精神文化领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兼具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统一体。因此,宏观视域下的社风民风问题,正是由微观视域下的公民个体和群体所形成的,或者说,公民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正是一个社会社风民风状态的缩影和反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社会,正是以良好的公民道德为支撑,如果公民道德意识得到加强、公民素质得到提高,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协调发展,那么,良好的社风民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并且,一个社风民风优良的社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清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进而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激发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但严抓党风建设,也一如既往地对公民道德建设给予极大关注。十八大报告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清晰的概括和定位,认为在某些领域还存在道德失范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从不同行业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从理论学习、理论深入到实践拓展、实践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在各个领域、以多种形式多种主题不断深入开展,对广大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全社会社风民风的有效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风民风的改善需要发展环境和制度文化的保障
社风民风的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进而形成有利于社会整体良性运作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文化。无论在党风建设还是在民风改善中,制度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对社会成员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和制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它以明确的条文条例为主要形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标尺和参照尺度,对不同领域、不同职责内的权限、义务和程序等都做出了明确界定;而且一经颁布,就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强制力和约束力,并由相关的机构或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说前述中的公民道德建设是一种软约束,那么这里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规范就是一种硬约束和强制力。
但是,道德调节系统和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规范系统之间却又并非是毫无关联的,反之,二者还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制度规范是以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为前提的,它是在一种强制力运作之下,使受约束的社会成员不断趋近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至少要维护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一价值底线不被触碰;而公民道德素养和社风民风的提升也自然使得制度规范能得到更好的执行,使制度的效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制度的形成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而是既要着眼于当时当地的发展实际,又要前瞻性地做出长远规划。这就要求制度建设要达到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使制度建设工作始终走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抓党风建设,通过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使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并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些举措正是对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的具体化和落实化,唯此才能使制度真正得到切实执行,发挥出其应有的规范与约束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制度文化铺平道路。
社风民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风民风的改善需要与党风政风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常抓不懈和彼此的协调促进,形成巨大而有效的合力效应。社风民风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从微观层面上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到宏观层面全社会道德价值规范的认同与道德的自觉践行,都使得社风民风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改善社风民风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既要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又要靠教育教化和宣传引导;既要对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又要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向善风气;既需要政治领域党风政风的引领,又要在社会文化领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和创新。
就政治领域而言,党风政风建设可以首先起到有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从自身做起,加强党性修养,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讲操守、重品行,追求高尚情趣和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进而对社风民风形成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总之,党风与民风之间的关系,背后正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与社会文化生态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反映,即二者是否处于和谐稳定但又互动交融的态势之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深刻影响乃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与发展前景,是须臾不可轻视的时代课题,需要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因此,在党风与民风如此紧密的动态联系之中,需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体现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有效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律,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需要以实际行动为二者共同的价值期许与奋斗目标而努力。
(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范晓光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人民日报》,2013年9月7日。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