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是一项十分孤独的运动。没有队友,一个人上场,比赛开始后,选手就被禁止和任何人交谈。他们一个人承受对手疾风骤雨的进攻,承受自己内心的起伏,对胜利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对自我的怀疑。李娜说:“那种挥之不去,无所不在的孤独和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让人欲疯欲狂。”
很多网球运动员都习惯以尖叫、呐喊、摔拍子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压力,李娜不习惯这样,她喊不出来,她的独家秘诀就是吼姜山。“当我需要宣泄情绪的时候,我多半都会找出在包厢端坐的姜山,冲他劈头盖脸怒吼一顿。”
有时候,李娜在场上打得筋疲力尽,结果眼睛一扫,看到姜山在场下露出一脸无奈的表情,李娜就冒火,觉得自己都这么努力了,你怎么一点鼓励的表情都没有,她就想吼他。姜山便默默离开,过一会再回来。
吼完了,李娜觉得自己神清气爽,浑身充满斗志。2011年,法网比赛,姜山退场三次,李娜赢了六局。后来她和姜山开玩笑:“干脆你以后多离场几次吧。你一走我就赢哦!”
姜山的朋友都替姜山感到委屈,还问他做了老婆的出气筒会不会生气,姜山坦然说:“不会。”同样身为网球运动员的姜山,太了解一个运动员在场上的无助和孤独,尤其是这种无助暴露在自己亲人面前的时候,又会特别紧张。他谅解她“所有粗鲁而孩子气的举动”,而且,无须道歉,无须解释,他们14岁相识,18岁相恋,一起走过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已经将彼此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熟悉得好像是一双手的左手和右手”。
姜山了解李娜内心的所有伤痛,全世界都知道李娜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却没有人像他那样清楚,李娜的心里其实住着一个脆弱的小女孩。
李娜的爸爸曾是湖北省省队的羽毛球运动员,李娜5岁就被送去打羽毛球,8岁就进入业余体校,离家生活,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网球生涯。
11岁,李娜进入省队集训队,带她的教练就是大名鼎鼎的前亚洲冠军余丽桥。余教练是一个敬业的好教练,只是性格火暴,风格强硬。她从来不会表扬球员,只有持续不断的高压政策,小球员反应慢,有些动作说了几遍记不住,她会羞辱他们。
在这样时时刻刻都要战战兢兢,害怕自己被惩罚的生活中,李娜只能变得麻木不仁。孩子就是这样,在面对自己所无法对抗的挫折时,常常选择回避、疏离,换成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承受的一切,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李娜之所以要咬着牙坚持下来,是因为14岁的时候最疼爱她的爸爸去世了,她和妈妈身负巨债,她一夜之间成了忧心忡忡的大人。“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多打几场比赛。我多打一场比赛,奖金就多一点,就能早一点把家里的债还清。”
一年半后,妈妈再次结婚,继父对李娜很好,只是李娜无法接受自己深爱的父亲被替代。她感觉到自己再一次变成了孤儿。“我刻意冷淡妈妈,即使明知我根本没有理由怨恨她,我还是不能原谅她。”
幸好,这个时候,李娜在省队遇到了姜山。
孤独的李娜找到了自己的家。姜山就是她的家。姜山很像她的爸爸,成熟、宽容、沉稳,在姜山身边,李娜找到了再次成为一个孩子的机会。
这个孩子并不好相处,幼年离家,少年失亲,压抑的球队生活,粗暴的教练,都在她身上刻下了一道道伤痕。她看似坚强,其实内心脆弱,即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之一,她还是不够自信。
姜山形容她是一只刺猬:“开始很小,很柔软,当感到自己被人伤害后,也不懂得如何回击,唯一会做的就是赶紧把浑身的刺都竖起来。”这让她经常说错话,面对媒体总是反应过激,她又是一个非常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任何一点负面消息都会让她的情绪陷入低谷。
只有姜山,始终耐心守护在她身边,给她讲很多很多道理,鼓励她要相信自己,他教会她怎么在公开场合讲话,如何控制情绪、保护自己。“除了爸爸,没有人这样对我好过,他是一个不计回报、不惜代价、真心实意对我好的人。”
姜山在澳网官方网站组织的“十大丈夫/男朋友”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第一老公”称号,这全世界都见证到的爱情,是李娜这一辈子收到的最好礼物。
遇到姜山,是李娜的幸运。有一位记者曾经夸奖李娜:“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自己在心里偷偷地说:“你说的不全对,幸亏李娜有姜山。”
(摘自“晚睡姐姐新浪博客” 图/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