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造性学习的“催生剂”

2016-05-04 17:34徐敏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手提袋利用创作

废旧材料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很多都成为大家熟视无睹的东西。许多时候它们被遗弃到垃圾桶里,极少部分被再利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仅是题材,也可以是材料,我们可以利用那些被人们当作是垃圾的废品,进行再次的创作,所生成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件件完美而有新意的艺术品。这是一个有趣的创作过程,而且对于环境意识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也无疑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

引导学生了解废材之美,合理创新地利用好废材进行再创作,是一个有趣的创作过程。当学生惊喜地发现和创造,爱上趣味十足的手工课,废材创作就成为美术创造性学习的“催生剂”。

一、观察废材——寻趣

让学生能创造,首先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方法,有对废材的观察和理解,帮助学生发现一种简单的新方式用以巧妙处理废材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想象。

1.学会观察是理解废材的先决条件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废材,发现废材美的存在点,是再创造的前提。

例1.你发现了吗?

在上《变化的线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亲近线条,我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废弃的各种线材让学生观察,如绸带、毛线、麻绳、丝线、铁丝…… 上课时摆放在各组课桌上,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这些线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觉?学生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各种方法去感受和观察线条。最后学生的感受是:毛线粗而蓬松且柔软,铁丝细而光滑且坚硬……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线条。自然界中的水波纹、山石纹,动物身上的斑纹,以及生活用品、建筑、服装上的线纹等……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废材都有其独特的线形特征,观察事物线条应当整体观察,局部观察是看不出线条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受到了启发,有了自己的发现。

许多同学平时少有了解和观察废材,很多时候采取的是一种遗弃的方式,所以也缺乏一种再利用的意识。要引导他们在收集这些不同质感的材料时,通过观察,从中发现它们的再利用价值。如:圆的纽扣、细长的牙签、杂花的碎布、细长的铁丝、透明的塑料瓶子、成块状体积感的各种盒子等,它们都可以通过再创作成为艺术品。

2.敢联想是利用废材的必要条件

在生活中,不同肌理、不同材质的材料比比皆是,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和联想,是我们探寻的宗旨,“敢联想”是引导学生观察的最佳结果。如:棉花,大家都熟悉,很多学生想到可以用来制作白云,而有的学生说可以做成动物的皮毛、人物的衣服,有的又认为染上颜色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等等。大家对棉花的利用有着不同的联想,看样子,一种材料并没有约束大家的思维,那么,引导学生敢于联想是创造环节最为重要的一步。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亲近废材,感受不同废材的质地、形状、刚柔、独特性等,把这种对废材形和质的体验、联想运用到创作中去。

废旧材料给人带来的想象无穷无尽,关键要教会学生根据废材进行联想的方法。孩子眼中对废材的品味和成人的品味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把自己想到的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

二、巧用废材——创趣

俗话说:“儿童智慧的火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完成了对废材的观察和理解,创作的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也需要与同龄人的交流和讨论。因此,在课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组合,然后进行联想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对废材进行综合利用,经过一次次的重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的材料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1.创趣,离不开老师的引导

废材的再创作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指导,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工具重塑废材的造型,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一定的技法,教师的指导也能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

其实,有些废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装饰性,我们美术老师首先要有发现废材美的能力,才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去启发学生进行发现的深入。有了对废材的巧妙引导,学生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方式方法上,有较大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采用多种方法,尝试表现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新奇的作品,展示不同的个性特征,体验废材美的存在。

例2.装饰可以很巧妙

我在教授三年级《你喜欢哪个手提袋》时,为了体现废旧物的装饰作用,设立了一个参观环节:《奇怪的包店》。利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手提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手袋;趣味十足的卡通图案手袋;花团锦簇、具有民族特色的手袋;让人眼花缭乱、外形奇特的手袋……但是,出示的每一款包都有废旧材料的组合利用,或用麻绳编包身,或用废布缝花样,或用树叶做装饰……屏幕上出现的每一款新式奇特的包袋,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老师创作演示,如何利用橘子皮将一款没有装饰的手提袋改造成为一款有创意的手袋。老师用剪刀将橘子皮煎成一丝丝,两个橘子皮叠在一起,用铁丝一穿,做成菊花装饰在手提袋上。橘子皮色彩鲜艳,在深色的手提袋上十分醒目。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原来,创作很简单,只要稍动脑筋,什么材料都能成为手提袋的装饰物。最后,学生作品是让我叹为观止的!有的用树叶贴画,有的用毛线绕出了鲜艳的图案……几乎所有的包袋装饰都用到了废旧材料,有些还特别巧妙,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趣,需要同学间的探究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小组合作研究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辅助剂。如何让学生在创趣过程中敢质疑、会探究、能解惑?讨论交流就成为了学生进行废材创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老师只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就可能达到拓展学生想象力的预期效果。学生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敢想,而且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考虑如何经过剪切、折叠,接插等各种方式,把废材中的点、线、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成一件新作品。

例3:我有一双特别的鞋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也能做鞋》的创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在鞋子基本形的材质选择上,选择质感稍微硬的材料更容易成型,而装饰部分可以更为丰富。课上,学生带来了各种废材,如:羽毛、树叶、毛线、纽扣、画报废纸、报纸等等,这些材料可以交换,也可以重组,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废材创作材料,也让作品更具想象空间。

三、巧设活动——亮趣

我们在鼓励学生通过废材巧用的创新时,亮出的不仅仅是作品,还要通过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如:提醒学生水笔用完后应及时套上笔盖,延长使用寿命;引导学生在使用彩纸时注意合理安排,使一张纸尽可能地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这些小小的提醒与及时的引导有时只需要一句话,有时只需要一个手势或教师的身体力行,就可能促进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

例4.环保宣传活动之“有趣的作品”

《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创作前,我就告诉大家,这次作品将会进行校园环保宣传:“有趣的作品”。为了体现作品的趣味性,我鼓励学生脱离常用的彩色卡纸,采用生活中能找到的废材来表现独特的作品,体现出环保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废材,达到环保的目的,我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环保小设施资料。带动各种感官利用废材再创造活动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唤起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心。易拉罐做书报亭,牙膏盒做长椅,废旧电线绕一绕,彩色宣传纸剪一剪做装饰,废报纸卷一卷做个特色垃圾桶,长长短短的吸管排一排做个公园花架椅……只要同学们了解废旧材料,所有的废品都摇身一变成为环境小设施,变废为宝,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最后,同学们将所有完成作品放在学校门口展出,让所有同学和爸爸妈妈们加入到环保宣传的活动中来。还在年级组开设了“废品也能成为艺术品”的展览活动,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学生们在作品赏析中,体会到了废旧材料再利用的魅力所在。

学生对废材精心利用,巧妙设计,最后的作品虽然离真正的艺术品还有一定距离,但散发出这些废旧材料变身后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让废材的趣味创作成为了学生美术创造性学习的“催生剂”!

(徐敏华,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提袋利用创作
远行的诗意
Jazz
沉寂中的一抹蓝
画与理
手提袋
手提袋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