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
梦中得句
2015年仲春3月28日,写一打油诗《凌晨梦中得句真梦话也晨起记之》:
小葛利高里,扪虱颇自得。
飞身骗马上,所向如风逝。
阿克西尼娅,忽然若有失。
梦中数葵花,山山并水水。
梦中得句,昔亦有之。应是所谓浅梦时分,或随口吟安,或略经构思,但过去所得,都还有理性可循,不像这首之颠三倒四,莫知所云,仿佛真是所谓梦话了。明显是旧日拜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印象殊深,时日既久,犹剩形象碎片,拼凑成篇乃尔。至于“小葛利高里”的叫法,我平时想也没有想过;“扪虱”更于原书无据,这个意象却不知从何处突袭而来。
记下后,涵泳两遍,忽然自笑,打油诗而居然有追攀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嫌——不是庶几近之吗?但所有的梦话,即便远离客观现实,在梦中都是认真的,至少在得句时,作者会相信自己不是凭空瞎编,而是真情实感。梦里不知身入梦,只缘身在大梦中也。
这样看来,比如郭沫若、周扬两位大家在1958年合编的《红旗歌谣》,今天人们从常识出发,也几乎一致目为虚妄的篇章,大部分也可看作是“梦中得句”的梦话。那时大家确实都置身于一场热昏的“大跃进”好梦中,纷纷高举着幻想、妄想以至狂想,例如一蹴而登共产主义天堂之类。今天理智的人们可以讥之甚至斥之为愚昧,这里用得上一句毛主席语录,也是他的名诗名句“僧是愚氓犹可训”。可训,亦可恕也,他们真诚善良的求变、求富、求幸福的愿望,被导向了歧途。基层人民公社的普通社员、中小学师生有每天创作多少首诗作的政治任务或竞赛指标重任在肩;即使是基层文化干部,并非完全不懂创作这一行的,例如新民歌名篇《小篷船》的作者,在“大跃进”的压力下,也还是挖空心思,将颇有江南水乡的意境,嫁接到“大跃进”的场景中来。从而似乎加入了痴人说梦的合唱。可见,就是对《红旗歌谣》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的。
只是,到“大跃进”中后期,从下到上逐渐梦醒,原来的“好梦”化为噩梦一般的现实。
至此,面对饿殍满地,无论何人再写出歌功颂德的诗文,就是没有良心了。
“梦中得句”,也是有其时空限制的。
拥护军队改革
久不议政,为何忽然写下这表态性的标题?据央视播报,全军各级官兵热烈拥护军队改革工作会议传达的精神,坚决把改革进行到底。话语响当当而落地有声。
诚然,位卑未敢忘忧国,古有明训,位卑也未敢忘忧军。为什么?这支人数不菲的军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这支军队两名原任军委副主席,也就是军队最高领导机关的二、三把手,或已查明,或正查处,属于严重的违犯国法、违犯党纪的犯罪分子。
党史所称的这支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生前对党政部门及其干部分类的标准,凡属领导班子烂掉的,归为第四类。这类单位或部门,要重组领导班子。
这是我拥护军队改革所要说的第一点。军队腐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远不是从那两个腐败分子开始的。如果一定要选一个节点认定为腐败的滥觞,或可以说是十年浩劫的某年某月,那个关于“开后门”的“舆论”。
十年浩劫,用江青的话说,是借重于林彪这尊“神”保驾,三支两军作为后盾的。于是军队的威望水涨船高,军队的地位扶摇直上,躲避上山下乡的干部子女,纷纷谋求参军之路。路窄人众,便找“后门”。一时道路风传,议论纷纷,反对“走后门”之声大作,这大概是舆论的正常反应吧。
根据毛主席关于舆论准备的最高指示,革命的、反革命的,要夺取政权,都要先造成舆论。参军事虽大,但也大不到夺取政权的高度,但不同的舆论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其理则一。于是,针对反“走后门”的舆论,又出来了“从前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好人,从后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坏人”的高论,一锤定音,众喙皆息。从此,全国学解放军热潮继起,“走后门”现象普及全国,连在小小的代销店买紧缺商品,也要“走后门”了。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走后门”发源地,则继续在原有轨道上创造出“新生事物”,直到基层连队,也开始行贿受贿,列兵对小小班长也要拍马屁送实惠了。
为什么从“走后门”一事甚至一语,竟致酿成贪腐之祸?那是因为对错误的倾向实施了有力的回护。正气不张,邪气上扬。如果在1980年军旅诗人叶文福写出《将军,不能这样做》,规劝军队中有权者不要放任所谓“不正之风”时,不是忙于批驳他,处理他,而是勉励至少是容忍他,进而接受这样的舆论监督,注意防微杜渐,并带动各方面有所整改,那么虽然不可能一举而杜绝腐败,但事情可能会好些,至少减少些将校的骄狂之气。如果对军队经商等能够不仅限于街谈巷议,而得到正常反映的渠道,公开监督的空间,那许多坏事本也可能不发生或少发生的。
这是我拥护军队改革所要说的第二点。
从1974年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四个现代化”,40年过去了。对“四化”中的国防现代化,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只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而有更深远更广泛的要求。
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同时,要求军队从革命军向国防军转变,这是国家现代化的要求,是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现代化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面对着积重难返的局面(包括人们观念上、体制上的惰性),是一项绝大的工程。我们自然期其必成,但也要充分估计到攻坚之难。
不是张学良作的诗
一家纸媒刊出了启功先生一幅墨迹,是大约上世纪90年代,应吕正操先生之请,抄了一首据说是张学良的七言四句,准备让吕将军带到夏威夷为张贺寿的。诗作的头两句是:“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据我所知,出自一首可能是民国初年,最早也顶多是清末写作并流行的歌曲。歌名我记不确切了,歌词全文是:
黄族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坐教欧美着先鞭。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
洪水纵滔天,只手挽狂澜,方不负石磐铁砚,后哲前贤。
上世纪80年代,公木(张松如)先生曾来信跟我讨论歌词中的“石磐”实指什么,寓意何在。我只是猜想,铁砚为习文所用,石磐该是练武所用(民族武功中,类似现代举重锻炼臂力所用),无非期望青年练出一身文武功夫吧。
公木生于1910年,他少年时就唱这首歌,见旧军队也唱这首歌。张学良大概同样是从小会唱的。我出生晚,上世纪40年代学唱这首歌时,北平已沦陷。在日伪的统治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首爱国励志歌曲,却没有被禁,可能歌词中强调“黄族”“亚人”立场,与欧美针锋相对,正暗合了日本军国主义所谓“建设东亚新秩序”“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之义。
这样说来,这首歌的立意,其产生的背景,包括它的作者,确实还有请专家考证一下的必要。
(作者系诗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