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莲露,墨飘兰香

2016-05-03 20:11啸鹰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抽枝生香碑帖

啸鹰

一壶金骏眉喝到第三泡,我才觉出茶香。

正值三月,窗外春雨霏霏,润物无声。梨花带雨,海棠正红。

先生从12岁开始接触书法,从来就是中规中矩,一丝不苟。这一写就是40多年,期间他博览碑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虽然他早就理解了“法无定法”,但他却坚决摈弃“有书无法”的书法陋习。先生喝下去一杯茶,叹息道:“写字犹如吃茶:解渴叫饮,细酌叫品。品茶犹如书法,饮茶则如写字。品茶要讲究水和茶叶的,泡茶必得先要醒茶,用水几沸几泡都有讲究,冲、闻、嘬、品都有说法,或闻或品,就知茶名、产地、几叶几芽以及工艺如何。故而是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应。而当下的书法,大多都是在写毛笔字,很难以书法论,犹饮茶解渴者众多。”

先生学习书法,颇费功夫。幼年就酷爱书法,先学于当地书法名家刘兆乙老先生,由此浸淫碑帖数十年。2008年入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2014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学习书法。他长期研习王、颜、柳、欧等碑帖,众长兼收,遂自成风格。藉此,他的书法厚重而不失灵动,飘逸而不失沉稳,传统而不拘变化,创新而不失传统,于动中求静,新中求稳,刚中求柔,曲中求直,书体以行草见长。

茶到了四泡,我喝出了金骏眉的清香。

桌案上,一盆迎春也蔓也枝,但在我看来却也似不蔓不枝,开得极其热烈。春光极好,这一盆迎春不争不抢,该开花的开花,该抽枝的抽枝,该发芽的发芽,虽如此,也是满树生香,枝繁叶茂,繁华点缀,流金溢彩。铺开宣纸,饱蘸墨水,于案几之上,先生敛气凝神,挥毫写就一横幅:犹如莲花不着水 亦如日月不着空。

果然笔迹遒劲,亦刚亦柔,洁净稳健。

我不由暗叹:这书法啊,竟和这品茶是这般相似!

一品,本真之草木之气氤氲。再品,茗香飘逸之神骤现。三品,喉间生津,颊齿生香。细品,得悟万物不易,虽相生相克,但也互为因果,不可相缺。先生深知此道,故而笔墨之间浓淡相宜,疾缓相依,不但字体入帖,章法也极为成熟。细致如提款落跋,钤印补章,都要思之再三,然后一气呵成。

先生不苟言谈,唯对书法滔滔不绝。从碑帖谈及文字,从笔墨谈及技巧,从布局谈及篇章,从书法谈及文化和人生万象,所言皆是感悟和心得。案几之上,一方宇宙,黑白相得益彰,不争不抢。少顷,先生复起身,审度墨色未干的横幅。我问看什么,先生莞尔一笑,说:“恐有不妥。”先生对书法的认真态度略见一斑。

这正是先生想要的生活。

喝完第四泡,先生说:该换茶叶了。就算泡茶的水再好,但叶子也已经失去了味道,这壶茶,也就失去了味道。言语简单到极致,但寓言却深刻到了极致。

这就是艺术!

大道至简。

书法对于先生,是生活,是工作,是这一辈子不可或缺的追求。他遵循导师的教导,广揽群书,用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先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法外功夫才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没有文化做阶梯,书法就犹如空中楼阁,不可想象。艺术家没有文化做底,犹如无根之木,怎能长成大树?!书法也如做人,要走正路,结善缘,提品味,方为大道。”

我惊叹于先生的认知。他不仅仅是一个领导,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对于生命个体和艺术的辨析,不可谓不说精准,不可谓不说深刻。对于书法作品创作,他融入的早已经不是感情,而是感性。张弛间云卷云舒,收放时高山流水。咫尺素宣,但见先生真性情!

第二壶茶水第一泡箅出,我这个外行也学着东施效颦一般,先嗅,居然也闻出幽幽茶香。再看先生书法,渐渐领略到书法的深邃。对于我,也能看出汉字轻歌曼舞的美妙之处,实在是一种提高。

茶香,墨香。

我说:“经你点拨,原来书法也是做人的道理啊。”

先生颔首不语,半晌才道:“书法书法,自然是不可书而无法。天下莫不如是!”

窗外透过来的光亮,有一束打在兰盆上。

几支红蕙就在这一束光里开得香气正浓。

这个三月的下午,有一丝阳光,也有一丝雨意。这很有诗意。

责任编辑/蔡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抽枝生香碑帖
别去碰它
围棋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春天的错
片汤
首饰设计效果图《银木生香》赏析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春天
碑帖 亿元时代
内江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