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016-05-03 11:42:03滕念慈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初中语文情境

滕念慈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情境;评价

探究学习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是指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读课文,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觖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语言探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探究学习的范围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准备与期待、阅读欣赏与质疑、阅读反思与批判、语文实践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而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探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探究者”

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高度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当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会切实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教法以学生接受为主,学生就像是接受东西的容器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把字义、词义记住,然后把课文背诵下来,等学生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背出来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要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顺利进行,作为教师的一定要切切实实地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时间上,对学习进行计划和安排,在学习空间上,学生有展示个性、发展才华足够的活动范围。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去查阅材料,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而去做准备,真正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实现从“接受者”变为“探究者”

二、构建探究平台

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平等、宽松、和谐和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并在想中、说中、做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师生在共同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增强语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性和实践性,它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大规模的实践锻炼机会,因而我们可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手段进入情景就很重要了。 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是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寫听说的训练,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如我在家朱自清的《背影》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朱自清为什么会流泪?综观全文可看出、朱自清对其父亲的特别感受,但一个大男人为何会对如此细微的事动情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探究的课题也就由此而展开了。

三、引领学生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1)提出的问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逻辑性,体验知识的形成性。(2)问题的程度要合适,能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3)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老师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秘所问,问有所解,才是探究式教学的追求。有的人认为全堂课中,只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搞的就是探究式学习。其实这种问答式教学并不是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的“问题”呈现,它没有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而是老师把问题设计好,让学生以判断的形式作答。这属于教师越俎代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动,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让学生发现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平等的对话过程,把教材视为学习研究,同时也是分析甚至批叛的对象,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让学生探究。

四、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进行拓展探究时,很多内容不在文本中,而在学生的广读博采、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中,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语文实践,在语文探究课中尤其不能忽视。因此教师可以从内容的开阔性、角度的多元性等诸方面为学生搭好学习的台阶。

五、注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应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评价同学的朗读、回答和表演,指出其优点,提出其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美丽的错误、可爱的偏见、荒谬的异端及灵动的创见等信息不迷茫,通过正确引导、参与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辨能力。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时, 在允许学生“自圆其说”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反思、协商、辩论的沟通方式进行评价,用“我赞同……更赞同……”“我欣赏……更欣赏”等激励、辩证的语言评价,使学生有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成共识,学会共享、共进。

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的实施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现状,有利于课堂和自然和谐,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初中语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