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祥
摘 要: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通过转变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然后在文本中通过读品导悟,发展个性,培养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角色定位;个性阅读;读品导悟;三维目标
当前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转型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真正内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1.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活用教材的同时要深挖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學习价值。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材料二:红杏枝头春意闹
材料三:(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巨人和孩子》)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人的感官等角度赏析并讨论这三则材料,教师作出适当提示再进行全班交流。还可以让学生选取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由于现代网络的普及化,教师和学生获取的信息和获取的途径基本一致。所以,学生有的惑教师无法解,这正如“弟不必不如师”。那么,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讲台的讲到教学的组织,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
3.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阅读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并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内化。
二、转变方式,平等对话
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学生才能充分表现自我。同时,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的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合作交流;二是舞台保障,课堂上给学生留足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现与分享;三是机遇的保障,人人平等,才能实现课堂全员,全程全心地参与。
三、读品导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1.导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合理、恰当导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交流预习情况:课前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预习作业中要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读品导悟
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作者、时代背景、工具书先把文章读熟读懂,把能理解的、感触最深的、不理解的-----标注出来。
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批注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章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品析:重点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在的美。
导:提纲挈领,对不同文章,引导有所不同。记叙文,抓住六要素和线索;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方法语言特点以及顺序;小说,抓三要素和环境;散文,抓形和神。
悟:提高阅读、借鉴特色。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作者写作动机,分析文章在内容上、形式上的艺术特色。
“读品导悟”四环节中,读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品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充分展示,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导是纲领式的说明和指向。悟是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学习的提高。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五走”的阅读方法即走近作者,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