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2016年3月17日,有媒体爆料称,中国招商局集团已经通过旗下招商证券发起收购伦敦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非正式要约,成为了该交易所的最新竞标者。之前,全球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收购波交所的意愿,其中新加坡航交所以8400万英镑的报价成为最有力的竞购方。中国招商局集团的横马杀出,令本已充满悬念的波交所竞购更加扑朔迷离。我们不知道,生于斯长于斯的伦敦波交所,为何270年后突然移情别恋,是伦敦太小还是世界太大?我们更难以想象,没有了波交所的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和走出伦敦的波交所能否依然自信从容、星光璀璨。
据路透社报道,去年11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曾透露有意收购波交所,意向金额约为波交所净资产的3倍。此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洲际交易所(ICE)和普氏能源(Platts)都曾传出有意收购波交所。据最新消息透露,中国招商局集团已经通过旗下招商证券发起收购伦敦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非正式要约,成为了该交易所的最新竞标者。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9、10月份,新交所就开始与波交所进行接触,新交所以8400万英镑的收购报价远高于其他潜在收购者而成为可能达成最终收购的一方。外界猜测,不单因为收购报价最高,更为重要的一点,新交所是波交所航运衍生产品FFA在亚洲的主要清算所,双方交流及业务往来密切。目前,新交所在其声明中表示,收购磋商还处于初步阶段,暂时不能确定也无法保证交易能否实现,新交所将遵照新加坡上市规则,及时公告此项交易的任何重大进展。另一方面,波交所董事会主席坎贝尔(Guy Campbell)日前在接受英国劳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波交所还未收到正式的收购要约,波交所已经聘请野村证券和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作为其被收购事项的顾问机构。坎贝尔表示,董事会会谨慎考虑每一个意向收购者,以保证收购符合股东、会员企业以及在FFA市场(国际远期运费协议)进行交易的经纪人的利益。
对于波交所被其他公司争相竞购,外界不禁猜想,波交所,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性航运交易所是否出现了危机?有消息称,由于航运市场的“断崖”式下滑,让波交所处境艰难。据其他媒体报道,波交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企业的会费和航运衍生品服务,其营业收入已经从2008年800多万英镑减少至600万英镑。但研究航运的有关人士认为,各方争相竞购波交所除了是波交所自身发展的需要外,也很有可能是其他企业看到了波交所的价值所在,需要联手波交所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而波交所也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到了整合会给其带来集聚效应,竞购行为的发生正是双方都看到了联手给各自带来的利好。当然,最近几年,波交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就是如何将其产品快速地推广,服务于全球的航运经济,这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
目前,关于竞购波交所的消息外界只知一二,据知情人士透露还在等待具体的实施细则。只要竞购的结果没有揭晓,外界的猜测就不会停止。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竞购事件将一向低调的波交所重新暴露在了聚光灯下。
波交所诞生于174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航运交易市场,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性航运交易所。其拥有600家会员企业,世界公开市场目前大部分的散货租船交易都是由波交所的会员和经纪人谈判完成。近年来,随着通信系统的发达和网络的兴起,人们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波交所不再设有交易大厅。但波交所设立的行业基准,如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和波罗的海海岬型指数(BCI),被如今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频繁用于修订合约、评估市场。波交所依据交易情况每天编制并公布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先行指标。基于BDI指数,波交所还提供国际远期运费协议(FFA)的交易。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波交所一直致力于航运衍生品的研发,它所拥有的基础就是能够掌握全球的运费以及航运信息。
有人说,波交所之于伦敦就好比金字塔之于埃及。不管这个比喻是否言过其实,但至少证明了波交所是伦敦这个老牌国际航运中心的一张王牌。那么,如果波交所被竞购成功,搬离伦敦,会有何影响?对此,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学系教授罗梅丰认为,这对波交所和伦敦而言都会有标志性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对波交所而言,伦敦是一个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地区,市场经济历史悠久,相关法律更加成熟。有些事情在伦敦可以做,但是到新加坡就不一定能做。对伦敦而言,波交所可以说是伦敦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一个体现,波交所一旦离开伦敦肯定会使伦敦的航运中心地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界唯一一家世界性航运交易所,波交所为伦敦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再加上,除了伦敦的法律服务以外,FFA和其他指数的交易都是伦敦很大的卖点,如果这些东西都被新交所收购了的话,对伦敦来说是一个灾难。所以伦敦方面应该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当然,对新加坡来说,不管收购成功与否,都包赚不亏。成了,新加坡就更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了。不成,通过长时间媒体报道,他这“国际航运中心”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有些研究航运的人士对此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如果从波交所仅作为一家企业而言给伦敦当地带来税收和影响力的层面来说的话,波交所如果搬到新加坡可能会对伦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服务航运产业,波交所在哪里都不会影响其服务全球航运经济发展的职能。尽管波罗的海航交所总部设于伦敦,但目前在希腊雅典、新加坡、中国上海均设有办事处。综观波罗的海航交所机构设置的世界足迹,每一步都紧跟航运经济繁荣的步伐,每一站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该人士认为,波交所位于新加坡还是伦敦对于他服务于航运产业的产品来说区别并不大,相反,如果波交所进驻新加坡以后,通过结合新加坡的优势,可以借助新加坡的国际中转枢纽港优势,双方可以合作研发出更多航运产品,将更有利于它的发展。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波交所是一个企业,他们行为的出发点更多会考虑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某个城市或是国家的利益。新交所和波交所的整合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大家抱团取暖,以全球的航运产业来面对整个经济的萧条局面而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因此,我们不需要担心波交所离开了伦敦就会“水土不服”。放眼整个全球,这种整合也是全球航运产业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需要。
新加坡的竞购之举从航运企业之间的比拼来看明显是先行了一步。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国家。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中心,具有高效率、完善的转运机制,能使货物快速、经济地转口到其他地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直以来,新加坡的目标就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新加坡在港口运输、集装箱中转业务等硬件方面和船舶登记、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事仲裁等软实力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引领新加坡正从亚洲海事中心登上国际海事中心的位置。
尽管如此,新加坡未来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新加坡的高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复制新加坡模式并努力在各方面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下,新加坡必须要不断地艰难“奔跑”。因此,新加坡必须在各方面都保持在顶端位置,先知先觉,不断地尝试着改变现状,才有可能不被超越。
据上述相关人士介绍,航运是新加坡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从新加坡的国家战略来说它很有必要确保这个优势地位。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新加坡航运的软硬件条件可以说比上海和香港都要强。新加坡不是靠货源取胜,而是靠它的地理位置——位于地球的中间,不管到全球哪个地方,大船开到新加坡刚好可以换小船,那个位置刚好可以进行能源补给,货源调配,因此它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即便是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并不能让新加坡高枕无忧。因为这种优势一条运河就可以改变。之前关于中国要打通一条连接泰国的运河炒得沸沸扬扬,如果该运河一旦打通,新加坡的地位或许会有被削弱的可能。或者如果中国的贸易运输通过巴基斯坦港口联通铁路运输,实现海铁联运,而原油则通过管道运输,可以说,又有可能对新加坡国际中转中心的地位产生一定影响。
从某种程度来说,新加坡要巩固其航运中心的地位,需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并驾齐驱。据业内人士介绍,新加坡在硬件方面的条件很好,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港口设施、货源等方面都已经很好,但是在软件方面,如航运衍生品方面,新加坡目前尚无法和波交所相提并论。另外,新加坡是一个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港,而波交所主打的则是散杂货指数,若新加坡能顺利收购波交所,则正好可以填补新加坡不足。
由此看来,如果新加坡竞购波交所成功,那么无疑会让新加坡在巩固其航运中心地位的战略上如虎添翼。虽然截至目前竞购的最终结果仍未揭晓,但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波交所与航运中心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新加坡竞购波交所,一旦成功将加强新加坡航运中心的竞争实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波交所拥有的航运信息、航运大数据才是其最核心的东西。新加坡不遗余力地想要收购波交所正是看中了它的大数据。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有些东西必须通过购买才能得到。有些大数据是沉淀下来的,不是简单地做出来的,必须通过收购这个企业才能得到。IBM就曾不惜花费重金收购数家大数据公司。如果新加坡收购波交所成功,那么这些资源就掌握在了新加坡国家手上。
这就预示着大数据会更加集中在个别大企业或国家的手中。伦敦之所以是老牌国际航运中心除了有多年沉淀下来的航运文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波交所,还有很多包括金融保险、再保险、船级、法律、仲裁等一系列软实力和航运信息集中的机构。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航运服务业包括信息、交易等领域的重点区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加坡无论是从语言、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国际环境、海事传统等方面都是亚洲较为完善的重点地区,再加上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竞购波交所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如果交易得以实现,并不出人意料。从企业的层面来说,这样的整合能够产生一定的整合集聚效应,这样的效果能够比较快地发挥出来。
该人士认为,类似的合作发生在中国机构和波交所之间的几率则很小,这也是双方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他建议,中国应加大对航运研究、航运衍生品的开发力度,进而带动航运信息在国内聚集。另一方面,我们也无需过分神化波交所,它虽然是一个老牌交易所,有其独特优势,但在互联网时代,航运信息更加透明,中国的航运信息也能够做大做强。
无疑,波交所凭借强大的信息资源为航运中心增强软实力,如果新加坡真的如愿收购了波交所,我们也无需过分担心是否会影响中国上海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加剧双方的竞争。业内专家认为,航运应该是无国界的,无论是伦敦、新加坡还是香港,我们更多应该采取一种竞合(竞争合作)的态度,应该看到这中间的竞争和合作是并列的。香港理工大学罗梅丰教授指出,上海和香港也应该加强合作,发挥相互的优势。比如关于FFA和金融衍生品的运用,香港和内地就可以优势互补。
专家指出,航运中心建设理应包括“走出去”的路径,中国应该主动将自己放在全球背景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以竞合的姿态,为航运界带来好的产品,才有机会为全球航运业服务,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