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华
[摘 要]在社区输液室中,开展流程管理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文章针对流程管理开展的具体步骤进行探讨,总结在输液室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任务开展流程更科学合理。并探讨了流程管理开展的效果,与开展前的管理成果对比进行。
[关键词]流程管理 输液室 社区医院
中图分类号:TU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08-01
社区输液室接待患者较多,也为社区居民的日常医疗提供了便捷。如何管理社区输液室也成为了发展阶段的难题,流程管理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应用,管理过程更严谨,对输液室环境的维持与改善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日常管理任务。下面文章将针对流程管理开展的具体方法展开探讨,帮助提升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
一、流程管理应用实施步骤
1、组成流程管理项目团队、输液室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任务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通常情况下输液室的管理要由科室主任来负责,护士长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带领护士对管理细则进行学习,明确日常操作规范,管理任务开展也会更加全面。要避免出现重复的管理内容,节省时间。管理不单包括日常维护,对护士的专业水平也要监管审查,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找出输液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监管期间要善于发现问题,对输液室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目前常见的问题是基层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工作期间常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影响到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一些药物服用时间没有按时叮嘱,尤其是在患者比较多的时候,违规操作现象更是时常发生。医疗器械使用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造成患者感染,这些问题在流程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
其次是管理期间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达标,并不能及时意识到违规操作的危害,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也不能及时发现,对工作任务造成了影响。对药物类型以及使用功能的记忆存在混淆,患者服用后不但不能缓解病情,甚至还会造成其他问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嘱咐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误差也是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护士缺乏与医生的沟通,对医嘱的理解存在问题。
三是执行医嘱错误。作为承担各临床科室门诊治疗的输液室没有配备专职医生,护士对有些医生开出的治疗单字体辨别不清,又缺乏与医生的有效沟通;少数医生的治疗单药量、剂量不准,新药剂量、用药方法、药物配伍禁忌掌握不全,均给护士工作埋下了隐患,导致执行医嘱错误。
3、实施输液室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小组成员针对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找出产生问题与不足的关键因素,根据静脉输液流程的特点,明确流程管理的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流程,并要求全体科室成员认真学习与实施。
一是合理规划输液区。将输液室设为三个区:儿童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以及两区之间的陪护员休息区;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病情病人的需要,科室配备了可调式多功能输液椅60张以及输液床20张,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温馨、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二是改进接单收药流程。实践证明,收药是整个输液流程的第一道关口,把好第一道关,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由两名年资高的护士在输液分诊台负责接收静脉输液单,并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输液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还有药物的用法、用药时间、有效期和药物配伍禁忌,并初步鉴定药物质量,核对无误后,将输液单夹于红色(试敏药、特殊药物)和绿色(一般药物)输液卡夹板上交给配药护士。同时按照患者病情和年龄段分发座位号,并交代有关事项。护士长可以根据输液患者的人数随时调整分诊护士。
三是改进核对配药流程。由3~4名业务能力与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配制输液药物,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操作原则和无菌技术规范;1~2名配药护士仔细核对输液卡、药品、瓶签后,方可将药物交与其他配药护士,经第二次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配药工作。配药护士在输液单上签名,标明加药时间,最后将配药与输液卡传递给静脉穿刺台前的护士。
二、讨论
加强输液室的管理是构建门诊输液室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关键之一。
1、流程管理可有效保证护患安全
实施流程管理能够有效规范输液室的护理行为,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与缺陷,减少护理投诉。一是实施流程管理后,改进了接单收药、核对配药、巡视换瓶和拔针流程,各个流程的护士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共同完成输液患者的护理工作,将传统分散式的输液流程改进为合作式的输液流程,改善了输液室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二是采用输液卡夹板的红绿两种颜色来进行标示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实施流程管理的操作程序,输液的每个步骤都有核实和签名的环节,使护士明确自身的责任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与缺陷。
2、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输液室实施流程管理后,患者对输液室环境、护士服务态度、静脉穿刺技术、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是实施流程管理,改进了输液穿刺流程,在配药室一旁设立集中穿刺台,护士不必来回走动,省时省力,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缩短了输液患者的等待时间;为护患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免除了外界干扰,护士能集中全力进行静脉穿刺,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二是实施流程管理,改进巡视换瓶流程,严格遵守巡视制度,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能督促护士随时了解患者输液情况,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同时有效避免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如液体外渗、液体流空,或者是滴速过快、过慢等现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结语
输液室实施流程管理,认真评估输液室原有程序,改造优化静脉输液的关键流程,能够建立完善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帅丽,李寒梅,江锦平.优化输液流程及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上海医药.2011(03).
[2] 周萍.流程再造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2).
[3] 庞小丽.浅谈门诊输液室的管理[J].科技视界.2012(22).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