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珺
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思想政治课老师普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喜欢上中学思想政治课,对这门课表现出一种厌学情绪。但是,当他们在讨论很多时事政治或是有关道德情操问题时,又会表现出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极大的兴趣。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中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中学思想政治课?通过查看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这个词是解释上述现象的关键。“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含义就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机因素。” 基于此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是指中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愿望转化为心理动因,使中学生个体自身内在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与外在因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那么,在这个定义的引导下,以上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更为权威和专业的角度去诠释,即转换成: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水平如何?强弱与否?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怎样才能让中学生拥有稳定持久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从形式上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从深层次上帮助中学生转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让中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学思想政治课,这也正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基于研究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这个出发点,本文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4个问题,答题方式为选择和问答,问卷内容围绕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这个中心展开。调查对象选择的是石阡中学和汤山中学的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反映出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实看法。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本文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
(一)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地位的认同比例不高
在回答“中学各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在你心目中处于什么位置?”时,有59%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但在选择理由时,几乎都选择了“为了中、高考的需要”;有4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理由都选择了“认为学了没用”。在回答“你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什么?”时,59%的中学生选择了“为了中、高考的需要”,只有极少部分中学生认为是“国家或社会的需要”。在调查“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你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一项中,有26%的中学生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23%的中学生认为“有助于增长知识”,有22%的中学生认同“有助于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29%的中学生选择了“有助于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以上数据表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已被大部分中学生认同,但理由仍然很单一,即为了中、高考的需要。中学生认同思想政治课对于能力培养和道德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同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重要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还是较低。因此,我认为这是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不足的深层原因之一。
(二)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足
在对“中学阶段各科目中,你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学科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选项时,思想政治课所占比例甚少,仅有3.4%的中学生选择。在对“你是否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这个问题进行选项时,有73.6的中学生认为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但是在理由方面作答时,几乎都是为了“中、高考的需要”;有26.4%的中学生认为“没有兴趣”,回答理由有“老师讲的不好”、“学了没用”等。在问“假如中、高考取消思想政治,你会如何看待思想政治课?”这一项时,有48%的中学生选择“不愿意学”,有32%的中学生觉得“应该继续学,但不考试”,有2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学,但测评制度需要改革”。
从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发自内心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的比例不是很高,即使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也是建立在中、高考需要的基础上。
(三)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认同度不高
在对“你喜欢目前使用的教材吗?”这一项的调查中,有42%的中学生选择“喜欢或比较喜欢”,喜欢的理由中,认为教材内容学习了有收获、通俗易懂的占主流;选择“不喜欢”的占58%,在理由回答中,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还有的中学生认为教材理论抽象、内容偏复杂。在调查你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上最能体现的是?”这个选项中,认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占35%,认为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有33%,认为体现“中学生的需要”有20%,其他的占12%。在调查“你认为思想政治课教材应该怎样发展”一项中,选择“应该符合中学生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占55%,有23%的认为“应该具有实用价值”,还有22%的中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内容生动、幽默有趣”。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意志,但在内容方面仍显枯燥抽象和乏味,和学生的生活不贴近,不能发挥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导致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认同度不高。因此,这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不足的直接原因之一。
道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德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它的重要作用则体现为它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与其重要作用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比例不高,虽然部分中学生肯定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只是为了中、高考的需要,因而兴趣不高,动机单一。因此,关于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基于教育大环境方面的措施
1.注重中学生的素质培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人才的定义,不只是智商方面的考察,情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希望学校教育能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能让中学生学习到相关学科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提高素质教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不让这句口号流于形式呢?本文认为,应该树立一个理念,即要让中学生全面发展,要让中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高层面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让中学生主动发展,让中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联性,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培养中学生个体内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中学生能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2.树立新的教材观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某些外部客观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国教育设施的局限性,教材是老师进行传道授业的基本方式,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课改之后,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这一教学环境实际情况,教材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来吸引、诱导中学生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因此,教材编写者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全力做到教材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要求,不让教材内容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而作为教育一线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以中学生为中心,在了解中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整合教材、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真正做到活用教材教知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墨守成规地教教材。
(二)基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方面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理念,也可称为意识,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在根据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所作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心理反射活动。”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正确的意识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将这个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就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而言,要做到以中学生为中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要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付诸于实际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们改变过去唱“独角戏”的做法,真正把课堂让出来,做一个引路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形成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的氛围,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体现。就其他老师,特别是部分所谓的主科老师而言,不能给中学生灌输偏科的思想,特别是忽视他们所谓的副科,如思想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学校既然开设这些课程,肯定有这些课程的有用之处,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做一个新时代的“全人”,更是不能忽视这些所谓的副科。因此,这就要求其他老师能够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给中学生形成不偏科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社会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要立足于社会,就更应该多学习各方面知识。相信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地激发。
2.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不仅要求老师对所教专业知识相当精通,还要求老师能与时俱进,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所具备的这种综合分析能力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有人类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哲学、道德教育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述是很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应该大量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打破这种“抽象性”所带来的空洞和枯燥,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接的情境,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上的强烈刺激。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中学生认知思想政治课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又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前面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一样,中学生最喜欢的上课方式是放映影像资料,因此老师应该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学过程更赋吸引力与感染力,为学生思维的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而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例如,在讲解“一国两制”这一治国方针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与记忆,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一系列影像资料,让“一国两制”这一抽象的治国方针变得通俗易懂,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
3.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确定学习目标
“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对学生的立志教育,通过立志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把自己的奋斗理想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立志教育,启发中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思想政治课,让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为了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突显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学时代是最富理想的时代,学生的视野开阔、信息源宽广、知识储备猛增。那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对中学生进行立志教育呢?本文认为,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关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理想的产生是以现实作为基础的,虽然理想的建立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但是更应该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联系,只有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才会更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范增,因而要更加重视人才道德的考察。根据这种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具体指导学生实现理想的方法,从理想这一高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合理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它主要是指如果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加关怀与爱护,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与信任,从而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厌恶或失望,不重视与学生交流思想,师生之间关系逐渐冷漠、疏远,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因此,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待学生应该秉承公正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理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建立积极的期望,不要总是消极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对待那些上课爱捣乱、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更应该努力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关注他们身上某些积极的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了中学生关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现状,着重从学校教育环境这一外在因素和中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这两个点出发,最后结合实践教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相关策略。这些策略无论是在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方面,还是在发挥中学生主体地位方面,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这一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