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不佳直接导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透彻。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方式,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更是少之又少。没有思考与理解,自然也就没有兴趣。光靠记忆,确实可以储备大量知识素材,但唯有内化理解,才能够将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升,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改变教学策略,创建更为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不要趋于形式化、程序化,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中的神韵与情感。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索提升阅读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传承国学的语文课程,其内容不是抽象的数字符号,不是记忆就足够的碎片内容。文字是一件完整的东西,需要思考,需要领悟。它不只停留在字、词、句等基础内容上,而是需要学生领会其深层次的内涵与情感。一段好的文字可以引发人无限的联想与想象,为什么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同人的理解就有不同人的看法,这都是建立在理解与感受之上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此才能开发有效的语文学习思维,真正拥有有效的语文学习。
一、启发联想,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改变往日课堂氛围,真正使学生融入课堂中来,而不是面无表情地聆听。利用各种举例与生活经验的带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出各类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感受,更能够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要义。有了兴趣,自然就能在阅读中投入,投入得越多,思考得也就更多,只要能让学生的兴趣带动思维,在联想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阅读能力自然也能够日渐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几则关于“孝”的公益广告,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一个氛围中,再来进行课文的阅读。此时,学生的阅读情感会更加深刻与投入。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对于父亲买水果过程中的动作描写,将所有的动词圈出,感受作者用意,理解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再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苏州园林的照片和视频,带领学生感受苏州园林之美。接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带领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手法,将写作方法作为一种技能内化于心。
二、更新课堂,不同课文使用不同模式
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来进行。比如抒情散文,需要教师着重强调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阅读感悟;议论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论点,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结构与用词用句,理解该种文体的写作特点等等。在阅读之前强调重点难点,有步骤,投入地进行阅读。默读与朗读相结合,创造性的设计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不同文体不同内涵的文章,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加强自身独有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在阅读中重点强调的是要让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对于石拱桥的各类景物描写手法,比较不同石拱桥的特点,总结出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句子,强化知识。在学习《我的母亲》时,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文章是通过对母亲的哪些描写来突出母亲形象特点的,人物描写有哪几种方法等等,让学生现学现用地描写自己的同桌。在学习《敬业与乐业》时,则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严谨思索,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个论点,理解论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具体的逻辑思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加强逻辑思维的开发。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学会了不同的阅读模式,阅读能力由此提升。
三、培养习惯,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改变从前的枯燥记忆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素材,拓宽眼界。“厚积薄发”,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阅读就是在为运用奠基。丰富的阅读量、广博的阅读面,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阅读沉淀能带给人不一样的气质。在阅读中所有的积累,在日后的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中,都会有所体现。习惯,是提升能力的开始。
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拓展,时常推荐一些书籍给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学会摘抄,做读书笔记。每个月至少上交一份读后感。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个星期在班上举办“读书交流会”的活动,将优秀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行朗读与传阅,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心得与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对阅读有强烈的兴趣,在阅读中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感悟,在交流过程中接受别人的看法与言论,拓宽自己的心胸与视野,体会到自己是否有不足与没能阅读透彻的部分,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四、结语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究竟掌握了些什么,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究竟想要接受什么。有效的教学安排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阅读能力的提升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先,有了才会投入,投入进去进行思考,思考深入积极创新。一个和谐有效的阅读课堂带给学生的是轻松愉快的感受,学生应当在高质量的阅读课堂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文字的敏感与领会,从而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开发“沉睡”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罗昌林.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4).
[2]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