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的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在积极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反思;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还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了解世界和拓展思维的有效方式,同时阅读的过程还是一种学生与书本内容之间对话的过程。另外,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阅读的本质是通过运用概念来对文章内容进行获取、吸收、判断、演绎推理以及自我消化的过程。然而,当小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阅读就不再只停留在对文本的“咬文嚼字”的阶段,而是要学习对文章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人们渐渐发现反思性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一、“阅读反思”的三大作用
(一)作为“博学”和“笃行”的纽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有着独特的地位,孔子在《中庸》中写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着重强调了“思”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文人对“思”的理解非常丰富,类似的还有“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思考反思的过程,不仅有对文章内容本意的理解,还有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有的文章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演绎。小学生作为阅读的起始阶段,可能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这样深刻,但从根本上来讲,“思”是学生阅读进步必不可少的途径,必须要在理解文本的情况下,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作为“期待”和“批判”的媒介
“阅读期待”,顾名思义就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文章的期望,是阅读的起始,而“阅读批判”则是读者在阅读之后,对作者思想的一种判定,是阅读的升华。而“阅读反思”则是两者联系的媒介,是沟通的桥梁,学生如果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学会在阅读中反思,而且要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行为进行自我思索,总结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要从小学生开始,养成阅读反思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作为“接受”和“创造”的桥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着重对小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是教育改革者反思后做出的英+明举措。阅读能力大致上可以分为认知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研究性阅读能力以及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由低到高逐渐提升的。从最初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后来超越本文意义,并对文章思想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达到思想创新的深度性阅读。“阅读反思”是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过渡的桥梁,没有这种桥梁,读者的理解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变化,阅读也就无法深入。所以,“阅读反思”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阅读反思”的四种境界
根据阅读的深度可以将阅读分为四种境界,即以下四个境界:解文、知人、论世和察己。
(一)对文本的理解性反思
“阅读反思”的第一种境界就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准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阅读环境不同,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海子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的作品曾经无人知晓,而在他已故十年以后,该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相同的一篇文章,不同的阅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极度推崇的也有批判指责的。不管怎样,这都是读者在阅读反思之后自己的理解。
(二)对作者本意的阅读反思
阅读的第二种境界是对文章作者的解读,一篇好的作品渗透着作者的内心思想。所以在阅读理解文章时要结合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深意。像周树人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像《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都是作者思想的表现,由于作者身处于中国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人们的思想还比较尘封固守,作者以笔为武器来和传统思想做斗争,引导思想上是革命。
(三)对社会意义的阅读反思
阅读反思的第三种境界是对文章内容表现的社会意义的反思,这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认识还比较浅显,很难领悟到作者所要表现的社会意义。
社会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我们国家阅读学研究会的主旨就是构建“书香社会”,就是倡导要通过全民阅读的方式,来提高我们全民族的人文素质,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但是通过最近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并不是很理想,人们的阅读习惯还需要有很大的改善,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学生抓起,培养他们的阅读爱好,帮助他们养成阅读反思的习惯。只有这样,阅读的真正意义才能体现。
(四)对自我修养的阅读反思
阅读反思的第四种境界也是阅读反思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阅读反思来省己察身,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汲取前人思想成果,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全面健康的人格。
只有学生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时,阅读的真正意义才真正显现出来。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反思的思维,将对以后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会有筛选的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并且可以辨别文章的好坏,而不是一股脑的满盘吸收,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更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对于阅读,要通过阅读反思来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得到自己的观点。这样,读者就可以超越文本的限制,达到更高的阅读境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可能现在无法理解到这样深的境界。但是,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阅读将有很多的裨益。
三、总结
阅读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是丰富的。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获得了文章呈现的信息,也会渐渐领悟到作者的深意,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反思的方法,才能得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及审美情操。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