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只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减负增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低效;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学生预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预习不认真或者不预习,因此,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一、学生预习低效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不够,对于有弹性的预习要求完成得不是很及时、到位。因此不少学生在课前不预习,或者预习也是简单的读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抄写生字,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本不去思考,更不用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师方面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对学生说今天预习第几课,而学生根本不知道预习什么内容,怎样进行预习。老师每次布置预习的内容几乎一样,重复单调,长期下来学生对预习也就没有了兴趣。平时老师对于学生预习检查反馈也流于形式,有时检查有时不检查,对于预习的内容检查得也不全面,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差,学生也没有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三)家长方面
由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不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对小孩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检查,也有的家长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预习作业不理不睬,因此不能督促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二、学生预习低效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预习的目的,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在上课时找到学习的重点。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否则不管预习有多么重要,如果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在课上检查预习时,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发言,并对他进行表扬,然后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预习的,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也可以通过小组竞赛、表扬和奖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农村学生对于怎样进行预习,头脑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让他们直接预习,就会使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从而对预习产生害怕的心理,预习就会敷衍了事,或者不预习。对于语文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从开始就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生字标上读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记住字的写法,并描红、仿写将生字写好,利用字典或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同时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②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时,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语句,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③细读课文,质疑问难。这次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地阅读文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独特想法,运用各种不同的读书标记,标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对于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词句的旁白处写写看法,有条件的可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以上要求,开学初我们可以将预习的要求打印好发给学生,让学生贴在语文书的首页,学生每天预习时对照要求进行,同时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选择其中的几点要求进行预习,使预习真正具有实效性。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我们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成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将预习作业设计成图文结合的方式、表格汇总的方式、表演剧本的方式、学生出试卷的方式等,也可以发放预习卡让学生预习后完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检查反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一两天预习不觉得困难,但是让他们坚持不懈地预习却很困难。因此,怎样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这是许多老师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①课堂检查。每次上课,老师可以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抢答、板演、实物投影、指名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下次进行预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②学生检查。每天让学生对自己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自评、打分;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相互检查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检查是否预习了?预习的要求是否都完成了?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惑?等等。小组长汇总记载检查的结果,公布在相应的表格中。
③单独抽查。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个别交流,检查学生的语文书和预习作业本,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表扬或鼓励,督促他们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④集中考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一两个适当的机会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集中考查,然后进行反馈,通过表扬、鼓励和批评等手段督促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五)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学生的时机,利用QQ、微信、手机等通讯方式,利用家长会等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合作、交流、分享,告诉他们语文预习的重要性、语文预习的方法等,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只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减负增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