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语文教学中的别样风景

2016-04-29 00:00:00吴秦华
课外语文·上 2016年7期

【摘要】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若能深入文本,及时捕捉课文中或随文生成的独具匠心的标点,合理巧妙地教学,语感训练会呈现别样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点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文学巨匠郭沫若曾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标点是文字的眉目,是文章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载体,作为文本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小小的标点有时也蕴藏着深奥的语言魅力。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细细品味、揣摩、推敲、咀嚼、想象,对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小标点,在语感训练中起着大作用。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标点教学中的感悟。

一、潜心涵泳,标点让朗读更有味道

(一)于停顿长短中体会

在细读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很陌生,感觉应该用我们想象中的标点,而课文里却用了另一个标点。这种陌生的标点符号,它往往因其特殊用法传达着作者、言者的一种特殊心情。如《海 伦·凯勒》中: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里三个“练习”之间用了逗号。于是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步:自导错误,引发自悟。先出示一个句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问学生:想一想用顿号行不行?很多同学都说顿号不行,顿号停顿的时间太短,同时我抛出问题:“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细细地、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很快学生,指导逗号表示时间长,能体现海伦凯勒刻苦。第二步:再读再悟,亲历提升。当对两个不同标点的句子进行对比着读时,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实”“有效”了。

(二)于节奏轻缓中体会

很多文本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它并不一定代表某种特殊的意思,但却向我们传达着言者的当前状况。如《小鹰学飞》中:“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读出小鹰的探问语气,更要关注这其中的两个省略号。这里的“……”并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快而短促。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步:学生试读。很多学生只给了简单的停顿,读得比较平淡缺乏感情。第二步:引导体会。引导学生关注前面的提示语“急促地喘着气”,想象小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的?经提示后,学生相互间再读,体会到了“……”表示小鹰学飞后喘气的语调。此时,入文入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中小鹰刻苦学飞时的情景,读起来也就情感充分了,语调丰富了。

二、用心揣摩,标点让语言更有深度

标点符号和文字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应把它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这项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里。

(一)精细研读,解释疑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标点符号,体会标点的作用。如:《最大的麦穗》一文中,有三句分号的句子。教学时,我先出示这三个句子:A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B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C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是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然后,我引导学生这样品悟:第一步:对比试读,自我体会。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分号表示什么,多数学生能作比较简单的理解。第二步:教师点拨,师生揣摩。教师进行细致点拨:第一处分号表示并列的关系。第二处分号表示转折的关系。第三处分号表示对比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引领探究,传情达意

当一个标点反复出现在一段文字中时,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拿着放大镜去仔细琢磨、用心体验它。如《天火之谜》中的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句话中连续运用三个“!”。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第一步,理解词语,体会心情。先让学生体会“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再抓住“喊”字和三个感叹号体会他的欣喜。第二步:对比句子,揣摩体会。如果把其中一两个改为句号怎么样?显得很平淡,这样不能表达出富兰克林当时的激动心情。学生通过自由练读,体会到这三个叹号最好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这样巧妙借助标点的魅力,引领学生感悟词语,让隐含的情感因素敞亮开来,带给学生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三、创造体验,标点让写话更有内容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又提高写作能力。如《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垮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拔银弦;有的到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飘拂,漫天遨游……引导学生从省略号入手,想象还有没有其他飞天进行随文练笔。第一步:自读自悟,朗读感受。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感受飞天的姿态优美。第二步:教师点拨,自我创作。成千上万的飞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多的写不过来了。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姿态的飞天吧!(出示展现飞天姿态的一段视频)你是否也可以按照书上的格式,通过文字展现飞天的优美动人了?这样既丰富了文本的理解,又起到了练笔的作用。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字词句段,也要用敏锐的目光关注标点。一个个小小的标点,由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含的形象、情感、意蕴也不同。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若能深入文本,及时捕捉课文中或随文生成的独具匠心的标点,合理巧妙地教学,语感训练会呈现别样的风景!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