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

2016-04-29 04:42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案犯罪分子汇款

近年来,电信诈骗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舆论的热点。尤其是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伤心过度离世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再度激起全民的愤怒声讨。

记者在吉林市公安局调查中了解到,2015年,吉林地区电信诈骗发案1023起,受骗群众1000余人,其中离退休和出国务工返乡人员最易受骗,分别占总人数的41%和26%;40到60左右年龄的人群也易受骗,占总人数的72%。而2016年上半年吉林地区电信诈骗发案319起,在校大学生和个体从业人员成为受害“重灾区”,分别占总人数的21%和37%。

记者在吉林市公安局了解到,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产业化:很多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些地区甚至形成数量众多的犯罪集群;二是跨区域性:作案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些人甚至在境外;三是非接触性:犯罪过程基本都在网上或电话上完成,被害人与作案人无见面过程,往往无法提供作案人的真实有效信息;四是隐蔽性:不断革新的网络技术给作案人提供了便利的伪装条件;五是与黑客技术手段相结合:部分作案人通过传播钓鱼网站、木马链接等方式,将诈骗与技术盗窃手段结合运用,更易得手;六是针对对象不特定性、广泛性:往往针对不特定人群实施诈骗,受害者众多。据吉林市警方通过典型案例统计,诈骗手法高达51种。吉林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的警官们,从作案手段、典型案例、防范措施入手,详细剖析,让您掌握防骗常识。

1.QQ冒充好友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交话费”“代付”“借钱”等紧急事由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市民陈先生在上网时,收到朋友曹某发来的一条QQ消息,让他与一个尾号为1197的手机号码联系。之后,陈先生拨打了这个号码,对方自称是李源龙,是曹某的朋友,希望陈先生先帮曹某还12万元给他。得知朋友有难,仗义的陈先生决定帮忙,于当天中午12点40分向对方汇款3万元。谁知,当陈先生联系到曹某本人后才得知曹某的QQ被盗了,且没有让他帮其还钱。直到这时,陈先生才发现被骗。

【防范措施】不要轻信QQ聊天上与金钱相关的信息,若遇朋友、亲属在QQ上提出帮忙付款、充值、救急等各种理由汇款(转账)等情况,要通过电话等多渠道核实清楚,不要轻易汇款。要设置英文、数字、特殊符号交叉混用的高安全性密码,防止QQ密码过于简单而被破解。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及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典型案例】2014年10月,某公司财务人员王某接到公司老总QQ发送信息,要求给某账户汇款30余万元,王某按老总要求汇款后,发现被骗。经查,犯罪嫌疑人盗窃王某QQ号后,将其QQ好友中公司老总账号踢出,用诈骗来的QQ号设置老总头像等相关信息,冒充老总给王某发送指令,要求汇款,警方在广西宾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防范措施】对于“领导”发出的电话、微信、QQ汇款指令,如果没有当面核实,坚决不能付款,要完善公司财务制度。

3.“假视频”骗家人汇款

【作案手段】留学生在境外由于时差、国际通话费用高等原因,利用QQ聊天与家长联系,犯罪嫌疑人利用这一点,先盗取留学生的账号,并使用强制视频软件录制该使用人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与其父母聊天,并将所录制视频给父母看,骗取信任,再以学费、学校捐款、参加活动等各种理由诱骗家长向指定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朱女士的儿子在美国凤凰城读研究生。一天的下午3点21分,朱女士在家,儿子的QQ头像闪了。朱女士点开,儿子的身形出现了,还伴随着动作。但是,朱女士讲了好几句,那边却迟迟没有儿子的声音传来。过了一会儿,儿子说:“学校一位教授要到中国来,交给我10万美金,让我换成人民币。但今天晚了,银行来不及换,妈妈您帮着联系一下那位教授,看看能不能帮个忙,再过两天汇出,可能就来不及了。”说着,儿子把教授的电话发了过来。朱女士拨打了这个号码。对方接起来,自称姓唐,说法和“儿子”所说的一模一样。于是朱女士主动说,那我先汇给你好了。按照当时的汇率,1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63万。通过网银,朱女士按照对方提供的工行账户,汇了过去。汇出之后,朱女士回拨了唐教授的号码,想问问儿子情况,对方说听不清楚,信号不好,匆匆把电话给挂了,朱女士感到情况不妙,立即赶到派出所报案,民警马上动手,通过绿色通道发现那63万元已经被打散到了另外3个外地的农行账户上。警方又联系当地农行,锁定了这3个账户,朱女士的63万止损成功。

【防范措施】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对于亲朋好友突然发起的网络借款请求,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当面询问等传统方式确认。尤其是收款人姓名与QQ主人姓名不符时要提高警惕。不能仅仅看到跟对方视频是熟人,就贸然将钱汇过去,因为看到的视频可能只是录像而已。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通过银行将账户冻结。

4.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治病、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典型案例】某知名人士转发了一个名为“希望盼望宝贝康复”的微信朋友圈,该信息晒出一名两岁宝宝在医院的照片及诊断报告,求助称需要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该知名人士随即转发该信息,并表示将爱心善款打到了对方支付宝账号上。不久后,该知名人士向此人要号码,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过对方并没有回应,发现受骗。

【防范措施】不要轻信朋友圈发送的陌生电话及浏览陌生网站,如捐款要多方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典型案例】2015年初,杨先生收到微信名为“凯利”的添加邀请,头像是一名长发女子,自称是他朋友张浩的朋友。杨先生将“凯利”的头像照片发给张浩确认,张称该照片上的女子确实是自己的朋友。于是,杨先生便添加了“凯利”为好友,凯莉又向杨先生推荐、添加了自己另一名女性朋友“羽彤”。通过聊天和朋友圈信息分享,杨先生得知“凯利”等人在做代购,其中“凯利”经常往来香港,“羽彤”则在美国。杨先生觉得朋友间的代购比其它渠道更值得信任,于是在4月初,请“凯利”“羽彤”帮其代购香港、美国物品,并在两个多月内,通过微信先后16次转账近80万元至两个账户。杨先生付款后,“凯利”称物品已通过快递方式发出,而“羽彤”则称5月7日回国后把货带回,然而他却一直没能收到快递。杨先生赶紧与二人联系,“凯利”称由于海关原因,货物不能按时到货,“羽彤”则一直没有回复。苦等无果的杨先生怀疑自己被骗,立即报警,警方通过侦查,发现“凯利”“羽彤”等人是由杨先生公司前员工罗某某假扮。警方迅速将罗某某抓获归案。

【防范措施】要到正规网店购买商品,不要轻信朋友圈转发的代购信息。

6.微信点赞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市民翁小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发出了一条求点赞的信息,说是只要参加点赞活动,就能抽奖,奖品是一台iPhone5s手机。活动的要求很简单,首先关注微信,然后集齐36个赞后截图发给商家,商家会将抽奖结果发给中奖用户。翁小姐立马转发了这条消息,并且告诉朋友赶紧帮忙点赞,然后将截图发送给对方。随后翁小姐收到了商家的微信,说她中奖了,但要求翁小姐打22元钱到对方的支付宝账号支付快递费。犹豫了半天,翁小姐还是给对方打了钱。不出意外,之后对方再无反应。翁小姐方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后来再一问,才发现周围不少朋友也上当了。因为金额小,翁小姐本不想报案,但考虑到别让更多的人受骗,她还是报了警。

【防范措施】参加微信点赞活动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可随意将个人重要信息透漏,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同时,要学会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商家的虚假内容和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

7.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典型案例】淘宝店主高女士收到一条可以代刷信誉的推送广告,加了对方QQ后,一条消息跳了出来:“您只需交服务费,货款我们会垫付,这样便可帮您刷高信誉。”见有这等好事,高女士心动了,按对方的要求付了300元的服务费,之后对方改口让高女士先付10单的货款,高女士将10单的钱汇了过去。就这样,对方以各种理由骗高女士总共向其转了50单的钱,最后高女士要求其退钱,对方提出要3000元押金,付完押金后,高女士迟迟没有等到退款,才感觉上当,报了警。

【防范措施】不要相信网上兼职,特别是高利润的兼职,当涉及钱财交易时,记住一句话,没有见到真人,千万不要给钱。

8.冒充好友骗取微信密码

【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冒充朋友,称手机丢失,向被害人索要手机号码,随后被害人手机会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如果再把验证码发给犯罪嫌疑人,则被害人可能泄露微信密码。

【典型案例】10月初,小庄接到一名自称是“阿志”的微信好友发来的微信,询问办银行卡时要不要填写手机号,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要求小庄提供卡号。对方进一步解释说,自己的银行卡已挂失,有朋友要汇钱给他,只好先汇到小庄的卡上,回头再找小庄取钱。

小庄以为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就将卡号和验证码告诉对方。没过多久,小庄就收到一条短信,吃惊地发现自己卡里的5000元已被刷走。

【防范措施】凡是在网络或短信上与人谈到与钱财相关的,都应打电话二次确认,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短信验证码告诉别人;同时要妥善保管好绑定银行卡、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手机,如果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挂失补办手机卡;如果出现手机突然无信号无法拨打的情况,也要迅速去营业厅查询;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报警。不要随意点击打开不明网址链接,防止犯罪分子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居住位置等个人资料。由于微信软件没有采用实名制,注销后很难追查。

9.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典型案例】28岁的小许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当晚跟朋友聚餐喝了几瓶酒,一时兴起,他通过手机上网搜索到一家按摩小姐主动上门的信息,打算做个特殊服务。小许说,预定好宾馆后,上门“小姐”觉得他是新客户,按照要求要提前打嫖资。小许没多想,给对方账号上汇入了400元。接下来,对方提出要让小许再次汇入3000元“出行安全费”。小许随后将钱汇了过去。不想,对方又提出让小许交纳“情趣内衣费用”,小许再次汇去了2300元。“三笔钱汇过去后,小姐让我去接她。”小许火速赶到见面地点,却不见人。此时,小许又接到小姐的电话,说让他汇2000元“车辆保险”。小许又汇去了2000元。此后,小许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时他才想起报警。

【防范措施】市民群众应遵纪守法,洁身自好,万万不要相信此类招嫖信息,以防触犯法律又上当受骗。如果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派出所报案。

10.虚构车祸手术等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打架斗殴受伤、突发意外等,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或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典型案例】2015年2月5日15时许,永吉县周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其儿子的电话,说他把人打坏了,需要钱,让周女士按对方提供的账号汇款。惊慌失措的周女士来不及辨别真伪,两次汇款2.5万元后,问其儿子收到汇款没有,未果。方知上当。12月27日,永吉县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李某等3人抓获。

【防范措施】遇到车祸、手术等紧急情况,当事人应立即与家人朋友进行核实,确实联系不上,也应找人商量或报警求助,切忌轻易转账汇款。

11.冒充黑社会敲诈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先获取受害人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对其加以伤害,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破财消灾。

【典型案例】贝先生接到了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打来的电话,问其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在电话里贝先生问对方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情,对方的口气十分强硬地说,贝先生得罪了一个老板,现在老板找了他们几个混黑道的兄弟想要对贝先生“出手”。第二天,这个自称黑社会的人又给贝先生打来电话,不仅准确地报出了贝先生的姓名,还说出了贝先生的年龄以及住址。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卡号,要贝先生打2000块钱到这个账户上。贝先生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遇到了通过电话、短信来诈骗的骗子,贝先生果断报警。

【防范措施】一旦接到这样的电话,可选择立即报警。各种诈骗犯罪,骗子最终都要通过银行转账达到骗钱的目的。所以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汇款”。

12.虚构绑架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典型案例】2010年5月17日,一团伙假称绑架了被害人白某某的孩子,让白某某将人民币5000元转入指定账户;同日上午11时许,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董某某的孩子,勒索董某某人民币1.8万元;同年5月18日,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于某的孩子,勒索于某人民币2万元。

【防范措施】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和家人的信息,接到此类电话可以身上没钱也无卡需筹钱为由,拖延时间,即刻给孩子或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求证。

13.“猜猜我是谁”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获取受害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后,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人所述冒充熟人身份,以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事由,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情况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造成损失。

【典型案例】张先生一日接到一个“170”开头的陌生来电,电话一通对方就直呼他的名字。张先生仔细辨认声音后,觉得对方像他一位朋友,便没有具体核实对方身份。对方称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希望张先生出手相帮,张先生没多想就给对方转去了30万元。事后张先生给朋友打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防范措施】接到陌生可疑的电话一定要仔细辨别,尽量别玩“猜猜我是谁”,最好挂断电话,或是编一个名字,看对方是否借着假名字大肆套近乎。如果真担心是老朋友老同学遇到困难,可以直接给对方打电话核实。万一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警,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会冻结对方账户,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14.“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对方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典型案例】某外企业务员张先生今年7月初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英文邮件,声称他“中了头彩”,奖金是100万欧元,当时张先生未予理会。一个月后,张先生再次收到邮件。他对邮件所提供的“DCA××公司”和“DIR××银行”上网进行查寻,感觉“这公司及银行网页十分正规”后,遂按对方要求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了620美元“开户费”,随后又交了2756美元的“转账费”及交“税金”和办“免税证”的钱。付了5500余美元后,对方又说要交转账滞纳金9867欧元,张先生拒绝。此后,张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DCA××公司”和“DIR××银行”了。

【防范措施】真的中奖并不需要先缴纳费用。只要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就应该警惕。当接到中奖通知时,应慎重对待,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多方确认,谨防受骗。

15.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制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2013年4月10日,戴某收到一封“苏宁23周年辉煌庆典”的信件,称戴某中了一辆轿车。戴某拨通对方提供的兑奖专线电话,被对方以收取公证处委托费、扣除手续费等为由,骗取4800元。

【防范措施】收到此类信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盲目轻信而上当受骗。可立即拨打所称中奖公司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16.“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大学生小谢接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已经被某知名电视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将获得惊喜奖88000元及一台苹果电脑,后面附有领奖活动的网站及登陆验证码。小谢按对方要求在该网站上填写个人详细信息后进行了“注册”。后小谢接到自称“栏目组”打来的电话,称在领取奖金及奖品前,需先缴纳5000元的风险保证金,对方还称因为小谢已经“注册”,双方已经构成了合同关系,如果不领奖对方有权利起诉他违约并赔偿损失。小谢报了警,这才知道差点被骗。

【防范措施】从以前的单一电话被“中奖”到手机短信、电话、邮件组合被“中奖”,从做得较为粗糙的诈骗网站到现在的诈骗网站信息及客服电话的专业化。不难发现,骗子们为了诈骗成功而设计的骗局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无法辨别真伪。广大群众在看到电视节目中奖之类的信息后要提高警惕,要向电视台或是电视栏目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此外,有关网站也应切实履行监管义务,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审核,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留意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对各种骗术的揭露。

17.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典型案例】马某接到一名自称是某市电力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马某在贵阳市有一个家庭用电欠费通知单,并说帮其将电话转接至贵阳市公安局。一名自称是王警官的男子接电话,称其欠电费5000元,并涉及一起贩毒案,让其提供电话号码并协助调查。下午,马某又接到一名自称是张警官的电话,要求马某汇款2万元做保证金,否则拘留45天。马某上网给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元。后“张警官”又打电话让其继续汇款,这时马某发现被骗,拨打110报警。

【防范措施】犯罪分子大多使用网络虚拟电话,显示的来电号码往往通过网络任意显号技术变为某地国家机关的号码,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提醒人们要牢记三个绝对不会:国家执法部门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市民转账;司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网络传真发送传票等法律手续;国家机关绝对不会设立“国家安全账户”。当对方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慎之又慎,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威逼利诱都不要轻易转账到陌生账号或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18.谎称医保、社保异常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李某接到犯罪分子从深圳打来的电话,称李某的医保卡在深圳被人用过和被伪造病历以及诈骗医保中心5840余元,叫其与冒充深圳市公安局民警的犯罪分子黄某联系。联系后被告知有人用他的医保卡洗黑钱,称李某已涉案,需马上报警。随后,犯罪分子又打电话让他将存款拿出来以供调查,让李某将钱存在指定的账号上验证,称两小时后就把钱还给李某。李某将20万元汇入该账号,两小时后无人与李某联系,李某拨打对方电话时发现已是空号。

【防范措施】不要急于汇钱到对方指定账户,可以登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对个人的社保信息进行查询,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以免遭受金钱损失。

19.“包裹藏毒”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杜女士接到一个“邮局快递”的自动语音电话,称邮局有杜女士的包裹,内有毒品,并提供了邮局的联系电话。杜女士打这个联系电话核实时被告之,确实有一个她的包裹,并经仪器检测出毒品海洛因及一张几万元的银行卡,其中已被人消费掉8000元。对方建议杜女士赶快联系“禁毒大队”,并提供了电话号码。杜女士拨通该电话后,接电话的“民警”称,杜女士涉嫌贩毒,且她的银行账户已不安全,让杜女士将她在其它银行卡上的钱转移到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上。杜女士转入1.8万元后,才猛然醒悟自己被骗。

【防范措施】在一些网络和短信诈骗中,只要碰到转账之类,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邮局发现涉毒的包裹会直接报警,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将直接进入侦查阶段,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当事人,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现金转账,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副卡”之类的更是空穴来风。碰到此类情况,可第一时间到就近的派出所咨询或报警,谨防上当受骗。

20.编造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给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受害人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卡上的钱转走。

【典型案例】2015年1月12日,60多岁的杨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是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一笔2600元的残疾人补助款发给他,让他把银行卡号发过去,并让他到附近的银行ATM机等待操作。杨先生来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为避免客户受损失,工作人员让杨先生把银行卡中的余钱取出。这时杨先生又接到电话,要求杨先生到ATM机前操作,并一直提示杨先生不要挂断电话。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揭露其阴谋,对方破口大骂后挂断电话。此时,杨先生才知道自己差点上当。

【防范措施】预防上当受骗的最佳办法就是守好自己的钱包。同时,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号泄露给别人,并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优盾、支付密码等,千万不要轻信电话、短信关于补助、救助、中奖、返点、返税等诱惑信息。

21.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典型案例】一天上午,常先生突然想到这个月的房租还没有交,第二天就是交租的最后期限,他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趁午休的时候去银行将房租汇到房东的账户内。巧的是就在一分钟后,常先生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是:房租还没有汇吧?原先的银行卡磁条坏了,请将房租汇入以下账户62×××,房东。于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常先生将5200元房租汇入了该账户。为了确保房东收到房租,汇完款后,常先生特地给房东打了个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遇到骗子了。

【防范措施】冒充房东发短信催缴房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短信诈骗手段,很多市民一看便能辨别真假,但仍有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这是因为骗子通常会选择在月初或者月底发送短信,时间点与租客交房租时间比较吻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另外,现在很多租房一族大多都是通过手机、网络沟通,各家银行都支持网上银行业务,租客为图方便,就通过银行账号支付房租,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多人上当受骗。警方提醒,要防范此类诈骗,最关键的是要对信息核实再核实,尤其是涉及财物的问题,一定要与当事人取得联系,确保信息无误后再汇款。

猜你喜欢
作案犯罪分子汇款
汇款
分身作案
完美“作案”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隐匿的作案痕迹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窃贼是如何入室作案的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