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培育能否成功,直接影响青年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利用价值、生产目标的完成,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做好育雏工作。雏鸡要想育雏成功,须把好以下“十三关”。
一、引种关。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生产的目的,确定引进品种和品系的类型、名称、数量等。对所引进的鸡种要求每只都能高产,无论雏鸡成活率、饲料利用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还是鸡群的生长速度、体型结构、产蛋强度、蛋的品质、蛋壳颜色等重要的经济性能,都要求整齐、稳定和规格化。另外,在一个鸡场内不宜养很多品种,一般养1—2个品种较易管理。
二、选雏关。要根据出壳时间和雏鸡“有膘、有毛、有骨气”的长相,采用“一看、二摸、三听”的方法,即看个体大小、胎毛色彩、绒毛稀密、站立姿势、活动状态,摸肥瘦、强弱、腹部大小和软硬度,听雏鸡的叫声高低,一般便可大致鉴别雏鸡的强弱优劣。
三、温度关。适宜的温度是育好雏鸡的关键。因此,在育雏期间必须根据雏鸡周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而且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晚宜低,白天宜高;冬季宜高,夏季宜低;肉用仔鸡宜高,培育种鸡宜低;慢羽型鸡宜高,快羽型鸡宜低。育雏温度标准是:刚出壳至1周龄,以30—32℃为宜,每满1周可视情况下降2—3℃,直至4周龄时降至21℃,但不要低于20℃。总之,以雏鸡不打堆、不张口伸舌、分散均匀为宜。
四、湿度关。第1周相对湿度为70—75%,第2周下降至65%,第2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曲霉菌病等;湿度过低,鸡舍内干燥,雏鸡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饮水过量,食欲不振,影响生长发育。改善办法是在舍内墙壁或过道上喷洒少量水,使水分蒸发,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育雏室要勤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清洁。
五、通风关。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室内有毒气体,通入新鲜空气。给雏鸡通风的时间一般应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平时朝南的气窗保持敞开一扇,天气寒冷时可利用走廊或天花板上的气窗通风;或将朝南气窗的玻璃换上一块麻布挡风,保持空气适度流通。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强制通风。
六、光照关。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幼雏出壳前3天一般采用23或24小时的光照,强度为10.76勒克斯,即0.37平方米有光源1瓦;第4天以后每平方米1瓦;第2周以后每平方米0.5瓦。夜间开灯还可防止鼠害引起的惊群,夏天防止蚊虫叮咬。应特别强调,从出壳到18周龄,光照时间、强度只能逐渐减少,不能增加。
七、分群关。雏鸡分群饲养可有效避免强欺弱、大欺小、公欺母,以及出现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根据鸡群实际情况,喂给所需要的日粮,便于管理。一般2周龄内每群以300只雏鸡为宜,以后可合为500只一群。最好能按品种、品系、强弱、大小、性别分群,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雏鸡不能混群饲养。
八、饮水关。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证明,雏鸡在开食之前或开食同时必须饮水,才能取得最好的育雏效果。如要说雏鸡爱拉稀、爱糊屁股与喝水有关,那是因为给鸡喝的水被细菌污染,小鸡得了白痢病,否则是不会拉稀和糊屁股的。由此可见,雏鸡不是不能喝水,而是应该及早喂水。前3天最好饮8%的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促进卵黄消化。3天后改饮温水,并保持清洁卫生,终日不断,持续供给。
九、开食关。开食时间要根据雏鸡的生理机能而定。出壳早的鸡,因胚胎新陈代谢过旺,消化能力较强,开食应该早一些,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就可开食。出壳迟的鸡,因卵黄吸收较慢,则应让其排尽胎粪后再开食,以出壳后36—48小时开食为宜。开食的饵料以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容易消化、适口性强、便于啄食为宜。
十、密度关。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小些,常以200—300只为宜;在1月龄以内的雏鸡,每平方米面积以容15—20只的密度为好。
十一、休息关
雏鸡休息多长时间与育雏温度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时休息和活动时间比约为1:1,如果温度不适宜或环境不安静,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
十二、运动关。适当的运动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雏鸡出壳后,就要给予适当的运动,以促其骨骼发育坚实。雏鸡1周龄后,只要气温正常,无风而有阳光,就可放出室外,让其尽早接受阳光,增加运动。初次放出时间以10分钟为宜,以后逐渐延长,直至整日自由出入。天气寒冷时要适当推迟,可在室内撒些青料或谷粒诱其运动。
十三、断喙关
断喙一般选择在6—9日龄进行。断喙时,操作人员以右手捉鸡,左手拇指放在鸡头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以免断喙时伤舌。
徐健海 张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