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中部的墨西哥、秘鲁和智利。考古学家在这些地方的古墓和废墟中发现了很多玉米植株和果穗的遗迹。玉米被用做栽培作物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美洲印第安人部族中有许多关于玉米的传说,至今还流传着“它头顶上飘着灿烂的羽毛,发上闪烁着柔和的金光,而服装却又是深绿色而又带微黄……”等赞颂玉米的诗章,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玉蜀黍因为繁殖于丘陵之上,因为它产量高而且富于营养,因为它不拘成熟与否都可供食用,所以它在促进初期人类进步的作用上,比所有其它一切谷物的总和还要强大。”他同时还指出古代印第安人选择和培育出来的玉米,对人类生命进化过程具有着伟大的影响。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立即被田野里生长的高大而美丽的玉米吸引住了,他们马上绘出了当地种植玉米的图画。因此直到十五世纪的末期,玉米才从美洲引种到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后逐渐传遍欧洲。到了十六世纪中后期,玉米已被传播于整个世界,并且迅速成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玉米才传入我国。当时,外国人是将玉米作为晋见皇帝的礼物而带到中国来的。
玉米刚引进中国,还是静悄悄的,冷清清的。当时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走遍关内数省,而在《本草纲目》中(1578年成书)也只写了“种者亦罕”四个字。就是到了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的《群芳谱》里,介绍到它,同样也是寥寥数语而已。
我国玉米栽培比较大的发展,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这个时期,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日渐苛重,致使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法忍受,被迫离开家乡,一时间形成相当错综复杂的迁徙现象。有一部分人被迫放弃了平地生活,踏入深山老林之中,在那里从事种麻、种菜或烧炭等生产活动。口粮则主要依靠“瘠卤沙岗,皆可生长”的甘薯和“但得薄土,即可种植”的玉米。这个时候,玉米在山地就特别显示出它比其它作物优越了。首先在种植上,不需要如其它作物一样的事先整好地,斜坡陡崖皆可播种。比较起其它作物在生产上所花费的人工较少;其次在食用上,它可以“乘青半熟”即可采食(即所谓啃青),这对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大有帮助。
玉米在平原地区,开始只种在园圃之间,留给小孩子作零食而已。即所谓“山中恃以为粮,平地恃以为果。”虽以为果,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大田作物。
玉米刚引进来首先在关内各省种植,名字也各种各样。四川叫苞谷,浙江叫天谷,江苏叫珍珠米,陕西叫金黍,山西叫玉茭,甘肃叫番麦,河北叫棒子,北京叫老玉米,东北叫苞米、玉米,另外,还叫做玉高粱、玉麦等多种名字。又因为它曾经被皇帝品尝过,所以又博得了“御麦”的尊称。这位皇帝是谁?据《雍正(19)来安县志》记载,他就是宋徽宗。
我国广泛栽培玉米开始于十八世纪,我们东北地区由于开化较晚从放垦以后才开始栽培玉米。自十九世纪下半叶,河北、山东等省大举移民关外,“闯关东”者日益增多,他们既是移垦者,也是农作物的推广人。他们来到东北时,随身带来了他们乐于食用的玉米和其它作物的种子。于是,吉林大地很快就成了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