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嘉
收集世界各国各地的沙,是笔者独辟蹊径的一个爱好。
细沙带给我们的是自然和生命的沧桑,也带来人生不同阅历的启迪。
每当有朋友来家里,我都会晒晒我的一样特殊收藏,小心翼翼地搬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给友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期待。
盒子打开,看家大呼意外,之后又连连称绝。什么东西?竟是一瓶瓶取自国内外著名的海滩、河岸、湖滨、山地的沙子!瓶上还有标签写明,出自哪里,取自何时。仔细端详,会发现每瓶沙的颜色、形状、粗细都绝不相同……看家感叹:“只道是人无相同面,花有百样红,想不到沙子也如此千变万化!难得你有心这个收藏,微粒细沙,大千世界!”
说起有心集沙,其实纯属一时兴起。那是1998年,我第一次到广西北海银滩,被雪白的细沙吸引,便抓了一把,用宾馆的洗发液空瓶装上带回。没想到,从此开始了集沙的历程。起初,还是自己动手,如旅行到了某个有名的海滩,带回一把沙,既不花钱又是纪念,那种穷游的满足感会保持很久很久。
不过本人出行的机会毕竟太少,于是便想到请别人带,听说谁要到外地或出国旅行,我就拜托为我捎一把沙回来。这个请求经常让对方惊愕之后又感轻松,觉得比托带LV或是CHANEL好办。
事实上,朋友们为我集沙也非易事。带回一瓶沙子的背后往往附带着一段故事,有的幽默可乐,有的神秘玄妙,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啼笑皆非……
所以,我又有一本集沙档案,不仅记载着沙子的来源地、出土时间,还记载取沙人及其取沙故事。凡开盒赏沙,我便要讲上两段:曾有两位女同事帮我带沙,一位在以色列死海边为取沙不惜翻越栅栏,有失优雅;另一位因包装不当,包破沙撒,一箱子行李成了"驴打滚",此为幽默可乐版。
一位老同事去古巴,我托他带点加勒比海的沙,讲清楚只需一小撮,结果竟给我装回满满一矿泉水瓶,足有一公斤!路過美国时被好一阵盘查,直到弄清不是炸药方才过关。另一位老同学去美国看女儿,为我收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沙,回国取行李才发现托运行李箱被撬开过,里面留有安检的字条,称因箱内有粉末状物品而开箱检查,特留条表示sorry。此为惊心动魄版。
有一回,我登长白山,天池一览无余,心情大好不忘收藏,正俯身拾取脚下火山灰时,手机铃响,是发小同学从新疆吐鲁番打来,称他正在为我取沙!东西两地沙,万里同时得,此为神秘玄妙版。
盘点收藏,我发现还没有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正好有位同事去埃及,我予以重托,谁知其空手而归。我问:“没去沙漠吗?”他答:“去啦,我没拿,那沙有什么好看的?”我一时无语。
无独有偶,有一回托一位朋友帮忙带点欧洲多瑙河的沙,她将任务转托另一位赴匈牙利的同事。不久我被告知,带回的不是沙,而是一瓶多瑙河的水,问我要不要?我口里连说要!要!心里却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把沙变成了水,又怎么带着这瓶水过了那么多机场安检门的?此为啼笑皆非版。
还有一些知我有此收藏的朋友,凡旅行会主动为我带回沙子,令我喜出望外,其间想必也有不少故事,但他们大都没讲,我也就愈发感到这份礼物的珍贵。
就这样,迄今我已经积累起近四十个国家和国内包括港澳台部分地方的近百瓶沙样,东起北海道,西至旧金山,北迄芬兰湾,南临好望角,五洲尽收眼底;太平洋、大西洋、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四海大浪淘沙;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坦桑尼亚火山、撒哈拉大沙漠,名山大川皆入囊中;石英砂、贝壳沙、火山灰、宝石粒,色彩斑斓琳琅满目。
每当我面对这些小瓶子,总会浮想联翩,如果用我的另一个爱好——成语来描述,一定会连珠不缀。首先,就想起一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仿佛沙粒们也七嘴八舌地对我说:要有志!要坚持!还会想到“神游八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神游八表,眼高四海,其乐无涯”的境界,在我这小箱子里不是也能体验吗?
“见微知著”,说一滴水可见太阳,那么一粒沙也折射出了地球村的开放与交融、蕴含了自然和人生的沧桑。又如“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可谓做事如同取沙,机遇不能错过。
再如“得道多助”,有那么多朋友助我集沙,应是得益于待人以诚的平生之道啊。乃至于“今非昔比”也可一用,十年后我又到过北海银滩,当年的感觉荡然无存,沙滩已被游人覆盖,沙,好像也没有我收藏的那瓶那么纯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