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中跃
书法被称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魏晋是中国书法的历史巅峰。以钟张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是中国书法史,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骄傲和百代尊崇的楷模。
在改革开放30周年时,中国书协组织举办 “千人千作书法大展”,是我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群体形象的一次大亮相,也是中青年书法创作整体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样规模的展览在当代书法史上是第一次。中国书协学术委员黄君先生以“全国书法千人千作大展”为例在《当代中青年书法现状分析》一文中,将王吉臣作为魏晋书风复苏的代表性人物,他以汲取帖学营养为特色的书风得到黄君的认可。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王吉臣的书法,从唐楷写起,后攻墓志造像,稍有面目后又溯源钟鼎,涉及汉隶,再写残纸,然后走近二王,近年习明清大草,把魏晋的典雅书风和明清荡逸的大草结合起来,既有当代传统的笔墨做支撑,又有明清的狂放杂糅其中,写出了个人面目。所以,读王吉臣的书法,你会发现他的字笔画精到,一丝不苟,提按顿挫,起行转收,笔笔到位,同时又有长线贯穿其中,规矩中见放逸,严谨中见空灵,不滞不塞,气息流畅,通篇章法浑沦一气,十分整体。
王吉臣早年书法我也见过,那时的作品还不够成熟,还处在斤斤计较笔划的提按顿挫阶段,小心翼翼,迫塞拘谨。2011年至2012年,王吉臣负笈北上,进京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书法院里,得沃兴华、王庸、刘彦湖、陈忠康等书法名家亲授,他眼界大开,重新回归传统,书法院的课程设置也让他受益匪浅,从秦代一直讲到明清,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观念都进行了一次洗礼。这次回归,他对书法的历史发展轨迹更加清楚,对自己的书法创作未来也更加清晰,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法越是具有时代气息,越要深入传统。
在墓志和帖学之间
王吉臣的书法,尤其是行书作品,有明显的墓志痕迹,不但是结合造型,用笔也有其明显特点,王吉臣楷书曾写魏碑经年,他的楷书巧稚灵动,完全没有唐楷的拘谨和板结,他的性格使他选择了墓志和造像题记,他说要想深入学习书法必须深入研究碑学,特别是到了隋代,这个时期书法最大特点是既有法度又很灵动,两者兼具,使隋墓志如夏季之草原,百花盛开,各具姿态,又生动活泼,一派天真烂漫,他从这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近期王吉臣的书法作品比先前更加有气势,他试图突破自己。我把以前他写的作品找出来做了比较,感到他的作品越来越浩荡而流畅了。墓志的东西少了一些,随之而来的是明清大草的东西多了起来,线条也比先前的圆浑,气势更加开张。受王铎,傅山的影响比较大,这是极好的现象。未来他的字怎样写,会是一种什么风格,现在已经露出端倪。
王吉臣写了几年纯正的大草,临摹了二王、董其昌、王铎、傅山的大量草书,加之中国书法院的严格训练,结字和线条更加精彩了,无需太久,他一定会写出新的面目。
在行书和草书之间
王吉臣虽然严格的写过楷书,但他的性格豪爽旷逸,内心更喜欢草书。写草书,行书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他说,小行草写不好,缺少一个重要的过程,草书是一定写不好的。因此,王吉臣在写大草的同时,强化了对行书的临习。他以二王为切入点,碑帖融合,经过几年的锤炼,行书初具面目,草书也相得益彰。
在大草的书写过程中,他以王铎为主攻对象,他认为王铎的书法从二王中来,有结字和笔法的内在逻辑,表面张扬,内在严谨,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代书法的规律性。王吉臣通过强化行书书写,借以提升草书品质,找到了一条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办法,这种办法是成功的。
书法艺术的修炼是漫长而无止境的,是人和艺术的共同成长,祝愿吉臣在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