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淄河畔的大院风情

2016-04-29 00:29曹清雅王立群许鑫闫群
山东画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莱芜大院张家

曹清雅 王立群 许鑫 闫群

四月,一株梨花盛放在已经明显破旧的院落里,洁白的梨花与背后的褐砖灰瓦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让人安静的独特风景,唯有清风吹过,片片梨花瓣随风而落,才将那凝固的时光打破。这里地处莱芜与博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了解村庄历史的人将这里称为“莱芜的乔家大院”,但匆匆而来的过客总难以理解。这里的建筑的确古朴,但更多已经破损在岁月中,在大规模的红砖瓦房之间,零星散落。不过,我们依然能从少数保存完好的建筑中寻找到昔日古村的主人家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对奢华生活的习以为常。更多的故事则珍藏在村里老人的记忆里,有据可考的古籍中。这里便是莱芜南文字村,村内张家大院背后的繁华与古村悠久的历史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

大院逝老屋存

被称作“莱芜的乔家大院”的建筑群,是位于南文字村内的张家大院。

在莱芜,有一位名人:张道一。这位清代初年的进士,在莱芜留有许多传说,他扶危救贫、行侠仗义,在百姓中口碑颇佳。而南文字的张家大院与这位张道一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南文字村中部,有一保存完整的观音堂。村民曾在附近挖出石碑一座,碑上刻有《重修观音阁记》,记载了康熙年间张氏家族重修观音堂的历史。落款中写道,碑文由邑庠生张峦撰写。而张峦是张道一的第六代孙。

据历史考证,张家大院形成于清代初期。乃张氏后人长期经营而来,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广置田地,大兴土木,最终形成了今日可考的规模。在张家大院的鼎盛时期,整个院落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超过25亩。

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设计精巧,外观典雅,古色古香,厅房高大美观,各式砖雕、木雕精美别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古典特色。同治年间,因社会不稳,为防寇卫家,村里人在周围建起围墙,围墙长约一公里,墙高15米,最厚处达5米,由乱石砌成。如今尽在村西留有十数米左右的遗址。在围墙的四个方向设有四个正门,四门上方均有匾额:东门“会齐”、西门“瞻岳”、南门“安澜”、北门“德胜”。大门形体高大,设计考究,工艺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另外大门之内还有二门、屏门等。

其中庭院多为前院、中厅、后楼三进“目”字型四合院或者前厅、后院二进“日”字型四合院。有的庭院在一侧或后面辟有花园。庭院内有精美的亭、台、廊、榭点缀其间,整体庭院显得幽静雅致。房屋均为砖石结构的墙体,实木结构的披檐柱廊,歇山和硬山房顶一律用鱼鳞青瓦覆盖,并有神兽居于正脊两端和斜脊下部。庭院之间有弯曲迂回的胡同相通,村里老人说,以往张家大院的人拜年,根本不用出大院,就可以走遍每一户人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家大院早已不复往日荣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村落,闲置的庭院或自然损坏或被拆除重建。如今,村内仅存四合院共36座、142间。其中:24座有村民居住,保存尚好;而另外闲置的12座,因长期无人居住和管理,只剩下断壁残垣。

留存下来的老屋也纪录了时代的变迁,在村内行走,经常有鸽子在空中盘旋,老屋的屋脊上也常见鸽群与神兽雕像相伴左右。而很多老屋也被分割出特殊的“阁楼”,形成一种独特的鸽笼,人鸽共居。据村里老人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村内人多靠养鸽为生,便将老房子隔出一层空间。直至今日,很多住户的“阁楼”里依然鸽子成群,只是它们更多地成为了老屋和老人们的陪伴者。

据考证,以往村内阁堂庙宇十分齐全,村北建有玄帝阁,村南建有观音堂、祠堂,村东有龙王庙,村西有土地庙。如今,保存完整的只有村内的观音堂。但这依然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古建筑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文字现繁华隐

南文字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消逝的张家大院,更在于南文字村本身,这一古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武则天年间。

据史料记载,莱芜县在最早建制是在汉武帝年间,距今已有2100多年。但汉武帝时设置的莱芜县治,是在今天的淄博市淄川区东南一带;现在的莱芜境域,则大体上属于当时的嬴县和牟县。而据村碑记载:后魏、北齐、隋为赢县治所。在今天,莱芜依然有“赢牟”之称。后来,赢牟和最初的莱芜县相继被废止。到唐代,武则天在废止多年的嬴县旧址上恢复了莱芜县,那就是今天的南文字村一带。于是,今天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莱芜地区的中心。

关于南文字村名的由来,有两种不同却又有近似渊源的说法。南文字村东有一条岭,叫文字岭。岭上原有一座庙,叫分水庙。岭东北侧的水流向淄河,岭西南侧的水流向汶河。因文字岭是汶水、淄水的分界线,所以村名早期为“汶淄限”,后被读成“文字现”,这是有关文字现来历比较正统的说法。

有关文字现的来历,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南文字村北的山叫小北山,是九十九顶摩云山的一个山头。从象形角度讲,小北山就像一个点,从北文字村到古德范村的路作为一横,流向淄河和汶河的两条河像一撇一捺,组合起来正好形成一个“文”字。文字现,就是“文”字出现之意。

明嘉靖《莱芜县志》集市篇中记载:“文字现集,县东北六十里。斗秤三名,一六日期。”这说明,文字现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名称。而县志中记载的集市,规模之大,恐怕比今日南文字村所在的苗山镇集更胜一筹,也从侧面证实了南文字村曾经的重要地位和今日值得保护的客观价值。

据莱芜市文物局副局长郭晓东介绍,对于村里的历史与过去,依然有许多疑惑,流传至今的史书记载非常有限,使得当下对村庄的历史研究颇为艰难。村内的张氏后人张新介绍,据传张家大院是一个名叫李鲁班的人设计建造的。而至于李鲁班究竟是谁,也无人知晓,只是在乡间百姓中口口相传。

作为鲁中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南文字张家大院的保护工作也早已被提上日程。据郭晓东介绍,针对南文字村的保护方案已经成型:对需要强制性保护的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做出整体规划,对村庄分区域分层次保护;除村内的馆建筑之外,丰富村内遗留的传统生活生产用具,南文字村民俗博物馆也在筹建当中。

除了政府为主导的保护工作,村民自发的保护工作也已经展开,像张新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乡建筑和文化遗存的重要价值,其张氏后人的独特身份,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村庄历史,提供了便利条件。

专家点评>>>

兰玉富(山东省文物局文保处副处长):

南文字村是我省乡村“记忆工程”单位中集聚人文底蕴与地域特色的一个,其村史悠远,文献记载可上溯至北魏,现存传统建筑距今亦有三百余年;其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厚,地处汶水、淄水分界线,北有小北山,为九十九顶摩云山之一,南有三元宫,是古赢县县治所在地,西临齐长城;其村内张氏族居之所规制宏敞,方城规制,四向辟门,环以圩墙,平面严整,虽已倾圯,格局尚存;其虽地处鲁中山区,然传统院落均为四合院格局,布局严谨,诗礼尽显;单体建筑大式木构、多施砖作、建造精良、雅致厚重,雕刻精美,彰显着该地人杰地灵、丰厚传家。

林徽因先生曾言“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南文字村即是这样一座记忆之地,经历岁月磨砺,该处每一栋饱经沧桑的屋宇、斑驳的墙壁都在诉说着不尽的地域历史与人文文化。

姜波(住建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南文字村是鲁中山区历史悠久的一个历史村落,是一个典型的聚落,“张家”是当时莱芜的名门望族,在聚落中体现了很好的封建秩序和礼制。同时,整个聚落建造十分精良,特别是它的砖雕、石雕,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在鲁中山区是比较少见的。南文字村整个村落的选址讲究与山景自然的和谐,选址体现了高超的传统聚落选址的科学性,这对我们研究山区聚落、传统村落的选址有非常好的、标准的,可以借鉴的意义,同时南文字村“张氏”对我们研究家族传承和家族延续也具有典型的标准意义。

南文字村现在整个村落比较破败,它的修复意义重大,特别是房屋系统,还有传统的檀建筑系统,格局修复起来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猜你喜欢
莱芜大院张家
说话算话的我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张家塬村村歌
“幸福大院”可以有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焦炉脱硫脱硝系统投入运行
张家贵 藏石欣赏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莱芜张家洼矿区Ⅰ矿床深部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