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思想意义的理解

2016-04-27 07:28李德育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侧重点弱小文学作品

李德育

【摘 要】《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应该通过这一课教给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获得把握此类文章主旨的方法。

【关键词】《猫》 思想意义 人性

现代作家、著名学者郑振铎的短篇小学《猫》选编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对这篇文章思想意义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而人们对此分歧较大,这是由于分析者所处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的缘故。

其实,对一部文学作品思想意义的理解,名著《神曲》的作者但丁认为有四个层次:首先是文学和历史的意义;其次是道德意义;三是寓意,是适合全人类的象征意义;四是表明一个永恒真理的精神。同时,阅读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既是语言学、解释学、思维学,又是社会学、历史学、美学、哲学。正因为如此,对《猫》这篇小说思想意义的理解,有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有人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人把小说中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有人把小说中的“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自然会造成对其理解上的差异。

站在作品所产生的历史时代,把小说中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分析,《猫》的思想蕴含是:猫的不幸命运正是动荡不安的旧中国那些贫苦、弱小者不幸命运的艺术写照,是黑暗社会中千万弱小者悲惨命运的象征。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弱小者被侮辱、损害、欺凌、摧残的不幸悲剧是无法逃脱的社会必然,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触、对弱者的同情,呼唤人们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者。这种分析重在体现作者提出的“文艺的对象,应该是被侮辱与被践踏者的血和泪”(郑振铎《新文学的建设》)的主张。

站在现实的角度,把小说中的“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分析,《猫》的思想蕴义是:通过猫的故事,寄寓着做人的哲理,教育人们无论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待物处事,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留下痛苦的悔恨。做人要有正义良知,善于自省,严于律己,勇于自责,热爱生命,同情弱小。这种分析重在强调对人们处事待物品德修养的磨砺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站在作品所产生的历史时代,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重点分析,固然能表现“五四”前后我国知识分子对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公道、个性解放等的思想追求,体现了作者当时一贯坚持“为人生”的文艺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放在21世纪的初中教材中来学习,时代、环境和读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和水平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的分析更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认识历史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对学生现实的教育熏陶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能力,把这篇文章的分析评论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方面,重在磨砺学生的品德修养、陶冶思想情操的角度,不仅易于为学生所理解,而且具有更好的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与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现实教育的对接,是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文章阅读的创造性、自主性的尊重。否则,不考虑以上因素,硬性把学生拉向20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用第一种观点分析,希望让学生认识一种社会现实,不仅让人有急功近利与牵强附会之感,而且对学生来说,难免处于“冥顽不灵”的尴尬无奈之中。这不是随意拔高或贬低一篇文章思想意义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地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

猜你喜欢
侧重点弱小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Online learning
强大与弱小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和侧重点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
柴的嘲笑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