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流行语

2016-04-27 08:08项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心理

摘 要:以日本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构词法入手,分析其语言特征和交际效果,旨在探索流行语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世态和文化心理,从而揭示日本民众、特别是日本年轻一代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日本流行语;语言表现;社会世态;文化心理

作者简介:项梅(198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日本语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2

一、日本流行语的界定

所谓“流行语”,『广辞苑』第五版定义为:「ある期間、興味を持たれて多くの人に使用される語」。『日本国语大辞典』解释为:「流行語は新語の一種。その時代に適応して、きわめて感化的意味が強く、爆発的な民衆の使用語。多くは徐々に見滅するか、或いは一般語彙に定着する」。[1]基于以上,流行语是产生于某一特定时期,因其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受到人们关注、喜爱,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语言。伴随时代的变迁,流行语或渐渐消亡,成为“死语”,或经受住时光打磨固定下来,收录于辞典。

二、流行语的构词法

1.缩略化

缩略化流行语是指省略原有词语中的一部分,使其简短简化、经济高效。具体方法有:

省略节拍。如:「さてん」:喫茶店。

省略词数。如:「脳トレ」:脳の活性化をはかるトレーニング法。

前略。如:「ブログ」:ウェブ.ログ。

后略。如:「スキゾ.パラノ」:スキゾフレーニア、パラノイア。

中略。如:「オシンドローム」:オシン.シンドローム。[2]

2.首字母化

通过若干字母排列组合,赋予新的含义,使其醒目、简洁。例如:「ATM」原意为“あなたの便りをまっている”。「KH」是“これはひどい”的罗马字母(KOREWAHIDOI)缩写。「NS×」是“なにをしても×”的罗马字母(NANIWOSITEMO×)缩写。 [3]

3.片假名化

片假名主要用于标记外来词语,多为保持原词词形,转换词义的用法,例如:「スーパーマン」,用来称呼在超市购物的大叔。近来,许多年轻人倾向于将原本通常使用汉字书写的单词改用片假名书写,使其蒙上“外来语”的面纱,以突显新颖、时尚。

4.复合化

流行语中不乏将多个词语混合,甚至将汉字与片假名混合使用的情况。例如:「ネットカフェ難民」指因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无处可去或因无经济能力,居无定所,被迫沦落在24小时营业的网吧过夜的人。

5.数字化

一些特殊数字也出现在流行语中,例如:2000年日本十大流行语之一的「AKB48」,指与秋叶原有关的日本人气偶像组合。2011年日本十大流行语之一的「3.11」,源于当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

三、流行语的语言特征

1.时代性

生产力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事物与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语言是一面明镜,忠实地记录着每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反映着时代的变化。语言和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语言,敏感的流行语就是其最显著的体现。

2.时效性

流行语敏锐洞悉新鲜事物、社会动向,为语言注入了活力。有些流行语却因新鲜感的渐逝而为人们所遗忘、弃用,或因不符合时代潮流而昙花一现。经历着“兴起——盛行——冷却——销声匿迹”,周而复始。因而,具有一定时效性。

3.传播性

流行语简洁经济、新颖时尚、琅琅上口,反映时代特色和社会热点,牵动着大众敏感的神经,易于引起大众的共鸣,从而获得人们的广泛接受、深度认可和热烈追捧。流行语渗透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层出不穷、无孔不入。

四、流行语的交际效果

1.娱乐效果

流行语往往机智幽默、语带双关、形象逼真、轻松诙谐,富有创造力、艺术性和调侃性。妥善使用流行语可有效地促进交谈气氛、增加乐趣,体现出其娱乐功效。

2.隐蔽效果

流行语通过缩略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高效,体现了经济性原则。高浓度的缩略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隐匿生硬、粗暴、不堪的表达,用以委婉、温和、优雅的词语来表达出相同的含义。可避免或缓解矛盾冲突,以达到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富于变化的构词法则和含含糊糊的表达方式,使得部分流行语成为小集团内部的行话。譬如只有年轻人集团内部才被理解的伙伴式语言。可增进集团内部的连带感,但对于集团外部人员而言,却具有排外性。

五、流行语反映的社会世相

日本流行语勾勒、承载并印证着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本文撷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与日本女性相关的流行语,意在从中分析日本女性地位的上升与社会发展的隐忧。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意识的觉醒,加上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峻,迈出家门、走向社会的日本女性不断增多,日本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渐渐提升,社会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反对女性轻视等女权运动也从未间断。

由日本当红华人歌手陈美龄携子工作所引发的“美龄争论”(アグネス論争,1989)作为日本妇女维护权益的标志性事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女性独立、维权运动的序幕。1989年因为“西船桥车站事件”,“性骚扰”(セクシャル.ハラスメント,1989)问题引起了社会重视。此后日本列车与地铁专设“女性车厢”,以维护女性权益。[4]

同时,伴随女性地位的上升,日本夫妇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年轻夫妇的关系从以前的经济上的依存关系转变为精神上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退休后的中老年夫妇间的关系慢慢从丈夫占据主导地位的夫妇关系向丈夫渐渐依靠妻子,妻子却在家庭外部寻找乐趣的方向转变。

部分女性选择婚后不随丈夫的姓氏,以自己的姓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日本女性对丈夫的传统称呼为“主人”,现在大多改换为“夫”(丈夫),家庭称呼的变化体现出女性追求地位平等的意识不断提升。

「HANAKO族(花子一族)」指在婚姻、工作、娱乐方面都能尽情享受的新型年轻女性群体。家庭内部事务方面,在夫妻双方权利的天平上,倾斜角度越来越小,共同当家作主已成常态。

“湿的落叶(濡れ落ち葉)”一词,形象的勾画出因工作而疲惫不堪的丈夫与精力充沛、懂得享受生活的妻子之间明显反差的形象。毕生忙于工作,毫无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步入退休的丈夫纠缠妻子就像被扫把卷起的湿落叶一样,遭受妻子的嫌弃。[5]

2010年获得新语.流行语TOP10之一的「女子会(妇女会餐)」,成为了女性交流信息、分享秘密、舒缓压力的平台。此外,「負け犬(败犬女)」、「肉食女(食肉女)」、「歴女(历史女)」、「森ガール(森女)」、「美魔女(美魔女)」等流行语,也反映出了新时代日本女性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不再依附于男性,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独立。

六、流行语折射出文化心理

日本流行语高度浓缩了日本社会百态和社会文化内涵,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流行语折射出了日本民众、特别是日本年轻人游戏语言、张扬个性、寻求刺激、贪恋享受、追求时髦、崇拜西洋、崇尚自由、追随潮流、逃避现世、淡薄交际、善于释放压力的生存现状、价值取向和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流行语也深刻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集团意识和至高无上的民族荣誉意识。

七、总结

日本流行语构词形式丰富多样、鲜活生动,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娱乐性、隐蔽性的交际效果。作为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了现代日本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价值取向、内心世界和民族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申鑫.从日语流行语看现代日本年轻人的现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01.

[2]徐芸芸 孙阔.初探日语新语和流行语的语用功能[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35.

[3]王丽娟.基于日语流行语的日本社会文化心理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164.

[4]于强 李文良.流行语所承载与印证的社会变迁观察——以日本为研究对象[J].人民论坛,2014(3):27.

[5]林涵.从流行语的演变看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J].齐齐哈儿大学学报,2010(10):144.

猜你喜欢
文化心理
论路遥笔下人物的别样人生
新世纪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文化心理分析
唐宋时期敦煌消费的社会生态环境探析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
身体化倾向文化心理对于独立人格教育的影响和抑制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透过方言词语看东安丧葬民俗文化
透过方言词语看东安丧葬民俗文化
跨越时空的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