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抚远淡水渔都

2016-04-27 08:44王冰袁志柱
数码摄影 2016年4期
关键词:乌苏里江大马哈鱼抚远

王冰 袁志柱

抚远,就像一个江河的宠儿,一直享受着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大界河给予它的厚;享受着中国东北大自然原生态的恩赐和滋养;享受着自然江河里丰富渔类资源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早在三百多年前,清王朝宫廷盛宴上假如缺了抚远的鳇鱼、鲤鱼、大马哈鱼,那怎么能叫“御膳全席”?本就是鲟鳇鱼的故乡,历史悠久的传统捕鱼方式和厚重的食渔文化,让中国淡水鱼都——抚远,名符其实。这里也是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归来——四季轮回的捕鱼生活

早晨,宛如浣纱一般的晨雾随着一阵清风渐渐散去,平静的江面上几只起早下网的渔船,不紧不慢的忙碌着。曲德忠刚想在船后面舵位上“迷糊”一会,忽听船头的伙计喊他:“大哥,来了,鱼来了。”说话间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马哈鱼,已经被网裹着扔在船仓里。从立秋不久开始,曲德忠与滩地上的100多户渔民,就盼望着大马哈鱼讯的到来,这一天,是9月20日早上,穿越鞑靼海峡的大马哈鱼群,从黑龙江人海口庙街海域,逐渐向自己的出生地——乌苏里江支流忙牛河进发,漫漫洄游的寻根之旅,是从遥远的北极圈边缘海域开始的。抚远,四季轮回里的又一个捕鱼季来临。

今年65岁的曲德忠是位捕鱼的老把头,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抚远渔业队打渔。20世纪80年代末渔业队改制才自己打造了一艘铁船,联合两个伙计,春季在黑龙江滩地捕捞鲟鳇鱼,秋天转场到乌苏里江滩地捕捞大马哈鱼。滩地是渔民捕鱼作业的驿站,转场的水路迁徙也没人们想象的那般艰难。今年,老曲他们8月末就从抚远门前滩地装船,拉上盖马架子的木头和锅碗瓢盆,驾船沿着50多公里的抚远水道,来到乌苏里江零号标滩地安营扎寨。像曲德胜这样,每年秋季从黑龙江转道乌苏里江捕鱼的渔民,在零号标滩地会有五六十户,其余的就是常年在零号标捕鱼的渔民了。这些渔民的家就在附近的南岗村或抓吉村上……

当地常年研究抚远历史传统文化的资深摄影师王积信告诉我:“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也是三江平原湿地的腹地,地理方位东经133°至135°,北纬47°至48°,是我国大陆东部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北面、东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邻同江。抚远边城距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一哈巴罗夫斯克,水上距离仅有45公里远。抚远早在四千多年前,肃慎人的先祖就在这儿生活,他们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人的祖先。公元前十一世纪初他们同中原王朝建立联系,并开始向皇帝臣服纳贡,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的特产鳇渔,就是因当时向清朝皇帝纳贡的珍品得其善名。1909年6月,清政府在抚远设治称绥远洲。绥远洲古城遗址就在县城下游一处叫伊力嘎的山坡上。1913年,改称绥远县。1929的9月,当时国民政府又改称抚远县。零号标最先是中国大陆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毗邻的黑瞎子岛已经回归祖国,中国东至点已经东移到黑瞎子岛东端。”

曲德忠春天捕鱼时,很多时候会选择抚远县城码头上游夹信子滩地到伊力嘎山脚下那段江面作业。他们无论什么季节,在黑龙江或乌苏里江哪段江面上捕鱼,船上除了捕鱼用的网具,还要有抚远渔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且不同捕鱼季或不同江域捕捞的渔类也不一样。每年开春,江上的冰排还没跑干净,渔民们就学着赫哲族渔民的传统捕鱼方式,在江边码头先用猪头、鸡鸭、烧酒摆供祭江,然后才能开始一年四季的捕鱼劳作。最先捕到是狗鱼、兔子鱼、鲫鱼、白鲑、鲢鱼、草鱼,江水温度升暖一些,鲟鳇鱼、鲤鱼、鲶鱼、嘎牙子、牛尾巴才会捕到网里。秋天的大马哈是洄游类鱼种,它们沿着自己的迁徒路线,回到忙牛河去繁育下一代。只有少数走迷路的大马哈鱼,才能游进黑龙江流域。这也是曲德忠和伙计们,秋季去乌苏里江捕鱼的缘由。秋天捕鱼季的乌苏里江,除了成群结队的大马哈鱼,还有哲罗、细鳞、赶鰷、狗鱼,野生鲤鱼和鲫鱼。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两条界江的休渔期,是夏季的6月10号到8月初。夏末从抚远两江流域捕捞回来的胖头、怀头、三花五罗、成为人们餐桌上习以为常的味美菜肴……

今年54岁的王积信曾系统研究考证过抚远人捕鱼的传统网具。他告诉我们:“从清末年间一直到建国前夕,从黑龙江上游逃荒来的流民和政府安置的移民,会捕鱼的很少,都是跟着老达子(赫哲人)学的。”一千多年前,东海女真人的后裔赫哲族人就在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下游和黑龙江中下游聚居生息,狩猎和捕鱼是他们最原始的生存方式。最早赫哲人是在江河里用木叉杈鱼或在小河道里别澆子捞鱼。后来,流民带来的铁鱼叉和棉线网给赫哲族渔民减轻了劳作的艰辛。棉线和麻线网使用前要用兽血染过才能下水捕鱼。由于耐水蚀性差,渔民要两天打鱼用三天去晒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开拓团将尼龙线带进抚远边城,渔民用尼龙线编织的大、小趟网成为新的捕鱼工具。大约在1968年左右,我们从日本引进耐腐蚀、抗老化的胶丝网,一直沿用到今天。编织的大眼趟网,是专门捕捞鲟鳇鱼和大马哈、大鲤鱼、大怀头、大胖头的;编织的小眼趟网,就只能捕捞杂鱼用。还有一种挂子网是赫哲人在小河流、湖泊或冬捕时才使用的捕鱼网具。

曲德忠的老家远在中原,五岁那年随父母逃荒到边城抚远。吃不尽的鱼肉,叫一直忍饥挨饿的曲家人留在了这里,还捎信叫老家的亲戚快点来学捕鱼维生。那时候,只有两条街道的抚远镇住着几十户原住民,其他二百多户人家全是清末年间从关内来的流民和移民。那时候,渔多得吃不过来,一尺多长的鲤鱼两毛钱一斤没人要。那时候,渔业队捕捞的大鱼上交给政府运往内地,杂鱼就分给渔民回家炖吃或炒渔毛。偶尔,也给人们分大鳇鱼肉,算是改善人们依旧忙碌的生活。相比内地人粮食短缺饿着饥荒,得说也是幸福的。

在曲德忠的记忆里,黑龙江大鳇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捕捞得很少了。这里面有渔类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也有政府出于保护鲟鳇鱼繁殖进行限制捕捞的原因。现在,鲟鳇鱼的价格,是那时候的十几倍还多,一条三百多斤的雌性鳇鱼,能卖到15-20万左右。政府水产部门按市场价格收购,用于科学繁育和养殖业发展。这是一个既讲究科学保护渔类资源,又比较有前瞻性的善举。故乡——鲟鳇鱼的涅槃重生

抚远渔展馆与鲟鳇鱼繁育养殖有限公司,坐落在离黑龙江边不到500米远的一个大院子里。据说抚远渔类展览馆,在黑龙江流域也是数一数二的渔类资源展示平台。走进渔类标本展示大厅,那三米多长的达氏鳇鱼和两米多长的史氏鲟鱼,还有玻璃展柜上的100多种渔类标本,让我这个在江南长大的人,第一次见识了中国大陆最北端黑龙江流域渔类资源的丰富和神奇。漂亮的女讲解员告诉我:“鳇渔属鲟科类,体形与鲟鱼相似,生长期15年—20年,寿命最长可达100多年。鳇鱼左右腮膜相连,背黑绿色,腹黄白色,无鳞,身长可达5米有余。肉鲜美、卵名贵、鳔和脊索均可制鱼胶。”鳇鱼生活在东海的鞑靼海峡,春天游到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下游产卵,冬天再和幼子一起游回大海……原来鳇鱼、鲟鱼是近亲只是长相有些不同而已。这些在黑龙江流域存活了亿万年的大体渔类生物,被一些研究渔类资源的学者称作水中的“活化石”和水中的“熊猫宝贝”。

今年38岁的王洪波高挑、帅气,你绝对看不出,他竟然是一位给野生鲟鳇鱼做人工繁育的专家。我们在鲟鳇鱼繁育养殖有限公司鲟鳇鱼种鱼水池边上,遇见正要给种鱼测定水温的王洪波。水池里五、六条身材倾长的野生鳇鱼已是12-30年以上的年龄,这些雌性种鱼全是近两年在从渔民手里收购上来,成为王洪波研究鲟鳇鱼繁育养殖的“宝贝”。1998年已经在水产部门上班两年的王洪波被送到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学习淡水养殖,学成毕业回到抚远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大马哈鱼的产孵、育苗。鲟鳇鱼人工繁育、养殖是他接任的第二个研究课题,已经在产孵、育苗、饲养、亲鱼雌雄鉴定、亲鱼培育和越冬五个科研项目上取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成果。王洪波告诉我们:“野生鲟鳇鱼存活在世界各地江河中只有28种,存活在中国境内的有三分之一,分别是长江中华鲟、白鲟、达氏鲟;黑龙江达氏鳇、史氏鲟;新疆伊犁河西伯利亚鲟、裸腹鲟、小体鲟;中国在对野生鲟鳇鱼进行人工繁育养殖方面,能够形成规模大、规范化产业效益好的地方,当属东极抚远。再说,它能拥有‘中国淡水渔都的美名,一、是依据抚远自然环境里丰富的渔类资源;二、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对濒危渔类和珍稀渔类的保护与拯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于黑龙江流域渔民的肆意捕捞,原本丰富的渔类资源逐渐减少。九十年代末期,虽然渔政部门加强了渔类繁殖期的禁捕管理,但黑龙江鲟鳇鱼种群的恢复缓慢。当时,抚远县的父母官想出“以养为主、捕养结合”的渔业生产模式,支持发展“繁育、养殖、加工、外销”的渔业生产发展方向,坚持守护抚远“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的荣誉和声望,鲟鳇鱼繁育、养殖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抚远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成立,年孵化鲟鳇鱼幼苗50~70万尾,201。年年孵化鲟鳇鱼、大马哈鱼幼苗5000万尾。并在离县城10公里远的大力加湖建起中国最大鲟鳇鱼网箱养殖基地,养殖水面面积5万平方米,投放网箱2000个,养殖鲟鳇鱼200万尾。每年9月末,王洪波与同事们会将繁育养殖的10万尾鲟鳇鱼幼鱼,放流到黑龙江里,使其在野生水域适应两个月的生存环境之后,再奔流到海去越冬。

抚远西五道沟是鲟鳇鱼繁育养殖有限公司的另一个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这里的130多个网箱里,养育着900尾5、6年的亲鱼和几百尾15~20公分长的鲟鳇鱼幼苗。饲养员老玄从4米宽、6米长的一个网箱里,捞出一条近乎一米长鲟鱼给我们看,那是6年育龄里长到30多斤的优良亲鱼。老玄每天给它们喂两次渔食,那些鲟鳇鱼幼鱼却要少给多喂每天5、6次那样。他与另一位伙计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测试水温、水深和观察大小鲟鳇鱼的生长。老玄告诉我:“五道沟是黑龙江的一个江岔子,水深5~15米以上的原生态江河水质,适合野生亲鱼繁育和人工养殖的鲟鳇鱼幼鱼成长。鲟鳇鱼幼鱼成长到4、5岁才能分辨出雌雄,鲟鱼8岁时可以繁育产籽,鳇鱼却还要再等两年到10岁那年才能繁育产籽。无论室内环境还是野生环境繁育养殖的鲟鳇鱼幼鱼,很大一部分是为放流黑龙江准备的。那些4~6年以上的鲟鳇鱼一部分留作繁育用亲鱼,一部分远销到辽宁、北京、江苏、广东等地,那几个地方的鲟鳇鱼养殖业正在悄然兴起。”

我与王洪波站在江堤上,看着蓝天下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色网箱,我想:“鲟鳇鱼这样长的繁育、养殖过程,王洪波、老玄还有好多好多人的努力,也许希望只有一个,就是看见自己放流的黑龙江鲟鳇鱼种群,有一天能够回归故乡涅槃重生。”

猜你喜欢
乌苏里江大马哈鱼抚远
回家
有一种“爱”叫大马哈鱼
执着伟大的大马哈鱼
执著的大马哈鱼
“SB250病毒”是恶作剧
生命咏叹
开发中俄界江游船旅游项目之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