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育
“读”在语文教学中包含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又包括诵读、默读等朗读形式,以及课内、课外等阅读内容。这里我综合以上各个方面,就语文课堂上如何抓好朗读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一、在朗读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须先教会学生质疑阅读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给学生做出榜样,以增强示范、指导作用,拓展学生思维;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增强其参与意识;更要加强方法指导,教会他们质疑的本领,以便逐步提高质疑的质量。
1.在文章标题处质疑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户。教师应通过指导审题的方法去教会学生质疑。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就可指导学生扣题设问:①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②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重要意义?③作者是怎样去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④由标题可以推知文章的语言特点吗?通过思考质疑,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解读课文,就会使学生目标明确,省时高效,气氛活跃。
2.在艺术空白处质疑
如老舍先生的《小麻雀》的结尾部分,那不定的结局就给读者留下了艺术空白,仔细思索,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如下疑问:①小麻雀到底活下来了,还是死去了?②小麻雀最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呢?学生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会使课堂波澜再起,引起回头解读的兴趣,从而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热烈讨论的局面,这就有利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在重点词语处质疑
如学习冰心的《小橘灯》时,读到:“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要引导学生在“好”字上质疑:这两个“好”字含义是什么?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据语境释词义,进而理解句意,把握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贯穿“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中,所有的教师可能都是千篇一律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教师通过阅读课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是怎么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方法了。教师不妨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等学生读完课文之后从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再巧妙点拨,进一步引导,在学生认为疑问多的地方或知识点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这样,“精讲多练”的方法便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在古代诗歌和古文的教学中抓好朗读教学
现阶段,对于古代诗歌和古文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落后的串讲法和翻译法。既先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然后就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结果使原本脍炙人口的诗句篇章变得索然无味。其实古诗词是最适合运用朗读来教学了,只有反复朗读,文章的气氛、灵魂、巧妙绝伦的构思、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等才能一览无余。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教师连诗词也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结果使作品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被几句简单的翻译所曲解、冲淡。更有甚者,甚至让学生把自己的翻译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并要求力争成诵。难怪有人把这样的授课方式叫作“翻电报”,那么这些教师自然也就是标准的“电报员”了。
教授这类课文,教师更应重视和抓好朗读这个环节,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不断地感知和体会,等到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达到一定的程度——即接近于“知”与“不知”,教师再乘势引导,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注解或借助其他工具书,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知课文,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确有疑难的地方,稍作点拨、讲解。这样,读、讲、练相结合,以读促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给他们传授了学习的方法,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朗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虽然说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重视课堂教学中朗读环节,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目前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途径。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技巧培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课文中一些好的词句、独特的构思、好的写作技巧都会印在学生大脑中,并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等到写作时这些东西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于学生的笔端,一篇好的作品呼之欲出,使学生的文章因此而变得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这是朗读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展示。
当然,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必须注意四者并重,避免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更不能重读写、轻听说,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才会别有一番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