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华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的背景,语言是体现文化的载体。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最直接呈现外来文化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很多困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阶段;英语文化意识;现状
一、现状
1.教材
目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英语》(新标准)。本教材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要求,严格按照英语学习3-5级的内容标准,设计了7年级到9年级的技能、知识、学习策略、情感和文化大纲。其中,最后一项便是文化。本教材指出,《英语》(新标准)以开放和兼容的形式介绍外国文化,让学生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同时,在《英语》(新标准)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的编写上,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的同时,逐渐认识和融入世界文化。
《英语》(新标准)在每个模块Unit3 Language in use中设计了“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专栏,结合本模块的主题或者阅读文本,从世界的眼光介绍世界文化。
2.教学
长期以来,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关注怎样更好地进行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和语言能力技巧的培养,却很少介绍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只停留在单纯的知识面上,而不是通过语言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这种只重视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与学,使英语教学成为单纯的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脱离了社会文化语境,使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发生障碍,同时也会影响语言交际和情感沟通。
实际上,《英语》(新标准)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采用了最有效的文化教育方法——体验法。在整套教材中,设计了中外四名主人公和他们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很多课文介绍的是他们的国际交往,也有很多相关任务和活动的关于国际交往的。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同龄人的跨文化交往、体验自己亲身的跨文化交往,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这不仅体现了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文化教育能够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它能够依托我们实际教学的课堂而存在。
二、初中阶段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正确地运用英语交流。因此,培养英语文化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中,第五大点“情感态度目标”中第9条指出:对祖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第10条指出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第六大点“学习策略”中交际策略中第6点要求学生在交际中注重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第七大点“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有了更具体全面的要求,从交际、服饰、饮食、地理位置、气候、历史、传统的体育和文娱活动、重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等对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实现教学情感目标的需要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英语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掌握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以促进有效正确地运用语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阅读理解的需要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也对高中以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薄弱,使学生不能理解英文的某些内容,误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影响了信息的正确率,给学生的考试或者交流带来了很多不便。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语法知识之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翻译过来的英语文本,都是依赖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而存在的,文化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文章。
4.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交际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他怎么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与别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成功地走向世界。所以,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英语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风俗习惯和典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有益于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意识和鉴赏能力,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相关措施与对策
实践证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语言的文化。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关键是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挖掘深层次的情感目标,理解英语教材中各种词汇语法、交际活动、阅读文本背后的文化。现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及对策。
1.增强教师对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教师应该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广义上,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文艺、道德、伦理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常用语、专用名词、格言谚语、成语典故等,都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知识。有学者指出,文化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系统,一名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不同文化的解读上,一种能从生活细节读出意义的多样性。
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要改变只注重英语学习的语言语法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应对考试的陈旧观念,要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出发,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全面性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切合文本,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和实践活动课,确定主题,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文化知识进行讨论、汇报,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去体验、参与到英语文化的学习当中。同办公室、同年级或是同年段的教师可以经常开展有关如何进行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分享经验和体会,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2.深化词汇教学,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知识
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英语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与其本身相差甚远。比如,blue这个单词意思为蓝色,但是如果和mood之类的词连用,就表示“沮丧”“忧郁”的意思;green的意思是绿色,有的时候有“脸色变绿”的意思,如果说green with envy,这就是一个固定词组,表示“十分嫉妒”。这两个例子涉及单词的表面意思和内涵,许多学生会因为不了解词汇背后的含义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在实际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音”和“形”,更要学生了解词汇的“义”,尤其是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联想特征。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汇传达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褒贬色彩,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比如,“蝙蝠”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好运、福气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是“吸血鬼”的象征,在《圣经》中是被上帝诅咒的产物。
单词是英语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学习英语就是从学习字母和单词入手,然后讲单词构成词组,将词组组成句子。单词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单词背后的文化,才是学习单词更深层的内容。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导入文化知识,从单词教学延伸到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学习相关的习语和谚语,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让他们了解词汇所传达的民族情感、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紧密结合教材,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课堂活动中
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涉及了许多针对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和文本。比如,七年级下Module2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就介绍了中国传统春节的相关习俗。在本模块的Around the world中就介绍了西方圣诞节Christmas and Father Christmas;再如,八年级上 Module5 Western music,以西方音乐为主题的教学更加直接地介绍了西方的文艺活动,使西方国家的文化更加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又如,九年级上Module1 Wonders of the world则介绍了世界的建筑文化,带我们去世界各地领略自然和人文的风光。在教材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教师介绍中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意识教育的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在此,以《英语》(新标准)九年级上Moudle7 Australia Unit1 Im looking for the photos you took in Australia为例,谈一下课堂教学中英语文化的有效渗透。本课是本模块的起始单元,是一堂听说课,根据教学设计,可设计以下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渗透1:导入部分(Lead-in)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呈现世界地图(a map of the world),让学生了解Australia的地理位置,对比China的地理位置,从而知道两国的季节相反。然后呈现澳大利亚的国旗(the nation flag)和地图(a map of the Australia),在地图上呈现两个城市堪培拉(Canberra)、悉尼(Sydney)的位置以及两个风景名胜大堡礁(the Graet Barrier Reef)和埃尔斯岩(Ayers Rock)的位置。这些地名的呈现不仅为学生扫除了本堂课中“读”这些地名的障碍,使课堂自然导入,也增强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文化渗透2:听力部分(Listening)
在听力材料中,涉及…did you know it was the largest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world?…从中可知,澳大利亚是世界南部最大的说英语的国家,在听力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认识。
文化渗透3:听读部分(Listen and read)
本课Listen and read部分的文本涉及…Its called Uluru. Its a huge rock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教师适时展示Uluru的图片,同时介绍Uluru是Ayers Rock的土著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实际将文化意识有效渗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对文本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的深度,使课堂从中国走向世界,让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进行环球旅行,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受到英语文化知识的熏陶,逐渐形成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语言。
4.充分利用各种课外学习渠道,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毕竟是有限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这一广阔天地来开发文化学习资源。课外的学习是无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教师可以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的英语歌曲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耳濡目染。此外,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拓展,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以认识发达国家标志性建筑物为主题的认知活动,模仿英语国家交往礼仪为主题的交际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充实的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的舞台,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身边充斥着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声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语言的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应该立足本国文化,面向世界文化,能深刻地理解异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作为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积极创设环境,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方法,培养和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静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教学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9).
[2]王传忠.跨文化交际培养意识中的五个明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7).
[3]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2).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