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兵 王铭 董振亮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违规现象的特点及原因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初试违规;招生考试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报名人数连年攀升,考试作弊活动也有进一步蔓延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考试舞弊,维护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已成为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呈现的新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助考机构组织考试作弊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试题印制、保管环节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窃取试题;二是提前安排人员报名参加考试,在考试环节通过微型扫描设备将试题内容发送出考场,场外人员组织“枪手”快速答题后再通过现代通信工具将答案发送给考生;三是组织“枪手”持伪造或变造证件替考。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原因分析
考试活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综合考量来看,考试违规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及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加之社会环境中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对考试管理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良好考试文化氛围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可以说来自家庭的影响是个别考生诚信缺失、考试违规的重要原因。家长的诚信道德缺失直接影响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以至部分考生产生思维误区,对考试舞弊这种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形成作弊惯性。
3.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国内外需求萎缩,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相应地,部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提高自身竞争力,部分考生不惜靠作弊通过考试,形成了作弊的市场需求。
三、防范舞弊的基本对策
考试舞弊严重危害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笔者认为除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考场管理外,还应针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的新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力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教育
考试舞弊归根结底就是“诚信”问题,我们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考生进行遵纪守法、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宣传的基础上,特别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涉及考试作弊相关条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使广大考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2.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考试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诸多因素的制约,构建诚信考试环境必然要依赖于诚信社会这个根基,更需要与构建诚信社会同步并行,相辅相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于2014年6月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我们应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成员信用记录系统,完整准确记录社会成员考试违规、商业欺诈等不良信用情况,并提供给个人和社会查询使用,将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情况作为其升学、求职就业、职务晋升乃至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严格失信惩罚,使不诚信者无法在社会立足。
3.严厉打击涉考违规违法行为
在全国人大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组织作弊的行为;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行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行为,以及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都将触犯刑法,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严惩。中共中央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在考试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相关条款明确了考试招生舞弊等行为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处罚,为打击涉考违规违法行为、保障考试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需要各相关部门依法治考,从严治考,加大打击、查处力度,严惩相关涉考违规违法人员,以形成震慑效果,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艾连北,孙洪波.大学生考试违纪问题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 29(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