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临床观察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徐敏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HBeAg 阳性CHB患者经过ETV治疗24周后,分为对照组(ETV单药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ETV基础上加用Peg-IFNα-2a联合治疗)32例,继续治疗24周。检测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血清HBeAg和HBsAg、HBV DNA载量在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患者血清HBsAg的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关键词]慢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
HB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纤维化,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上述症状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但随着人们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史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抗病毒的认识已逐渐从抑制病毒复制向持久免疫控制发展,HBsAg的定量水平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HBsAg清除也被较多指南定为CHB达到临床治愈的最理想的替代指标[1]。免疫控制期患者(即非活动性携带者)预后良好,生存率提高,甚至会出现HBsAg清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CHB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IFN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短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清除的概率极低,长期治疗无法避免耐药;普通干扰素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持续应答率较低。核苷(酸)类似物抑制HBV复制,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调节免疫,二者联用可能会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达到血清病毒学应答后长期处于HBeAg低效价水平的CHB患者,序贯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能否提高CHB患者的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率和抗病毒治疗的持久应答率,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这两种抗病毒药物的联用方案,以提出针对CHB患者的抗病毒优化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9~63岁,平均(27.1±12.3)岁。入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所有患者均排除肝硬化,无使用干扰素的禁忌证。排除标准:同时感染其他肝炎病毒、HIV 等,有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1.2方法
患者入组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24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给予恩替卡韦叠加PEGIFNa-2a(180 mg,1次/周,皮下注射,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4周。对照组(n=32)继续恩替卡韦单药治疗24周,总疗程48周。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Synch-ronlx system自动生物化学仪和相应试剂盒检测肝功能,采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CAP/CTM)检测系统(美国罗氏分子系统公司)检测HBV DNA;ELISA法(美国雅培公司12000 SR免疫发光检测系统)检测HBsAg、HBeAg,抗-HBe。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eAg和HBsAg、HBV-DNA 水平、ALT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治疗24周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组各指标比较±s)
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HBs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影响,治疗48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HBs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62、4.088,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束时的应答情况 %
3讨论
HBeAg血清学转换的出现标志着长期预后的改善, 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目前,治疗HBV感染以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主。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能力。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且具有低耐药率的核苷(酸)类似物。但其HBeAg的血清转换率较低,部分患者停药后无法获得持续性应答。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相比干扰素使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升高。在早期IFN的直接抗病毒作用可导致HBV DNA下降,而晚期IFN的免疫调节功能可致HBV DNA下降,宿主本身的免疫重建最终决定了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转归。IFN的作用机制为直接抗病毒作用和对HBV感染的肝细胞的细胞免疫反应的放大,前者通过经信号通路产生的多种抗病毒蛋白能作用于HBV复制、转录的多个环节,抑制HBV DNA的合成,后者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因而具有双重抗病毒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具有较高的血清学应答及较持久的病毒学应答,能够在比较短的抗病毒疗程中实现持续应答。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效果差。由于抗病毒作用的靶点不同,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存在协同发挥抗病毒疗效的可能。有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患者,序贯或联合PEGIFNa-2a治疗可巩固已有的疗效,并实现更高的治疗目标—停药后持久应答,实现安全停药[2]。
本研究在初始阶段(0~24周)先使用ETV,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24周后再加用pegIFNa-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恩替卡韦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48周时HBsAg转阴率分别为10%和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6.7%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pegIFNa-2a可能有利于促进HBsAg 转阴率、HBeAg/HBeAb 转换率升高。CHB的自然史显示,免疫控制期患者(即非活动性携带者)预后良好,生存率提高,甚至会出现HBsAg清除,这提示免疫控制是CHB治疗的关键。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是目前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系统控制病毒所取得的最佳临床评价指标,被认为是最接近临床治愈的状态,也是HBeAg阳性CHB患者可靠的停药指标。血清HBsAg水平与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fly closed circular,cccDNA)及HBV DNA有良好相关性,治疗期间HBsAg定量下降反映cccDNA和肝内DNA的变化情况,持续应答的患者肝内cccDNA及肝内总HBVDNA水平显著降低[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满意的治疗终点是持久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临床上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抗乙肝病毒治疗产生完全应答的患者,至少表现为HBeAg血清学转换,即出现HBeAg转阴和抗HBe阳性的现象。HBeAg血清学转换是抗病毒治疗终点的必要条件之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出现病毒学应答的e抗原阳性患者,序贯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治疗可实现停药后持久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sAg清除[4]。
综上所述,经ETV单药治疗后达到血清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序贯PEGIFNa-2a治疗的疗效优于继续ETV单药治疗,有利于降低血HBsAg转阴率、血清HBeAg水平、HBeAg/HBeAb转换率有利于加速肝组织HBVDNA和HBVcccDNA的清除。
[参考文献]
[1]郭斯敏.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短程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的抗病毒疗效和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14-19.
[2]张鸿飞,陈新月,谢尧,等.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者初探[J].传染病信息,2012,25(6):339-342.
[3]Chan HL,Wong VW,Tse AM,etal.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Quantitation can Reflect Hepatitis B Vires in the Liver and Predict Treatment Respon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12):1462-1468.
[4]万谟彬,翁心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193-200.
本文编辑:王知平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126(2016)01-0036-03
[作者简介]徐敏,男,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