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2016-04-27 00:08杨圣俊赵海静苏丽霞李景涛杨灵芝牛占丛
河北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预医务人员评价

杨圣俊 赵海静 苏丽霞 李景涛 杨灵芝 牛占丛



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杨圣俊赵海静苏丽霞李景涛杨灵芝牛占丛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施控烟,对控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吸烟与戒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4.64%,干预后吸烟率降为2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戒烟率50.00%,干预后62.42%,干预前后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 ;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增长最大,干预前知晓率为53.17%,干预后为66.50%,涨幅13.33%;医务人员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5.75%上升到干预后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明显提高。结论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能力明显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水平和控烟能力;对医务人员加强吸烟危害性、戒烟技巧和控烟专业知识等培训与学习,增强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为患者创造无烟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及干预效果的巩固,从而来带动全社会控烟。

【关键词】医务人员;控烟;干预;评价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我国是烟草生产和销售大国,拥有烟民3.5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达5.4亿[1],烟草的流行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作为医疗保健服务场所,应为就诊人群提供无烟的场所与健康的环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不是医生积极参与劝阻吸烟,没有医生自身吸烟率的下降,整个国家人群的吸烟率很难下降。本文通过对医院控烟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吸烟率、戒烟情况、危害认知的影响及医务人员对吸烟情况的关注,从而评价医务人员控烟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来源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通过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该院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及后勤辅助科室等人员(包括人才代理和聘用人员),共涉及1 200人。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调查方法为自填式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当日审核,发现问题时立即纠正。调查结果收回后集中由专门人员审核后录入数据库。其中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吸烟及被动吸烟有害知识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情况等。

1.2.2干预方法:包括控烟政策的制定(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控烟巡查监督组、制定控烟或无烟政策以及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场所干预(利用健康教育阵地如院内信息网、宣传栏、滚动荧屏、多媒体进行控烟知识宣传报道、候诊大厅等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办公场所禁放烟灰缸及烟草等)、人群干预(对医院职员进行定期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对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咨询服务等)。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干预前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7份,有效问卷583份,问卷合格率97.17%;干预后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有效问卷600份,问卷合格率100%,干预前后时间间隔为4个月。从人口学特征来看,干预前后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各年龄组构成、文化程度和职业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吸烟与戒烟情况

2.2.1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吸烟情况:干预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4.64%,干预后吸烟率降为26.1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年龄组比较来看,<30岁年龄组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0~50岁组和>50岁组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文化程度看,专科和本科组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组干预后吸烟率下降(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调查人口学特征比较

表2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吸烟情况

2.2.2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戒烟情况:通过干预以后,有愿意戒烟的人数增多,干预前戒烟率50.00% (101/202),干预后62.42%(98/157),干预前后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

2.3控烟相关知识与危害认知情况

2.3.1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干预前后烟草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的问题均为“烟中的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正确率为70.15%和75.83%;干预前后正确率最低的问题均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分别为40.82%和50.33%。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认知情况

2.3.2吸烟与相关疾病认识:干预前后知晓率最高的均为“肺癌”,分别为84.05%、87.50%。干预前后知晓率最低的均为“急性牙龈坏死或溃烂”,知晓率为42.37%和54.50%。干预后各问题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除与“肺癌”关系外,其他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对吸烟危害的认知

2.3.3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认识: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对暴露二手烟危害的认知发生改变,对各种被动吸烟的相关疾病知晓率均提高,其中被动吸烟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症的知晓率提高了16.99%;干预前后比较发现,支气管炎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其余问题在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认知

2.4控烟态度情况医务人员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5.75%上升到干预后70.00%,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66,P<0.05) ;认为“可以在室内吸烟区吸烟”的比例由预前的25.04%下降到干预后的16.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干预前后禁烟态度情况

2.5医务人员询问患者吸烟情况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医务人员询问患者吸烟状态的情况

3 讨论

医院作为医疗保健的场所,必须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无烟的环境,发达国家控烟较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先控制医务人员的吸烟率,才能带动全民吸烟率下降[2-5]。本研究发现,在以医院为基础的控烟干预活动下,干预前该院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4.64%,干预后吸烟率降为26.17%,干预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控烟作用,这与程巧云等[6-9]研究结果一致。

从人口学特征来说,干预前后,年龄、学历和职业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0岁年龄组是吸烟率最高的人群;研究结果表明,30岁以下年龄组干预后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两次随机抽样调查的人群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干预时间短;临床医务人员干预后吸烟率下降,提示控烟效果明显[10]。

经过干预,医务人员在控烟知识、控烟态度上均有所改善,询问患者吸烟状况也有了一定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对吸烟、被动吸烟与疾病相关性等吸烟危害的认知均有所提高,干预前后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知晓率最高[11,12],分别是84.05%和87.50%,其中对“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增长最大,干预前知晓率为53.17%,干预后为66.50%,涨幅为13.33%;对“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的认识,干预前回答正确率为56.43%,干预后回答正确率为66.50%,而对“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的认识最低,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仅分别为40.48%和50.33%;对被动吸烟而言,“被动吸烟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干预前后分别是47.34%和64.33%。从控烟态度的研究结果来说,干预后有70.0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室内应该全禁烟,这表明大多数医务人员具有积极的控烟态度;干预后,医务人员对就诊患者吸烟情况的询问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初诊患者的询问率提高了13.65%,说明医务人员已经把控烟工作当作日常诊疗工作的一部分[13],为医生对病情的确诊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表明,控烟干预后医务人员对烟草危害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控烟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提高了其控烟能力。因此,实施综合治理,创建无烟医院,进一步对医务人员加强吸烟危害性、戒烟技巧和控烟专业知识等培训与学习,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14,15],增强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为患者创造无烟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及干预效果的巩固,从而来带动全社会控烟。

参考文献

1姜垣,李新华.中国医生吸烟与戒烟行为.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224-227.

2曲欣,杨冬梅,张力斌.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首都公共卫生,2007,1: 202-204.

3黄海群,刘玲芬,朱蔚玲,等.医院控烟工作的探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63-164.

4刘凯,高田林,沈力光,等.宁夏地区公共场所控烟现状及消费者吸烟行为和控烟态度调查.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875-878.

5奚艳华,徐伟,任文军.上海市闸北区公共场所控烟情况监测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7:209-211.

6程巧云,李红,郭琳娜,等.医务人员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908-3910.

7李妍婷,傅华,黄馨缘,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务人员控烟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73-76.

8王力,鲁培俊,钱国宏,等.兰州地区卫生计生系统控烟工作暗访结果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08-110.

9邓凌,易敬,周和银.荆门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医疗机构控烟状况调查.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5:120-124.

10彭素标,周冰,史平,等.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务人员吸烟现状调查.慢性病学杂志,2014,15:648-649.

11林之靖,朱俭峰,李乔,等.上海市某社区常住居民吸烟状况分析.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828-833.

12施伟燕,韩燕霞,施耀方.健康信念模式对2型糖尿病吸烟患者控烟效果的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27-1229.

13代珍,陈元立,陈永红,等.吸烟者吸烟心理与行为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382-1385.

14高婕.我国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控烟干预策略.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87-89.

15丰素娟,蔡创辉,李辉强,等.对深圳市卫生监督队伍控烟执法情况和能力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25:357-362.

·论著·

(收稿日期:2015-10-02)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20

【中图分类号】R 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703-03

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指令性课题计划(编号: ZL20140120)

作者单位: 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杨圣俊、赵海静、李景涛、牛占丛)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苏丽霞)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杨灵芝)

猜你喜欢
干预医务人员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