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杨慧
摘 要:《水浒传》小说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经典性毋庸置疑。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对英雄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这三种手段来塑造人物。
关键词:水浒传;语言;行为;外貌
作者简介:杨慧(1981-),女,湖北十堰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
罗贯中、施耐庵《水浒传》,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经典,并且在国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进步性与文字的可读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其主题思想还是叙事结构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开辟了新的领域。而明代叶昼曾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因此本文仅就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上进行解析,探讨小说是通过哪些手法塑造出被称为“同而不同”的人物形象的。
一、语言描写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用通俗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基本属于口语化的文学语言,是由作者在人民群众日常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形象生动,明快冼练,富于艺术表现力。无论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往往是寥寥数笔,就使描写对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化,人物性格中有什么特性,在语言上就有明显的表现。既不雷同,也不张冠李戴,言如其人,恰如其分。
《水浒传》中的很多人物由于其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以及性格的不同,每个人说的话是很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语言基本符合本人的身份特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比如英雄们初次见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口中的话也很不一样。小说第八回写柴进初次见到林冲时说“柴进有失迎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这一番话说的既客气,又文雅,还不失柴进的身份。而鲁智深初次见到宋江时所说“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哥哥。”这番话说得既亲热,又礼貌。鲁智深没有柴进那种文绉绉的做派,却有自己的率真性情。我们再来看李逵初次见宋江时是什么样的表现:李逵先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这一番话显现出李逵缺乏对人的尊重,同样也缺少心机,是符合他的鲁莽性格的。但后来当他得知对方确实是宋江时,便大喊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这一番话又充分体现了李逵的热情、真诚、天真,同样也十分符合李逵的性格特点。
除了英雄们初次见面使用的语言不同外,《水浒传》小说也经常通过语言来体现出英雄们的内在思想和性格差异。比如小说写卢俊义入伙,宋江于是率梁山英雄迎接。他们见面后宋江就立即推举卢俊义做山寨之主,自己提出要让贤,于是几个不同性格的人说出了各不相同的话。首先,身为员外的当事人卢俊义说“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若是兄长苦苦相让,着卢某安身不牢。”这一番话完全体现出卢俊义谨小慎微、谦和懂礼的性格特征,也显现出卢俊义很有自知之明,行事很有分寸。我们再看其他人的表现。李逵说:“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叫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李逵的急躁、莽撞、真诚的性格特点。而宋江说“汝等省得什么!不得多言!”短短的一句话却勾勒出宋江此时复杂、不安、带点窃喜的心理状态。总之,《水浒传》小说通过语言手段,让每一个人说不同的话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行为描写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由于自身性格的差异,在面对同一事件时其反应也不一样,这就体现了我们人与人的差异。而在小说里,作者也通过英雄们的行为描写来体现出他们性格的差异。比如面对杀威棒,林冲和武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林冲在入狱后,得知要打杀威棒,面对差拨的讹诈时忍气吞声,“被骂得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之后却依然是陪着笑脸,等差拨发作后递去了“些许薄礼”。而武松在狱中通过好心的狱友知道要打杀威棒时反应却是“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给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之后差拨果然示意武松要收人情,而武松却对差拨说“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到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监狱的囚徒反复劝他,而武松却始终不怕,甚至于到了堂上,管营主动给他台阶下时,他依然我行我素,主动请打,说自己“于路上不曾害病。酒也吃得!饭也吃得!肉也吃得!路也走得!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勾肠债,几时得了!”通过林冲和武松面对杀威棒的反应对比,林冲不愿忍受皮肉之苦,甚至希望交好于监狱领导,以此达到早日出狱,和家人团聚的目的。可是武松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在乎得罪谁,更没想过要提前出狱。
除了单纯的行为描写以外,小说也常常将行为和语言结合起来,以此来体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比如当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时,鲁智深抱打不平,林冲却依然选择了忍耐,“先自手软了,”担心得罪高太尉,并说“不怕官,就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豪言壮语“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两人的对话直接体现两人的态度。林冲身处官场,受气受欺,却只能忍受,不能反抗。而鲁智深无牵无挂,性急如火,疾恶如仇,先出气后快。因此,语言和行为的合并构成了英雄豪杰的性格差异。
三、外貌描写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长的完全一样的人。因此小说为了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也着意于描写英雄的外貌,从而对主要人物进行区分。而外貌描写包括人的面貌、身材、服装、神态气质这几个方面。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比如武松的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再如李逵的外貌描写:“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再看花荣的外貌描写:“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通过这三个人的外貌描写,我们完全能区分这些人物的外貌特点:武松定然是高大威猛,相貌不凡;而李逵首先就是皮肤黝黑,并且面目狰狞,势必是五大三粗;而花荣绝对是眉清目秀,身材秀美,跟美男子很接近。所以,通过比较英雄们的外貌,我们便能很容易地区分英雄。
除了对人物进行面部描写、身材描写,小说也对一些人物的穿着打扮进行描写。穿着打扮也就意味着人物的身份地位。比如写金翠莲的服饰:“鬅松云鬓,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蛾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这段描写里的“青玉簪、红罗裙、素白旧衫、淡黄软袜”便是金翠莲被镇关西胁迫,成为贫苦的卖唱歌女的生活写照。再看后面,金翠莲嫁给赵员外,生活比较富足时,鲁智深见她的打扮是:“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这一段中的“金钗、绿罗裙、红绣袄”便是她生活相对优越的写照。
外貌描写中除了面貌、身材、服装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层是对人物的面部神态描写。就以上面的金翠连为例。在她落难时,神态是“峨眉紧蹙、粉面低垂、汪汪泪眼”,而她生活安定时,神态是“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这前后的神态气质完全显现出金翠莲的前后生活境况。
四、结语
总之,《水浒传》小说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三方面进行细腻、生动、得体的描写,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典范,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