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洁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中,新型的课程对于小学数学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要求越高,由于新型的教育改革还没有进行完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能完全理解题意。本文主要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阐述,帮助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关性意见。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有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2-02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书读的越多越能够增加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思维会更加的敏捷,对于学习中的知识分析能力有明显的帮助,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加强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良好的文字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增加,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和自学能力方面的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应该对于传统的教学进行变革,加强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
一、数学阅读能力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或者探讨中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项特殊性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数字、符号、文字、记忆力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心理活动。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与传统的语言有着明显差别,传统的语言是在日常的积累中慢慢产生的,是社会和政治的产物,数学语言作为一项严谨的,必须精心设计的文字。因此,数学阅读与其他的阅读有着明显区别,它是一个不断进行假设、验证、猜想、推理的主动探究过程,就是在数学文字阅读中完成思维转化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文章内部要使用大量具有特殊性质的数学专用性语言,这种符号既可以表达数学思想,又可以加强与人们间的交流。数学文章再将数学符号与传统的文学语言进行融合时,就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对于文章理解的要求。而想要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就是要将语言进行转化,让数学符号转变为人们更加清楚理解的传统语言。
二、现在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面的数学阅读是老师在课堂上面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行阅读方面的理解,帮助学生对于数学教材、数学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的相关性行为。学生对于数学方面的课外参考书依赖性过强,对于的数学阅读材料主要根据家长、老师进行相关性填补。学生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转化能力较差,在考试中对于题目理解不清是造成考试丢分的主要原因,正是对于数学语言理解上面的偏差,出现了数学成绩不高现象。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讲解”,“课改”后面进行的教学性“探究”,学校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对于数学教学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缺乏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培养。教师教学教学方式更为单一,将书本当成练习题进行使用,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将“将书本打开到第多少页,做第几题”等相关性语言。大大减少了学生对于课本上面文字进行阅读的时间,在课堂上面几乎不会出现阅读课本这样的环节,减少了数学教材在数学课上面出现的频率,给学生造成不重视数学教材现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进行解释等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面的过度讲解,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面的积极性,剥夺了学生对于书本方面阅读的需求。在讲解过程仅仅作为对题目解答的单一性目标,没有将重点放在解题技巧的传授上面。
三、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作为一项特殊性的语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发展就是数学语言的发展,学生能不能完好的理解数学语言主要看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于数学语言的使用两个方面。数学语言使用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在根据数学语言进行思考,进而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对于数学语言理解能力不好,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相应性的困难。丰富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校各科学习的成绩,对于学生在数学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提升学生在对于阅读方面的能力时候,应该先给与学生对于题目理解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在增强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场所。正常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其示范性的作用,运用自己精彩语言激发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兴趣,用丰富的数学语言和手势对于问题的原景进行重现,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愉快地上课氛围带动学生,保证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就感受到知识和数学语言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个人兴趣、学习能力、数学语言运用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定要建立在相对应的情境氛围中,离开了学习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就好像离开了水的鱼儿。创造阅读情境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对于阅读需求,调节课堂上面气氛,调节学生学习情绪,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课本中进行问题的查询和知识的获取的行为。增加更为有内涵的教材,重视在教材之外的数学史料和小知识等运用。辅助的材料主要对于教材中的数学背景、知识的衍生、实践应用等知识进行相关方面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还稍显幼稚,但从实际情况上面看出,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文章阅读能力,同时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上面有着自己的思想。在自行对于课本的阅读中,有效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对比,保持着一直在问为什么的原则,进而对于数学知识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养成课前预习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交流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注意力。
在问题回答中能够立刻抓住文章的重点,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将数学语言可以进行完整的表述,文章的分析能力更加强,对于问题的解决、数量方面问题的理解都高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孩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理解性更强,对于问题的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上课老师和学生的效率更加高。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阅读和相关性的数学课外活动。从反馈回来的教学成果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兴趣。不用增加学生正常生活中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的数学手册,方便与学生间的交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王孝林.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4:60.
[3]张瑞.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25:20.
[4]梅学琴.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