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
一、新课前安排“练”,承上启下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授前安排好与新知识联系较密切的练习,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讲授“归一”应用题的复合应用题,我先安排了如下练习:(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做了多少套?(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几套?(随时变换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出示例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同学们一见这道题,纷纷举手来回答。在新课前安排“练”的基础上解答复合应用题,学生既知道复合应用题是由几个相关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课中安排“练”,理解所学
新课授完后,抓住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巩固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当堂情况,当堂巩固之目的。安排好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模仿性强,做点模仿性练习,对于重难点要多练,但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抓住“精”点讲。以便鼓励学生从中找出解答规律,掌握概念,突破难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练习。例如:讲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准确识别给出的组合图形,于是就让学生分割图形并进行判断,让他们去发现这个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回想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其他的组合图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巩固了新课所学的知识。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学会了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同时,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三、课后安排“练”,巩固所学
对于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之后,就要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况下,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因此就要求教师针对教材的实际安排一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练习题,以便循序渐进,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发展开发了智力。如在教学“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实地调查、统计储蓄种类,并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把2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52%,存期一年,到期后可取出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作为教师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练习的时间过长易疲劳,厌学,注意力降低,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进行分散练习,加强学习进程,分散难点、重点,各个击破,然后系统地联系起来进行练习才有效。对于好、中、差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总的说来,课堂教学中处理好“练”的关系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而又仔细的工作,要随着教材的实质变化而变化。学习数学应从实际生活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取新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练”过程进行实际跟踪,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进行教学调控,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