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带教效果研究

2016-04-26 00:52:05张汝攒邢琰高阿芳刘富德
河北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临床带教品管圈

张汝攒 邢琰 高阿芳 刘富德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办公室



·护理研究·

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带教效果研究

张汝攒邢琰高阿芳刘富德

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办公室

【摘要】目的探索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完善临床实习教育体系,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法采用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改进。将双导师带教模式与传统带教模式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导师制模式带教组的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均高于传统模式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双导师制;品管圈;临床带教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牛津大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思想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1]。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与理解潜移默化地诠释渗透给学生,使他们加深了对本专业学习的认识。导师制让学生与指导老师间有较多机会进行沟通与交流,指导老师良好的个人素质、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对专业的热爱与投入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2]。研究显示护理教育应是基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3],而传统带教模式由不同专科带教老师带教,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表现为分散性和不连贯性,且重使用轻教学,实习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4],已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带教,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临床护理岗位对护理人员的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构建知识、技能的整合人才。临床实践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上起首要作用,而临床带教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护理管理工具,带教过程松散、没有逻辑性。研究显示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热情[5]。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改善各种问题,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因此试行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带教来探讨新型护生临床带教模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对石家庄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本科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6名,女90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0.12±1.48)岁;学历大专20人(占21%),本科76人(占79%)。按照实习编号,分为传统带教组(48人)和导师制临床带教组(48人),分别在中心院区及本院区进行临床实习。

1.2方法

1.2.1传统模式带教组:由护理部按照实习安排,分配到各科室。由学历或者年资较高者,采用传统模式跟班完成临床实习。

1.2.2双导师制带教组:双导师是指每个学生安排两名带教导师。其中一名带教实习导师,负责同一科室全部护生护理理论学习,人际关系处理,思想认识等;另一名带教导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学生与导师同班次,每一个月轮转一个科室,导师随科室不同而变换。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品管圈活动施教,具体方法如下。

1.2.2.1品管圈小组组成:由每个科室护士长担任圈长,带教导师担任辅导员,护生担任圈员。圈长负责科室理论知识教学、人际沟通方法、思想指导等;以及发现、收集圈员和辅导员的问题及意见,制定每周计划,组织实施;辅导员负责临床带教具体实施、督导、执行;圈员负责问题的发现和整理,以及改进措施,并认真完成参与。圈会定于每周日下午四点至六点。每一个科室实习期为1个月,实习期共8个月。主题为“临床实习效果改进”。

1.2.2.2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临床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临床操作技不过硬,专科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联想学习;工作积极性差,护患沟通能力欠缺。临床带教老师:职业素质不过关;操作技能及知识传输能力差;临床工作繁重带教时间和精力缺少,以及缺乏对护生的督导;患者不配合、不信任,非带教老师随意差使,医院管理激励机制有待提高等[3,4]。

1.2.2.3制定带教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护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临床技术不过硬,不能将课本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临床操作的现状。安排圈长(护士长)在每周六进行专科知识讲课。临床实习带教导师(辅导员)进行临床技能示教和培训,采取一对一全程临床带教,从患者入院进行病历采集、用药准备、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护理计划制定、临床操作实施。护生跟从带教老师进行护理查房、值夜班、观摩临床技能操作。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掌握熟练的技能。护生每周以典型病历幻灯片形式进行圈内汇报,护生和导师共同参与、交流。根据医院管理现状,导师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学生与导师同一班次;在临床带教实习内容基础上,由导师与学生交流制定个性化,适其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导师对学生临床实习内容有计划性的督导;适当安排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内容,以便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管理学生,同时采取激励机制,根据学生反馈,每月评比“最美带教老师”,护理部进行表彰鼓励。为保证双导师制临床试验依从性,护理部定期参与圈内汇报;圈长每周反馈护生实习效果;护生每课时实习结束进行学习思想汇报;每科室实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5]。

1.3评价指标2组护理本科实习生在实习期结束,由护理部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护生满意度问卷、护士工作绩效量表。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6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100%。

1.3.1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问卷包括两部分,导师综合素质(50%)、导师工作态度(50%)。由两名护理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分析,对10名护生进行预实验。该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62。

1.3.2护士工作绩效量表采用李红等[6]翻译Schwirian的护士工作绩效量表作为护十绩效评估工具,量表分6个维度,共52个条目。维度分别为领导能力维度5个条目,教育和(或)协作能力维度11个条目,重症护理能力维度7个条目,计划和(或)评估能力维度7个条,人际关系和(或)沟通交流能力维度12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维度10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计分法,第一部分根据条目完成程度由差到非常好分别计分为1、2、3、4。第二部分专业发展维度根据条目完成频率由从来没有到都是如此分别记1、2、3、4。分值越高,表示工作绩效水平越高。根据文献量表均分,3.01~4.00分为护士工作绩效水平;2.01~3.00分为中等;1.01~2.00分为最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64[7]。

2结果

2.12组护生对临床带教实习工作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生对导师综合素质、带教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比较 ±s

2.22组护理本科生护士工作绩效得分比较试验组护生的护士工作绩效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生护士工作绩效得分比较 n=48,分,±s

3讨论

3.1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开展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后,2组护生对带教导师师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显示导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端正学习态度、缓解学生生理压力等[7]。双导师就是护生可以和一名带教导师学习护理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沟通等,跟另一名临床带教导师以“一对一”形式学习护理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至于脱节,护理实习过程中能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导师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职业素质方面经过严格选定,从而提高学生对带教导师综合素质的信任。最后导师与护生双向选择,给了对方更多自主权,使学生跟到自己满意的导师,同时对带教导师试行激励制度,调动带教老师工作热情,将更多的时间和激励投入临床带教工作。师生关系融洽,护生对带教导师的信赖转为对学习的自主行动[7]。品管圈活动也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8]。而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是护生进入科室,由护士长给护生指定安排带教老师,学生与导师之间不能相互进行选择,这种单一的教学不能促进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临床导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也不高,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显著提高。护生由于每天进行机械的操作,重使用而轻教学的模式,使护生缺少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临床实习效果,从而产生恶性循坏,导师之间的一些矛盾也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实习效果,临床带教导师也不能及时跟进。师生关系影响着护生的实习,甚至影响护生职业行为。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试行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能够使师生注意双向互动、互相沟通,护生将自己置身于圈内,而不是独立的一个个体。良好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护生与导师的积极沟通,从而能够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3.2双导师结合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生工作绩效开展双导师制以品管圈活动为实施步骤,临床带教结束后,调查试验组在领导教育能力、重症护理能力、教育协作、计划评估、人际关系交流沟通,专业发展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导师制有利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9,10]。双导师制着重在于一名实习带教导师巩固护理理论知识、人际关系、注重学生交流与沟通。另一名临床带教导师全程一对一带教将课本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历,护生跟随导师进行护理查房,能够全程了解护理步骤,有利于做好健康教育、护理计划评估,使临床实习形成连贯、有序的过程。品管圈活动激发护生自主性,采用头脑风暴,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护生进入护士角色。每周圈会护生以幻灯片形式汇报结合病历,不仅是对临床实习的督促,同时也能提高领导能力,以“导师”的角色授课。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历,能够分析的更加直观、深刻、通俗易懂,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工作绩效。与常规带教模式不同,双导师制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尤其是临床实践过程中,在病房中导师、学生均可提出问题,从启发护生积极去思考,在临床实践前后均有专业的导师根据本科室的疾病特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牢记于心,同时小组内护生们相互学习、探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积极主动讨论,也是护理知识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脑袋里,也减轻了护生们繁重的理论学习负担。

国外研究显示临床实习的质量基于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连续的实践过程、开放性的沟通以及满足学生需要[11]。尽管护理师资队伍是参差不齐的,但是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了临床实习教学的连续性,克服了传统带教模式中由带教教师工作资质、责任心、工作热情的影响,同时解决了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更能激发护生学习热情、调动积极、师生之间的交流,满足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需要。双导师制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护生临床工作满意度,还能够切实提高护生综合素质。面对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护理队伍也应跟上变革的步伐,临床实践学习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阶段,应不断的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改变传统带教模式,选择连续的、开放性的、灵活的带教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翠丽,王克芳.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22-924.

2陈文洁,姚良悦.本科生导师制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进展.护理研究,2009,23:2259-2260.

3Brugnilli A,Perli S,Viviani D.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utorial strategies during clinical learning instruction:Adescriptive study.Nurse Education Today,2011,31:152-156.

4孙爱玲,张东华,高建智,等.临床护理实习试行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19-820.

5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5-866.

6李红,沈宁,李峥.护理本科毕业生专业行为表现与专业态度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6,3:99-101.

7周丹.护士工作绩效与工作价值观.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延吉:延边大学,2011.

8林细吟,张美芬.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及效果.中华护理教育,2013,3: 109-111.

9刘亚玲,李青文.品管圈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3,27: 2934-2935.

10索虹蔚,方海琴. 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在助产专业妇科护理教学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14,14: 564-565.

11Carlson E,Wann-Hansson C,Pilhammar E.Teaching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used by preceptors in nursing education.Nurse Education Today,2009,29: 522-526.

(收稿日期:2015-09-30)

【中图分类号】R 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07-1110-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7.052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11461403)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临床带教品管圈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00:14:56
影响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08:48:07
临床带教对新毕业护生转变角色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00:47:49
基于本科双导师制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关于妇科医学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医学信息(2015年7期)2015-03-20 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