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2016-04-26 19:42沈佳音
公务员文萃 2016年4期
关键词:斯隆威廉斯约翰

沈佳音

五十年前,籍籍无名的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写了一本名叫《斯通纳》(Stoner)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压抑甚至可以说失败的一生:婚姻失败、事业无成、子女疏离。1994年,约翰·威廉斯去世,这本书当时的销量不足一万册,且已经绝版,几乎完全被遗忘。

以上情形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伊恩·麦克尤恩、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名人开始纷纷为《斯通纳》加持,它变成了国际书市上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之一。2015年戛纳电影节上,英美三家电影制作公司一起启动了小说《斯通纳》的电影改编——从约翰·威廉斯当年写下第一个字到五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终于开始正视一位失败者的价值。

一个Loser的一生

2014年,美国,一场《斯通纳》的读书会上,一个上了年纪的绅士起身发言。他脸色涨得通红,显然有一肚子火:“为什么非要我读一个Loser的故事?”他继续说,“他不愿意为国效命(斯通纳在战争爆发时没有志愿参军),他的婚姻简直是场噩梦,工作上只有受气的份儿。他简直一事无成。”他说完之后屋子里沉默了。第二个站起来说话的人打破了沉默,他说话轻轻地,几乎不带任何感情,他说自己读这本书时觉得在读自己的生活,威廉·斯通纳可能就是他本人。

是的,斯通纳就是路人甲乙丙丁。他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天资平平,性格温和。他意外被推荐上大学,按计划学农学,毕业后回家用科学提高贫瘠土地的生产力。

不过,在大二的文学概论课上,斯通纳的启蒙老师斯隆朗诵了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目睹这些,你的爱会更加坚定,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

斯通纳长久麻木的灵魂在瞬间复苏了。

于是,他人生第一次为自己做了决定,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农学,开始漫无目的地徜徉在文学之中。也因此获得了斯隆的垂青得以留校任教,脱离了土地。“你必须记着自己是什么人,你选择要成为什么人,记住你正在从事的东西的重要意义。”这是斯隆给他的忠告。不久后,斯通纳还娶了漂亮的银行家之女,故事到这里像是一个美国梦。

然而,这只是苦涩人生的开始。妻子歇斯底里的变态人格在婚后立刻显现,他的婚姻无可挽救地失败。于是,他把心思放在了女儿身上,在他的书房里,父女俩享受着安静而又默契的时光。妻子又过来争夺,把天真烂漫的孩子变得跟她自己一样抑郁。

系主任处处为难,让他寄予厚望的研究工作难以展开。

对此种种,斯通纳并不反抗,只是一味地退让。约翰·威廉斯的写作节制而准确,用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笔调一点点细致地描摹着斯通纳灰暗的人生。

不曾背叛过自己的生活

你可能也会像那位美国绅士一样将斯通纳的生活归结为一场完败。约翰·威廉斯却不这么看自己的主人公:“我觉得他是个名符其实的英雄。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觉得斯通纳的人生太可怜和不幸了。我却觉得他的人生过得很好。显然,他的生活比大多数人要好。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满感情,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

所以,即便在绝望中,在生命的尽头,斯通纳的内心依然有一份安宁,因为他拥有“唯一不曾背叛过自己的生活”。他平生唯一固执坚持的只有一件事:把系主任指导的不学无术的学生拒于大学教师队伍的门外,并不惜搭上自己的前途和生活。大学是一个远离世界的庇护所,是斯通纳活下去的理由,他不允许外面的杂质玷污它。

所以,表面上斯通纳在霸道的妻子面前唯唯诺诺,而事实上,他的妻子才是那个最虚弱的人,早已被刻板压抑的教育掏空了灵魂。“她的脸庞像副面具,毫无表情,颜色雪白。”

斯通纳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为此,他不惜冒着道德风险拒绝上战场,不惜把女儿让给妻子,甚至不惜放弃挚爱的情人,只求能有一隅角落能够安放自己的书桌。失去这种生活,对他而言才是真正的毁灭。幸运的是,他至死捍卫了。

斯通纳早逝的好友马斯特斯是书里最懂得他的人:“一个单纯的土地的孩子,像你对自己假装的那样?噢,不是……你是个梦想家,一个更疯狂世界的疯子,我们中西部本土的堂吉诃德……你觉得这里有某种东西值得去寻找。”

(摘自《看天下》)

猜你喜欢
斯隆威廉斯约翰
特别条款
特别条款
不公开批评下属
别让鸽子开巴士
妈妈的红沙发
窗 前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