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赵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

2016-04-25 08:05刘保国王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刘保国,和 雨,王 鹏,王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文献著录格式:刘保国,和雨,王鹏,等.三门峡市赵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424-428,430.



三门峡市赵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

刘保国,和 雨,王 鹏,王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文献著录格式:刘保国,和雨,王鹏,等.三门峡市赵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424-428,430.

摘 要: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保护规划需要在保护和开发中寻求平衡。以三门峡市历史文化名村赵沟村的保护规划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进行探究,提出切合实际的保护规划策略,以期对以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赵沟村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村落,在村落格局、建筑结构形式、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信息,是当地社会发展、历史演变与文化艺术成就的重要见证。同时,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村落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迫切任务。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甚至出现大规模行政村的撤并,进而导致大批的传统村落消失,或处于被破坏的边缘,这与村落的保护理念相悖。因此,应及时对传统村落进行规划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放,从而使传统村落走向良性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赵沟村为例,结合其保护利用现状,探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策略,希望能够对以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赵沟村概括

1.1赵沟村特色

赵沟村文化历史悠久,且遗存丰富,始建于宋朝末期,兴盛于明末清初,因村民多姓赵氏得名。现村庄占地面积约3 hm2,距渑池县30 km,距黄河20 km。

村落南北长约280 m,东西宽约70 m,四面环山,依山傍水,村中石头盖房,石板铺路,石头古街巷8条,共长560 m,46座古民居错落有致分布于石板古巷两侧,按豫西建房选址习俗,风水极佳。村落现存明清四合院10座、独宅6座、石头房屋25间、土坯房90间,砖混结构古门楼16座,此外,古戏楼、古奶奶庙和清朝中期时第27任知县赵丛修建的赵氏祠堂等古建筑保存完好。院落门楼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入户拱形门、房屋屋脊和檐角之上的砖雕栩栩如生,顶部飞檐翘角。房屋地基使用当地青石,墙体为四角砖砌,石墙多为黏土逐层夯实而成。村口奶奶庙是用巨大青砖砌成,庙内中殿宇的横梁、窗棂、花门木雕精细;庙前的古水塘紧邻水塘,有中空巨石涌出古泉,无论旱涝,水流始终如一,不大不小,其冬暖夏凉,水质甘甜,是村里的水源。一棵千年古槐,8棵古树名木,以及石槽、石碾、石磨等生活用具也保存完好。

古色古香的村落,古朴的民风民俗,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如今走进古村农家,院里摆放着锄头、犁、耙等农具,家家圈养着牛、羊、鸡、鸭,户户耕地种田,仿佛回到了农耕文明时期,处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土情趣,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1.2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村落在城镇化过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在不可逆的城镇化进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快,在现代化要素聚集的同时,传统元素在逐步地消失。传统建筑年久失修,室内潮湿霉烂、外观破败、墙体开裂倾斜、土坯酥裂、屋顶坍塌、结构失稳,院内荒草丛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严重冲击,有些只流传在老一辈之间,随着社会习俗发生着改变,逐渐被人遗忘,经典的歇后语也被完全划一的现代语言覆盖,消失了原来的风味。

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传统村落的居民也有着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但这种需求与传统的生活方式难免会有所矛盾,随着村民对自身发展需求的增加,人们往往会忽视历史环境要素,在缺乏科学引导的情况下,导致村落无序发展,村内传统街巷面临被蚕食,被拓宽的境况,失去了原有的传统尺度,另外自建住宅多为砖混结构,高度普遍在2层以上,体量较大,在建筑体量、材质和色彩上与村落整体风貌不协调[1]。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此类情况难以控制,有着逐步增多趋势,侵蚀着传统村落历史格局风貌,对传统村落未来的保护形成了威胁。

2 赵沟村保护特色及启示

2.1注重内在动力与外在力量相结合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村落从萌芽、发展、兴盛到衰败都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即由内在因素主导村落的发展进程,所以我国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是内生型的。在封建社会,村级行政机构的真正权力机构是宗族组织,由宗族组织全权负责村落的选址、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等,正是由于强大的宗族力量,才保证了村落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宗族组织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长期形成的村规民约和管理制度依然是村落的主要的管理模式,也是传统村落得以相对完整地保存的主要原因。在赵沟村中,现存的村规民约涉及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如禁止随意砍伐、渠内不准放养牲畜、传承上辈传统手艺,这些不成文的“准法律”,成了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要重视村落的内在因素,扩大村规民约的外延性,激发村落保护的内在动力。

传统村落作为一个自组织的有机体,现在社会的开放性决定了传统村落已经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维持其健康发展,需要市场、政府、社会、技术这四股力量的共同推动(图1)。

2.2关注“新旧关联”的整体性和“借古续今”的延续性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应将传统建筑、自然山水、空间肌理和村民生活生产方式等元素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整体考虑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保护与发展的整体性。虽然在村落建筑中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展示村落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其价值也不及文物建筑,但是,成片的历史建筑构成的整体风貌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为保持古村落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的显著特征,使该村落传统风貌以及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这需要新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从建筑风格、色彩、体量、高度及材料等方面与老建筑相协调,因为老建筑才是体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核心,尽量采用传统材料和结构,最低要满足重要的沿街立面采用当地传统材料的要求,此外还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2]。

图1 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外力解读

2.3明晰保护与开发的辩证性

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遵循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村落不受破坏,为一定历史文化时期提供真实的见证,但保护活动并不是静止不动地保护,不是要一味地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反,需要依靠自身的优势,适度发展村落产业,如旅游开发,健康养生等为主题的经济活动,不仅不会对传统村落造成破坏,而且成了展示历史遗产风貌的新途径,扩宽了筹集保护资金的渠道。赵沟村在保护开发中,以生态、文化、健康、创新为理念,大力培育村落产业,形成了以村落保护产业为核心的六大村落产业(图2)。

图2 赵沟村经济发展产业的组成部分

3 赵沟村保护规划可借鉴策略

3.1规范保护层次,明确保护内容

传统村落保护层次一般分为村域和村落2个层次,村域层次即行政管辖范围;村落整体层次的保护主要包括村落的地形、地貌、重要历史格局及自然、人工营造出来的村落文化格局和村落构成要素。在赵沟村保护规划中,村落层次分为保护街坊的层次和保护要素的层次。保护内容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乡土景观、街巷格局、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影响、文化民俗和地方特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应等量齐观,有机结合,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协调发展。赵沟村保护内容(表1)。

3.2保护村落整体肌理,保持村落历史风貌

3.2.1保护村落传统格局和空间形态

传统村落的格局和空间形态是保护的基础工作,数量多、分布散和年久失修是我国传统村落的基本特点,然而大部分村落仍然保持着较完整的历史形态,延续着传统的山水格局,原有的街巷模式也没有因为旧建筑的破败和新建筑的修建而消失,传统民居虽然年久失修,但仍保留下来很多结构完整的传统民居院落,建筑特色和村落风貌仍清晰可辨,村落整体的古朴形象依然存在[3]。所以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中,应该重点保护村落的传统格局和空间形态,统筹规划制定保护措施,规范村落建设发展行为,延续传统村落的整体肌理。赵沟村传统格局主要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特色民居等)、水系、历史街巷等构成,在保护规划方面,主要是控制建筑高度与风貌,维持现存民居所呈现的格局,保护水系、环境与赵沟村之间的视线通廊,对外围视廊进行保护控制,对景观视线影响叠加地区进行发展上的严格控制,保护村落整体景观风貌和形态[4]。

表1 赵沟村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

3.2.2分类保护和更新历史建筑

传统建筑作为形成村落空间的主要元素,所以对其保护整治是村落保护的中心任务。历史建筑的保护首要原则是维持其原真性,古建筑的原真性是传统村落价值特色的根本所在,在保护整治中应防止不合理的功能及材料的使用对建筑遗产造成的真实性损害,任何修复工作都应力争使用原材料,并采用可逆性的技术[5],尤其注重濒临破坏的建筑的抢救和保护,努力实现历史文化建筑的再续利用。

根据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完整程度,分别采用保护修缮、保留、整治改造、拆除等保护整治模式。建筑的保护整治是赵沟村保护的重要技术措施。村落里的建筑是赵沟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记忆,是文化的丰富和延续。为保证赵沟古村落风貌不受破坏,新建筑就要与老建筑相协调,需进行必要的整治和控制引导。在具体的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与整治方式本着保护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建筑的类别评价及其质量、风貌、层数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赵沟古村落内的建筑物提出分级保护和分类整治的方式措施(图3和4)。

图3 赵沟村建筑风貌的评价

保护与修缮。对历史建筑,应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修缮。对建筑残缺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对建筑整体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拆除建筑院落中的搭建或违章新建部分,恢复其历史格局(图5)。

改善。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6-7](图6)。

图4 赵沟村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式

图5 赵沟村历史建筑修缮前后的对比

图6 赵沟村传统风貌建筑修复前后的对比

整治改造和拆除。整治改造是针对与历史风貌有较小冲突的其他建筑的整治措施[8],即当建筑体量不过于突兀,对村落的风貌影响不大,可通过立面整治等措施使其与古村落风貌相协调时,对该建筑采用整修改造的措施。建筑整修改造时应当保持其高度、体量、建筑风格、材质等与传统建筑相协调,在装饰上不得过于繁复,应谦和自然,反映衬托历史建筑(图7)。拆除是针对应当拆除建筑以及风貌和质量极差的不协调建筑和障碍建筑,即当建筑体量过于突兀,对古村落的风貌影响极大,无法通过立面整治等措施使其与古村落风貌相协调时,应拆除该建筑。

图7 赵沟村整改类建筑整改前后的对比

3.3传承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传承与利用。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对其最原汁原味的保留,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与发展相协调的继承,传承与利用并重,在保留文化遗产精华和内涵的同时注重展示与利用,使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历史长河中,生活在赵沟村的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彩绘、石雕、木雕、木质农具制作、地方戏曲、说书等。重点保护方式有6个方面。(1)合理组织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线路和展示空间。村落原有主要街道为主要的展示路线;利用原有传统空间——祠堂前广场,并沿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线路设置开放空间,利用开放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主要场所。(2)结合历史建筑功能的调整,合理安排商业文化、农耕文化等经营空间与展示空间。(3)结合旅游线路和重点历史保护建筑,按照当地民俗习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如寻根问祖、祭拜等民俗活动,推广赵沟村的特色民俗文化。(4)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具有历史意义的表演项目、手工业、饮食业文化代表登记造册;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5)对确属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尽快列入名录,抓紧落实保护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6)对现存的家谱和地契等珍贵资料都要登记、注册,复印副本,并拍摄成影像资料存档。

3.4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落环境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目前,传统村落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普遍较差,道路质量堪忧,排水系统不成网络,污水直接排放,河流污染严重,电信线路铺设不到位,线路老化,存在信号不稳定和用电安全隐患。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传统村落环境质量低下,宜居性不足,村落缺乏生机与活力[9]。所以在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应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改善村内交通的可达性,创造宜人的步行道路,但应注意保持村落的街巷格局;重塑村落的排水系统,尽量采用地下暗管模式,维持村落的原始风貌;完善村落网络通信系统,宜采用无线网络和地下光纤等模式;提升村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结合当地现存空地、绿化、历史文化构筑物等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等。

3.5合理开发乡村旅游

现在我国乡村旅游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规划不合理和发展模式不健康的困境,但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些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中,在保护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能给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弘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10]。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开发和保护、人与环境直接的关系,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控制旅游人数,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村落在现代的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赵沟村依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旅游经济战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建设具有传统风貌品牌形象的旅游观光区。结合当时的牛心柿、核桃、芍药、山杂果的种植与分布情况形成牛心柿种植区、核桃种植区、芍药种植区和山杂果种植区,另外,结合赵沟村的山体分布情况,形成一个封山育林区(图8)。

图8 赵沟村村落旅游规划的布局

4 小结

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模式将有助于传统村落在现代与传统、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进入一种无序发展和盲目保护的怪圈,失去村落的原真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需要传承村落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方式,而且需要促进村落的经济发展,提高村落人居生活环境,这样才是保护的真谛。

虽然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存在着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但只要本着尊重村落的历史文化,尊重当地村民真正的心理诉求的原则,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合理。希望在未来的传统村落中,房子和树是老的,人和叶子是新的。

参考文献:

[1]胡为为.重庆龚滩古镇迁建空间品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廖科.古镇聚落景观保护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李权威,曹威,张振华,等.对河南地区古村落保护途径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6):192-196.

[4]孟梁.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5]刘仕瑶.苗族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的原真性价值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6]贺欢.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7]毛中华.江孜古城一个西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郑晓华,沈洁,马菀艺.基于GIS平台的历史建筑价值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京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4):19-23.

[9]杜晓娟.古村落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研究:以苏州明月湾古村落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3(7):31-35.

[10]包娟.灰构意象下的青岛凤凰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规划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责任编辑:张瑞麟)

作者简介:刘保国(1975—),男,河南郑州人,讲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E-mai1:whab1122@126.com。

收稿日期:2015-11-09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3-0424-05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43

通信简介:王鹏飞(1964 -),男,河南信阳人,教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E-mai1:wpf110112@sina.com。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