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斯来
(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内蒙古巴彦托海 021100)
鄂温克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地西北坡,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1-3]。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风,日照时间短,风力大小受地形影响,平均风速在4 m/s以内,历年大风天数12 d[4-6]。因此,分析冬季气候特点,对畜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鄂温克族自治旗国家气象观测站温度、降水量、风速、日照、雪深等历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气象资料和历年同期值相比较,分析出温度、降水、风速、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对当地畜牧业的影响。
2015年冬季平均气温-17.5℃,与历年同期相比高1.0℃(图1)。冬季最高气温为13.1℃,出现在2016年3月27日;最低气温为-41.4℃,出现在2016年1月22日。24 h降温大于8℃的天气有3次;日最低气温小于-30.0℃的天气有33 d;日最低气温在-35℃以下的天气有12 d;最低气温在-40℃以下的天气有3 d。
2015年冬季总降水量为25.5 mm,与历年同期相比多3.0 mm。降水时间分布差异大,多集中在2015年12月份,仅2015年12月2日和14日降水分别为3.3、3.4 mm,占冬季降水总量的26.3%(图2)。
2015年冬季平均风速4.4 m/s,比历年同期大1.9 m/s;日最大风速17.8 m/s,出现在2016年3月28日;大风日数2 d,比历年同期多1 d。
2015年冬季日照百分率为65.2%,总时数为959.8 h,比历年同期少35.4 h,比去年同期少56.8 h,冬季光照较弱。
2015年冬季积雪深度与历年相比较浅,最深为20 cm,直到2016年3月6日才到20 cm,到2016年3月20日雪深基本消失。
鄂温克草原2015年冬季平均温度偏高,降水偏多,风速偏大,光照弱,积雪深度较浅等气候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对饲草储备、运输牲畜觅食都十分有利。但冬季中期低温持续天数较长,过低的气温可引起牲畜体温下降,代谢率也伴随下降,血液循环失调。加上冬季牲畜抗病毒力逐渐下降,易患风湿病、关节炎、呼吸道传染病和冻伤,严重威胁牲畜健康。尤其对幼畜、待产母畜更是严峻的考验。冬末气温异常偏高(图3),降水偏多,草场潮湿,对母畜、冬羔(1月产羔)、早春羔(2、3月产羔)的生长十分有利。但病毒、细菌寄生虫敏感源更活跃,牲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会增多。
由于鄂温克草原属于半干旱气候,初级生产随气候的波动而强烈波动,畜牧业生产环境极其不稳定,经常遭受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损失往往很大。常见的冬季气象灾害有白灾、黑灾、低温、风灾等,其中低温和白灾是最为严重的灾害。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非常复杂,但表现出一定规律。气候变化,使部分灾害减轻,也使更多气象灾害加剧,直接或间接地对畜牧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2015年冬季出现极寒天气外没发生其他气象灾害,这对鄂温克草原畜牧业生产影响不大。
根据研究,24 h降温8℃以上,放牧牲畜就会因突然变冷而得病;气温降到-35℃以下,并伴有6级大风持续3 h以上时,会造成无棚圈的放牧牲畜冻死。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较多,广大牧户应做好棚舍的保温通风,及时储备饲草料,及时防御灾害性天气。建议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积极做好减灾防灾的各种工作。
针对气候变化已经造成的显著影响,在宏观层面上,要以政策为导向,以科研结果为依据,以示范来带动,强化人们主动适应气候和加强地方能力建设的意识,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鼓励在目前草地承包使用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制度创新。鼓励自发建立各类的新型牧民合作组织,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高效经营模式,统一应对气候风险,统一执行草地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简称“三牧政策”),统一规划围栏、水源、家畜及其草地利用方式的管理。二是,以家庭圈养为主和企业化规模经营为主的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充足的饲草供应和较低的饲草成本,是维持这种经营方式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增多的情况下,建设人工种草,储备足够的饲草料,畜牧业风险才会降低。三是,要健全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畜牧业生产条件严酷,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弱。通过对未来冬季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气象灾害会更加严重,因此,在过去已经进行大量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将十分重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郭丽丽.呼伦贝尔市2014/2015年冬季气候特点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4):57-59.
[2]王明玖,张存厚.内蒙古草地气候变化及对畜牧业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草业,2013(3):5-12.
[3]孙庶玥,李俊有.2014年赤峰市气候生态环境影响评述[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4):67-69.
[4]赵颖红.呼伦贝尔市2012-2013年冬季气候特点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87-89.
[5]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7.
[6]李青峰,李福生,乌 兰.气候变化与内蒙古草地退化初探[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4):98-102.
[7]张养才,何维勋.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8]高 浩,潘学标,符 瑜.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和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2):175-189.
[9]张存厚,王明玖,李兴华,等.近30年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8):70-75.
[10]王明玖,何劲莉,威格尔,等.气候变化及其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影响[A]∥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C].北京:美国科研出版社,2010:21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