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岱
为加快湖北省恩施市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根据《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及《恩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恩施市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案例。
1案例的主要内容,目标定位和愿景
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恩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提供有力支撑。
2实施案例的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现状
恩施市现有212所学校,其中高中3个、职中1个、初中24个、小学108所、教学点73个、特校1个、市直幼儿园2所。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恩施市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 500多万。为所有中小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多媒体班班通覆盖率达100%、24所初中、35所小学、3所高中配备了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17所乡镇办中心小学、2所市直小学、19个教学点“互动同步课堂专用教室”项目已全面启动;除3个乡各有一所小学未接入互联网以外,其他学校已全部接入互联网;73个教学点,已有29个接入了互联网,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78.8%;220所中小学(幼儿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建成;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幼儿园校车安全监控系统、多媒体班班通管理分析系统等信息化平台运行稳定;全市中小学教师5 000余人,办公电脑3 500台,人均0.7台,至2016年将达到每人1台办公电脑。
3实施案例的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3.1加强领导建设,全面规划部署
恩施市教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打造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部署,提出了“1642”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乡镇中心学校、市直学校校长为成员,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应用指导,建立管理机制,强化督导考评。
3.2规范管理制度,促进效益提升
(1)建立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督办制度、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和年度进展报告制度。
(2)制定并完善《恩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考核细则》(学校、教师、系统管理员),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和专项督导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3)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运用“多媒体班班通应用管理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适时掌握各校“班班通”设备、实验教学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状态,为考核学校和教师提供依据;运用“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提高全市校园安全管控能力;运用“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掌控教师备课、采集教学监测数据,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3完善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应用
3.3.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全面推进“市、乡、校”三级普及性培训,培训市级骨干;依托国家和省级网络培训平台、“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大力开展提高培训,推动每位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3.2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以市为主,国家、省、州、市和学校五级联动,现场与远程协作相结合”的技术支持服务网络。市教育局推进办公室设立技术服务中心,各乡镇设立技术服务组,各学校设置系统管理员或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及时服务和技术保障。
3.3.3保障资金投入和管理
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学校公用经费10%用于教育信息化工程;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根据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特征,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行维护、培训等经费支出。
3.4巧用同步课堂,促进校际均衡
(1)破解资源不到位、开不齐课程等难题,实施“同体式”同步课堂。将教学点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方式,点、校班级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实现教学点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梦想。
(2)破解教师紧缺、开不足课程等难题,实施“支教式”同步课堂。将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利用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困难。
(3)破解教研水平不高、开不好课程等难题,实施“协作式”同步课堂。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强力推进同步课堂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5利用网络研修,实现资源共享
恩施市教育局已经组织本市范围内的各级“名师”“特级教师”和教研员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个人(或个人带领的工作团队)网络工作室160个,全面推进以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的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各学校教师在国家资源平台上注册个人学习空间并加入指定区域的网络教研工作室。通过开展基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协作备课、课例点评、主题研讨”等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省、州、市各级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
4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式分析
本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问题。
(1)教师办公电脑配置落后,难以满足备课需求,配置数量也还达不到人手1台的要求。
(2)学校内部的网络结构不合理,影响信息化应用。
(3)乡镇之间、学校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推进的力度参差不齐。
(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度不够,比如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5)尚未能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和有效运转的保障经费不足。
5实施案例的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
恩施市上下一心,抢抓教育信息化工作试点机遇,努力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以完善硬件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以落实考核为抓手,打造“用技术促进均衡;用技术提高质量;用技术重构教育生态”的三位一体信息化应用模式。整个案例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
5.1计划筹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5.1.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
(1)抢抓“全面改薄”机遇,完成村级小学“网络教室”建立和学校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
(2)落实公用经费10%和新增公用费用主要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教师办公电脑达到1人1台的要求。
(3)指导学校在全面接入互联网的前提下,规范校内网络建设,确保互联网、校园网、恩施市教育城域网通畅、互通。
5.1.2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
(1)委托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市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
规模校大的村级小学培训50名校长,50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引领全市教育信息化。
(2)聘请华师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深入学校,以教学实践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体验式培训。
(3)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管理。
(4)举办教学点教师提升培训,提高教学点教师应用资源的能力。
5.2深化应用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5.2.1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
(1)把班班通管理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使用率的主要依据,在保证优质资源班班通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质量。
(2)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分年度、分阶段,组织每位教师完成一节“优课”,并进行在线“晒课”交流,大面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进一步抓好教学点资源应用,确保所有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5.2.2探索移动学习终端、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1)在恩施市一中等7所中小学开展基于学习终端的互动式学习试点探索。
(2)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固定学习终端的互动式学习探索。
(3)组织师生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
(4)利用信息技术在龙凤初中等7所中小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
5.2.3继续探索3种模式“同步课堂”应用方法
在全市17所乡镇中心小学、两所市直小学、19个教学点和龙凤镇所有学校,全面开展“同步课堂”应用实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5.3总结提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
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成果报告,并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