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016-04-21 06:50吕淑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3期

吕淑华

[摘 要] 美是人类最原始的渴求,即便是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潜意识里对美之艺术的渗透进行追求,这些都通过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情感、节奏、语言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 可以说,美只是知识表达的一个艺术化的形式,提高了知识的可观度,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在学中赏,在赏中趣味地学. 当然,以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知识的方法不是人文艺术等学科的专利,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教师亦可以以这种美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科;美之艺术;方式;可观度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逐渐引人入胜的,何以引人入胜,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教学整个过程有美的张力,疏密、张弛,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如弓之开合,令人赏心悦目. 这需要教学内容到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甚至教学节奏的美的力量支撑. 简言之,教学整体的美需要各个教学环节在章法运用上所呈现的美的支撑. 只有各个环节呈现美的特点,教学整体才更像是一个完整而漂亮的链条,气脉贯通,没有滞碍,自成一体,具有可观性和审美性,以艺术的美学特点装饰知识的枯燥形式,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制造一切令课堂及知识美起来的可能,让学生以美的艺术视角打量数学知识.

对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美的挖掘

数学学科像一个万花筒,囊括着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数化的,他所呈现的美感和色彩波及各个学科,我们可以以人文的视角来观瞧;又或者以历史、建筑、美学等的眼光来审视,数学知识内容都会给我们一个相符的立脚点和着眼处. 因为这种丰富性,其内容又衍生出更多的特点,艺术性便是其中的一条. 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那样:“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这种美便是由数学的艺术性决定的. 可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像一面镜子,数、公式、方程、定理等,这些内容反射出一些潜在的更具有深刻价值的东西,例如某些运用到生活的规律性和哲理,又如涉及美学的各个学科内容知识等. 美扩大了数学知识内容的横切面,也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获得对美希求的满足感. 而且,在美的感召下,学生在数学内容的学习上更易与教师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极其重要,它是教师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依据.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挖掘数学知识内容的美学特点,以他山之石攻玉.

向美的领域延伸的数学知识俯仰皆是,拨弄这条指向美的神经线,数学知识内容便也丰富鲜活了几分.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很多生活化的知识内容,有哲学家指出“生活的,皆是艺术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包括运用到建筑、绘画、剪纸等艺术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黄金分割等知识,这些都是从生活出发又归于生活,包含艺术美学气息的知识内容.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绕开这种气息,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泛泛、平白的讲解,这势必会折损数学知识内容中原本具有的美学特点,还会使学生在枯燥的听讲中昏昏欲睡,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得听讲与教学不同步,学习处处被动,知识的教授演变成知识的灌输. 以黄金分割为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涉及这一概念原理的艺术品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套用“黄金分割”这一内容进行赏析. 例如,站在舞台的最佳位置、植物叶子的排列规律、人体的最佳美学比例、二胡演奏时千金分弦的最佳比值、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画像、维纳斯女神雕像、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等,这些美分布在生活应用、建筑艺术、艺术创作、人体美学、美感创作中,共同指向“黄金分割”这一数学知识内容的根须.

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美的创造

数学内容的美要以一个承载的媒介来呈现,正如,一朵花要被花枝绿叶衬着,一个画家要借一支笔来画美之物一样,美要获得这个推动或托起之力量,才能以相应的形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对于数学内容之美,它是客观的存在物,除了学生、教师需要以美的目光去挖掘之外,还需要一个将其推动和托起在课堂的力量,这一力量便是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不是说,仅有教学内容这种美就足够使学生沉醉了,就如同色彩鲜艳、朵大飘香的花需要好的花瓶相衬一样,花的美已是极致了,但是也可能会因为花瓶的质量、色泽、大小、漂亮程度受到相应的影响. 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内容再美,若没有美之教学方法的相衬,也可能变得不美. 而且,也容易使学生抓不到其中的要旨,教学内容的美反倒适得其反. 所以,教学内容的美,还要配以教学方法和结构的美,它们共同承担着表现整个教学过程美学特征的任务. 在完美的结构和方法之下,教学过程才呈现一种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的美. 在这些美的特点的主导下,教学过程也自成一种节奏美.

关于教学结构美的造铸,教师在教案设计的时候,就要在头脑中勾画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开始、收尾的办法和技巧,还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层次的分明性. 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它不仅决定教学结构的成败,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 一荣俱荣,一败俱败. 所以,最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方法不美的主要原因在于方法的陈旧和墨守成规. 所以,如让其美,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让方法在得当的情况下变得“新”. 单单是“新”还不够,在新的基础上,还要使其“奇特”,发人所未发,让学生耳目一新. 在这里,教师可运用新颖的形式,如课外调查、小组比赛、师生角色互换等形式;还可以运用奇妙的方法,如错题集分享、试卷自拟、场景模拟等;另外,还可以进行特殊实例的列举,如在解一道题的时候,教师可先举出错误解题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错在哪,并以此为戒,进行再次解题.

在这里,教学方法和结构不是分离的,它们互相依托,相互融合,自成一体.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要将其联合起来,既要想方法如何由结构带动,结构如何匹配方法.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简单应用”的时候,教师可确定教学结构,设计课标、重点、难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课标要求可以这样设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合理判断、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认识统计在社会生活的简单应用,并能自行解决关于统计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包含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在设计结构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如统计简单应用中的“货比三家”,教师可以以生活化场景为导入,在场景中,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这里的导入是结构,而生活化场景的运用则是教学方法了. 两相配合,才能收到实效. 但是,没有经过实践的生活场景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理论,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运用“货比三家”去实践,让学生知道如何货比三家以及货比三家的作用,教学一步步深入,这是结构,而实践则是方法.

对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美的探究

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显性的东西,它是容易被学生感触到的,浮在课堂表面的东西,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是一切数学知识内容之美、结构方法之美得以表露于外的媒介. 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中感受到教学情感之美,又可以从教师言语中觉察到教学节奏的美感. 可以说,情感之美、节奏之美囊括在语言之美当中,说话声调的高低急缓,说话语气的威严、亲和,说话方式的严肃、幽默都会影响到教学情感、节奏的美感. 教学情感是学生学习最核心的驱动力,学生的学习愉悦情绪便来源于此. 所以,教师要以丰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不会在课堂学习中生怯,可以尽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节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奏出的曲子,曲子的明快、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势必会让学生内心欢畅愉悦. 那么何以驾驭这首曲子呢,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处理教学速度和强度,让学生整体划一地跟进. 另外,还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何时讲,何时停,何时倒插,何时回返都要合理进行.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教师的语言密不可分.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可用视频导入,介绍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现象,如拉窗帘、开关抽屉、一双鞋、一副眼镜、商店旋转的店门等. 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可用“好不好”“说一说”“试着”之类的词语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没有强制性,是一种商量、不强求的口吻,让学生没有压力. 但实质又是要求的,让学生从不因为感到不好意思而不这样去做. 这种询问的语言本身就是美的,没有阶级的强制感觉,富有情感的美,一连几个问句、几个动词暗示着接下来教学过程的一种节奏美.

不仅仅是一些人文艺术学科对美有一种原始的渴望,有着理性眸子的数学学科也对美有这种强烈的追求. 其美的表现提升了自身的客观性和感染力,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