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波
摘 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1
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学业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好动、比较随意,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同时幼儿也难以学到课程知识。游戏属于幼儿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教学当中,不但可以保证幼儿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提高幼儿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 阐述分析,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 (9):137-137.
[2]张素芬.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求知导刊, 2015(1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