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就业质量

2016-04-21 17:47毕宇占卫国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就业高职

毕宇++占卫国

摘 要: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键问题。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就能够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本文从创新精神、创新环境、创新课程、创新师资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做了简要的剖析。

关键词:创新人才;就业;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中高职相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经过不断努力,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就业率逐步上升。但就业质量不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报告,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平均39%以上初次就业专业不对口,这个数字在学生毕业后的3~5年会更大。除专业不对口外,薪资待遇低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的关键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对口率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硬伤在于很难与用人市场进行无缝对接,针对学生所开展的实习实训教学中,存在着技术落后和设备严重老化等问题,常常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跟不上用人市场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布局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导致很多企业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基础薄弱也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实现培养目标带来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也严重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和达到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学生就业没有任何优势,进一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就业旺,招生畅”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就业旺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具备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多维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据相关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就业逐渐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目标和使命。

社会经济转型导致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根本转变:过去是由国家计委制订相关计划,大学的独立性、学术的独立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束缚了教师思想观念的创新。而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逻辑起点是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有需求就会刺激供给,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拓新局面的人才。

培养创业型、创新型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学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有自信心,敢于承担风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建立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思路。创新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只有不甘平庸,敢于吃苦,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性才可能得到发展。《周易》有言: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综合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创新。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创作实践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传播创新价值观念。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第二课堂等, 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各类学术竞赛为契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创新环境的构建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社会责任,仅仅靠高职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一般来说, 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很难马上有创新性表现,需要经过社会历练和实践, 经历“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才能做出创新性业绩。所以与校园培养相比,社会实践在造就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更为重要。这也就要求除了大学教育之外,政府的政策、规定甚至包括文化氛围、政治理念等,都应该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

现在很多企业觉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拿来就用,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的人才很缺乏。这就要求高校和企业合作,包括校企合作、校产合作,这些合作要落到实处,真正解决问题。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年,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是必须要推动的,企业的专家要到学校里面讲一些就业以后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有所了解。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术和设备,给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平台。

3.创新课程的设置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实现课程的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人才。完善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课程体系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

为了在专业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计划内开设创新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专业创新课程在内容和教法上都应该体现创新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了解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和交叉学科问题,掌握学习研究方法,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专业创新课程之外,还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加大投入,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模式。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打造真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主,改变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组织”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创新型学习。

4.创新师资的打造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由于原有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性,而目前对于教师的“量化考核”,重“量”不重“质”,学术浮躁是常见的问题。所以打造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离不开政策的导向和教师本身的努力。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对于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往往缺乏了解,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产学研合作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让其落到实处是提高师资力量的关键。

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技术上具备创新能力,还要能够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创新,将创新思维融入课程改革设计中,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传递给学生。[2]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关键因素。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2):41-42.

[2]李 波,周朋红.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1):24-26.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就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