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体制之异同

2016-04-21 11:14明晶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琵琶记比较体制

明晶

摘 要:《张协状元》和《琵琶记》都是我国著名的南戏,二者在体制上有同有异。本文主要从结构体制和角色体制来比较二者在体制上的异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张协状元》和《琵琶记》在体制上有很多相同点,但《张协状元》代表了早期南戏的体制形态,多种艺术因素合而未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琵琶记》的体制已随着南戏的发展近乎完善。二者的差异是南戏在早期和成熟期这两个不同阶段下的合理表现。

关键词:《张协状元》;《琵琶记》;体制;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2

《张协状元》是现存完整南戏剧本中年代最早的一部,被称为“中国第一戏,“戏曲活化石”。它代表了早期南戏发展的体制形态。《琵琶记》是我国南戏发展的里程碑,它代表了南戏发展成熟时的体制形态。二者都是我国著名的南戏,它们的体制形态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结构体制

南戏的结构庞大,篇幅长度自由,便于表现曲折复杂的故事。早期南戏剧本既不分出,也无标目。《张协状元》和《琵琶记》本来是没有出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陆贻典钞本元刻《琵琶记》,刊本形式都是一段连着一段,首尾贯穿,牵连写下,中间没有出现任何的出目分隔。我们现在看到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和《元本琵琶记校注》是钱南扬先生在校注时为方便阅读而增加的出,钱先生将《张协状元》分为53出[1],将《琵琶记》分为42出[2]。“角色上下,是一本戏或一出戏一个场子的起迄”,早期南戏一般按照角色上下场来分出分场,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场次。

(一)副末开场

南戏戏文先是由副末开场,介绍创作目的和剧情梗概。一般副末上场念诵两首词,第一首报告本剧的演出宗旨,第二首叙说剧情梗概。但《张协状元》开场的两首词却都是泛说宗旨的:

(末上白)【水调歌头】韶华催白发,光景改朱容。人生浮世,浑如萍梗逐西东。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世态只如此,何用苦匆匆。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若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一似长江千尺浪,别是一家风。

(再白)【满庭芳】暂息喧哗,略停笑语,试看别样门庭。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酬醉词源浑彻,听谈论、四座皆惊。浑不比,乍生后学,谩自逞虚名。状元张叶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欧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厮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说教听。[3]

这两首词只是略说了创作目的,并没有概括剧情。至于剧情,开场却另用一段诸宫调来表述。在接下来的诸宫调中,副末主要介绍了男主角张协的一个梦,这个梦虽跟下文的故事情节有关,但并不能概括全戏的故事。

相比而言,《琵琶记》的副末开场就完整地介绍了创作目的和剧情梗概:

(末上白)【水调歌头】秋灯明翠巾莫,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做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举螯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罗裙包土,筑成墳墓;琵琶写怨,竟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耀门闾。[4]

第一首【水调歌头】介绍了作者的创作目的是宣扬封建的礼教和教化,要创作“动人”的戏文,“只看子孝与妻贤”。第二首【沁园春】则是戏文的故事梗概,讲的是“赵女”和“蔡邕”的悲欢离合之事。副末念诵完这两首词后,没有《张协状元》开场的诸宫调,副末开场至此结束,随后男主角“生”出场。

(二)双线发展

一般而言,南戏由副末开场后的第二出戏就是由男主角担任的“生”冲场,这里便是剧情的正式开端。“生”上场讲述完自己的身世和情境后,第三出就是由女主角担任的“旦”出场,“旦”随生之后上场,讲述自己的身世和情境,接下来的戏文主要就围绕这两位主角双线展开,形成一种悲欢离合的模式。

就双线发展而言,《张协状元》还只是初现端倪。全剧以张协和王贫女婚变纠葛为主线,采用对照手法安排情节,作者一边写张协,一边按贫女。但在这两条双线结构中,所组成的两个故事,有许多是互不相关的,它们不能彼此促进,互为增辉。

相比而言,《琵琶记》的双线结构更为明显和成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考试,入赘牛府,步步青云直上,飞黄腾达,满心苦闷地处于一片繁华富贵的气氛中;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含辛茹苦奉养公婆,拼命在荒凉萧条的境地里挣扎。作者对两地生活进行了强烈对比,不仅仅是人物处境差距,更多的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对照,推动戏剧冲突的深入发展。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可谓是“苦乐相错,具见体裁”。[5]《琵琶记》的双线结构共同敷演一家的故事,共同表演一个主题。两条线索交错发展,对比排列,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开场和双线发展有异外,两剧的整体结构也有不同。《张协状元》的结构松散繁琐,不及《琵琶记》严谨细致。《张协状元》虽体制宏大,情节曲折,但在情节转换和场次衔接方面有疏漏的地方,带有民间作品的原始风貌。这是因为《张协状元》尚处于草创时期,因此结构比较松散,敷排比较拖沓。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评戏文三种时说道:“关目佳者,虽往往有之,然排场之法幼稚,而不知运用方法。”[6]相对《张协状元》而言,《琵琶记》在情节转换和场次衔接方面比较自然,剧本叙事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细致。一方面,作者在情节叙写时详略得当,浓妆重场,淡抹次场。全剧重点叙写了赵五娘的贞、孝和蔡伯喈的忠、孝、情,次要描写了牛丞相、牛小姐和张大公等人。另一方面,全剧场次衔接紧密,自然而不突兀。如第二十出写“五娘吃糠”,在此之前,作者先写了“五娘请粮被抢”和“蔡婆婆埋怨五娘”以做铺垫、蓄势。而且《琵琶记》的每个出目都紧扣情节主线,这也使得全剧结构紧凑。

二、角色体制

中国戏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角色扮演,南戏的角色以生、旦为主角外,还有净、末、丑、外、贴等配角。

“生”是戏中的男主角,扮演书生、进士一类的人物,如《张协状元》中的张协,《琵琶记》中的蔡伯喈。“旦”是戏中的女主角,扮演小姐或青年妇女,如《张协状元》中的王贫女,《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外”是南戏中创造的新角色,是男女主角之外的配角,可装扮老年男子。如《张协状元》中张协的父亲,《琵琶记》中蔡伯喈的父亲;“外”还可装扮老年妇女,如《张协状元》中王德用的夫人。这种外旦发展到明清传奇中,便演变为正规的老旦。“贴”是贴旦的省称,一般扮演青年女子,如《张协状元》中的王胜花,《琵琶记》中的牛小姐。“净”是专扮发乔逗笑一类的人物,而且男女兼扮。如《张协状元》中李大婆,《琵琶记》中的蔡婆。南戏中的“末”不分正副,属于宋杂剧中副末的性质,专扮次要的男性人物,与净、丑在一起,作为插科打浑的对手。如《张协状元》中的李大公、《琵琶记》中的张太公。“丑”是南戏中创造出来的能起重要戏剧作用的新角色,凡男女老少中带有谐谑性的人物,均可丑扮。如《张协状元》中的王德用,《琵琶记》中的媒婆。下面是《张协状元》和《琵琶记》中的角色与出场人物的对应表:

《张协状元》 《琵琶记》

生 张协 蔡伯喈

旦 王贫女 赵五娘

净 李大婆、张协母、学子、客商、山神、士子、店主婆、卖《登科记》者、门子、脚夫、柳永、谭节使和喜郎 蔡婆、老姥姥、媒婆、落得嬉、试官、学童、驿丞、聋子、李社长、陈留人、猿、风子、和尚

末 开场副末、李大公、院公、客商、学子、土地神、判官、堂候官、士子、买《登科记》者、府吏和门子 末、院子、张太公、李群玉、奏事官、首领官、皂隶、宾人、五戒

丑 王德用、张协妹、圆梦先生、强人、小鬼、士子、小二、脚夫和喜郎 借春、媒婆、常白将、令史、学童、里正、瞎子、丘乙己、李旺、虎、风子、县官

外 张协的父亲、王德用的夫人 蔡伯喈的父亲、王德用、牛太师、放粮官、山神

贴 王胜花、养娘 牛小姐

通過上表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张协状元》的角色体制与《琵琶记》的角色相比,明显带有角色体制刚定型时期的特征,如外、净、末等角色所扮演的人物分工还不细,男女不分。如剧中的李大婆与山神皆由净扮演,在第三十三出当贫女动身上京寻夫前,欲去向李大婆辞别,这时扮演山神的净云:“不须去,我便是亚婆。”这种分工不细的现象,也正说明了早期南戏的角色体制虽已定型,但还有待于完善。而《琵琶记》的角色体制已趋于完善,更为成熟,角色有了明确的分工,演员可以按各人所应的角色去扮演人物,如外专扮老年男子,老年女性则由老旦扮演。

总之,南戏《张协状元》和《琵琶记》在结构体制和角色体制上有同有异。二者的共同点体现了南戏的体制形态,二者的差异则是南戏在早期和成熟期这两个不同阶段下的合理表现。《张协状元》代表了早期南戏的体制形态,是多种艺术因素的综合,但是合而未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南戏的发展,南戏的体制日趋完善,《琵琶记》成为南戏的里程碑,各种艺术因素合而化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制形态, 被冠为“南戏之祖”。

参考文献:

[1][3]九山书会编撰,钱南扬校注.张协状元[M]. //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2][4](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琵琶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明)吕天成.曲品[M].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六)[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07:225.

[6](日)青木正儿:近世戏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93.

猜你喜欢
琵琶记比较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浅论朱元璋与《琵琶记》的关系
描写物态,仿佛如生
论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