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质量实验记录单的设计

2016-04-20 16:18李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单的科学实验

李清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从而造成课堂表面热闹,却往往忽略了实验的记录,甚至一节课结束后还有些小组记录单上一片空白。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极为不利的。实验记录既是实验数据的如实记载,又是学生亲历探究问题留下的“足迹”,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有“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观察实验,并作出实验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出简单记录”等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标准中有“尊重证据,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则有更多要求。可见,实验记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重要性。

对此,很多教师都会在实验课中利用实验记录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以完成教学目标。但在设计实验记录单的时候,教师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因而使学生探究效率低下。

首先,欠缺层次性,导致学生兴趣丧失。不同年级的学生科学观察及记录的能力不同,但在很多记录单的设计上却没有得到体现。例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一课所提供的记录单,仅是:观察到水的特点是: 。此实验记录单多以文字记录为主,对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效果欠佳,容易使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

其次,缺乏指导性,导致学生探究效率低下。记录单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是方法上的,也可以是工具上的。图1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所设计的实验记录单。作为三年级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帮助的,而这样的实验记录单只能让学生在记录时无从下手,从而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最后,缺少系统性,导致学生评价缺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让学生使用实验记录单,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不利的。尽管记录单很多时候是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服务的,但真正的实验记录单却是学生成长的印记。由于不能长期搜集整理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也是不利的,评价不能及时跟上,学生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不足了。

实验记录单应自然地贯穿于实验教学中,随着教学进程而呈现螺旋式上升。如何才能合理地设计出实验记录单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 关注儿童心理特征,设计科学的实验记录单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实验记录单的时候,应根据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出基础性的记录内容,同时还应根据可能的发展水平,设计出提高性的记录内容。这样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每个组员都能关注实验记录单,同时在相互协作下,更好地完成实验。例如《观察水》一课,我们可以设计成观察式记录:

这样将原有的实验总结改成了观察记录,更能体现探究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作为三年级学生的记录,观察方法是较为轻松的,属于基础性记录;而水的特点则需要概括和总结,这属于提高性记录(即最近发展区)。这样通过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记录单,不仅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呵护他们的好奇心。

二、 关注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实用的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方式。所谓探究过程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一个思维轨迹。由于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小组的实验都做到全程“控制”,因此利用实验记录单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记录单时,考虑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困难,而不应只关注实验结果。毕竟教材中向学生展示的是静态的、经过提炼的科学成果,其中略去了科学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产生的动态过程。[1]只关注实验结果的验证性实验,很容易使得学生丧失探究的欲望。以《做一名小科学家》中探究鹦鹉站立的秘密为例,我们可以设计成这样:

我发现使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

由于这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探究性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记录单直接让学生写出使各种物体“站”起来的秘密,明显是不合适的。而改进后的记录单通过画“回形针放的位置”这一简单记录方式,学生的可操作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 关注学生主体评价,设计有效的实验记录册

实验记录单作为一课或者一个实验的外在表现形式,记载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成果。但如果仅限于此,那么其价值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我们若能将学生每个实验的记录单进行汇总、整理,就会发现它所呈现的将是小学四年学习科学的一系列探究历程,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轨迹。对此,可以将单一的实验记录单整理成实验记录探究手册,提供给每位学生,并且在每个实验记录后增加评价环节(如表3)。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探究能力的人,既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能力的培养、发展的关注,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此使得评价与实验记录相结合,使得课程与学生的发展相辅相成,使得学生探究欲望不断提升,提高了实验记录探究手册的效度。

纵观实验记录单的设计过程,既是资料搜集的过程,又是自主探究、评价的过程;既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但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记录单还是记录册都必须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不可为设计而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单的科学实验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私营停车
“学讲”理念下新授课活动单的设计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