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视角浅析思想政治教育

2016-04-20 19:52谢立敏宗立华
活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谢立敏 宗立华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既是科学,又是审美艺术。它既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改造与引导,又致力于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品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在培养“完整的人”的使命上,文艺“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这种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价值共振要求我们应该从审美与艺术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考,利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思想内涵与学理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滋养。

[关键词]文艺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关怀,使受教育者超越有限达到无限,实现人性的圆满。它发端于人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追求人格完善与心灵和谐的需要,其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关注科学知识的探索、生存技能的获得、物质生活的改善,而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一方面征服着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丰富和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这种价值品质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塑人”的过程中,应从艺术、审美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考,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美的属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马克思对文艺性质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面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实践活动,自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之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制约整个社会生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把艺术界定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当马克思的目光触及艺术时,便将文艺第一次置于社会结构的庞大系统之中,第一次确定了它的位置。这种理论视域对于艺术意识形态性质的揭示及其社会政治功能的倡导,发挥文艺在推动社会变革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具有毋庸置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众所周知,文艺的意识形态论在当今的理论话语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美国学者格尔茨曾这样慨叹:“‘意识形态这个词彻底被意识形态化了,这是现代知识史上的一个小讽刺”。[1]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意识形态”这个词在其创始人那里本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概念,但现在却变成了一套社会政治纲领。

但事实上,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在以理性启蒙思想的伟大时代,“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最初表现一种分析人的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有益的“观念学”理论,试图以非常精准的方式准确地描述人的心灵,后来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唯物史观基本范畴来使用,表征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宗教、哲学、艺术都是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存在、发展、变化都受到一个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艺术又有其特殊性,它作为人的本质特性最充分的体现,一方面能够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扮演着真正的解放力量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能发挥意识形态的控制作用,以超越现实社会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改造,把社会统治所要求的秩序性和一致性深深地根植于被征服者的灵魂和肉体中。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的意义、功能和价值,都必然呈现出意识形态的性质,都离不开意识形态意义的构建。

艺术社会意识形态性质的确定,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的急速转型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多样化;面对多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交融交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与巩固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异常艰巨。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没有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人们的心灵,就没有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还要关心和关注人的精神家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激发社会主体灵魂的高贵与伟大,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执著奋进,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

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不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就不能成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它是涵容理想与现实双重尺度的健全人格教育,一直以来都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战略性意义。在科学领域里,它引导人去追求与发现真理;在道德品质上,它培养人的德性境界,达到思想道德自由的境界;在价值层面上,它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旨趣就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人性放飞生命,使人获得自己、成为自己、发展自己,使人不断走向未来,走向更高的可能性。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艺术重构,让受教育者有美的享受,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受教育者的心灵。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兼具艺术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精神,使人们获得和坚守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品格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富于激情。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各方面都渗透着美的因素,整个过程都在创造和运用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美的,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激发美好的情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美的,只有崇高的心灵才能塑造美好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美的,人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只有人才能让美成为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美的,只有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大放异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们不仅用理智,而且用心灵感知周围世界,他们深深感到话语的感情色彩”。[2]这表明,理性的、抽象的言语和思想并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汇合成湍急的洪流,只有把美的艺术形式与丰富的理性内容相结合,把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对人生境界美的达成过程。

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广泛关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表达方式的遮蔽与桎梏中解放出来,站在与过去不同的认知基础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领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理想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符合人的需求,获得应有的魅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美的规律

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3]美的塑造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它产生于人的心灵对自由的渴望,寄托了个体对生命圆满的向往,而这种至境追求恰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美的活动领域之一,它需要接受美的观照,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美的规律”究其根本就是“人的规律”、“人的本性”,离开了“人的规律”,“美的规律”也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人类求真向善趋美的天性,必然要遵循“美的规律”,将艺术和美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4]其中“游于艺”是实现“道”、“德”、“仁”的途径。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5]“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6]这就向我们阐明,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接受说教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依靠抽象、枯燥的理论灌输来教育人,而是要依靠社会生活中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们在欣赏美、领悟美的内在蕴意中直观自身,达到至真、至善,即最完美的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在其现实的运行过程,由于艺术和美的要素的缺失,导致理性自我、道德自我对感性自我的压抑,影响了人格的完善。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使“感性事物和人的欲望不至于因缺乏理性尊严而变成至高无上的东西,另一方面,理性法则如刀的义务也不因缺乏感性欲望而令人有强迫接受之感”。[7]只有以怡人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愉悦的生命活动,将“美的规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总之,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适应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期待,就要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视野中寻找创新的生长点,通过审美尺度和“美的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勾勒“理情结构”的黄金比例,赋予深邃的内涵以鲜明的审美价值,这样才能使人在愉悦的直觉体验中迸发出生命本身的最高活力,不断走向自由、无限的生成本性与生命境界。

“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G2013010196)

注释:

[1][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

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31.

[2][俄]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智

育 [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8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162.

[4]孔子.论语·述而.

[5]黑格尔. 《美学》第1卷[M]. 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2:147.

[6]席勒.美育书简[M] .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116.

[7]张世英.美与真善[J].学海,2000(1):14.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