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对策讨论

2016-04-20 09:28郑丽霞
2016年7期
关键词:投入高职教育

郑丽霞

摘 要:在高职教育“质”和“量”两个要素上,社会普遍具有迫切需求,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在高职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分布两个方面,当前国内均存在较大的总体不平衡,其中生均支出比较少,质量情况还需上提。本文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分析,并且将可行性和现实问题综合考虑,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投入

一、增加财政性教育投资,改变高职教育投资的总体不足

高职教育的发展程度,与能否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息息相关,这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特别是现代化企业的优化进步,更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紧密相连[1]。

就全国而言,各级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和财政上的投入程度,在财政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增加高职教育方面的投入,据各地财政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水平,保证高职生均经费标准制定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经费的拨付,尤其对于办校方方面拨付是否按时足量,需要由地方教育监管部门参照制度标准及时督促,同时还要促进当地用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的逐年递增。

二、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加大高职投入的根本保障

纵观全局,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的数额总的来说是持续增长,并与学生数量的增长线性相关,其增长状态保持同步。但从另一角度——生均的角度,明显显示了高职教育生均经费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的事实,因此只有从短板出发,从问题本质来看,制定生均财政拨款的详细标准,相应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才能从机制体制上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提供根本保障,才能保证宏观层面上经费投入量得到保障[2]。

只有通过相应制度和标准,对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这块“蛋糕”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从宏观层面使国家教育经费总体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得以保障,才能切实确保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制执行力的日益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完善高职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努力将高职生均拨款的准则制定规范化、全力增大公共经费对职业教育提供程度,均是敦促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系统建立和组织调整的首要步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增加公共财政供给,弥补生均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指数却呈现下滑,这表明,要使生均经费数额的提高与经济水平的提升保持正相关,不能单靠市场的作用,高职教育生均经费的数额不能与经济的发展程度保持同步递增。基于此,其中的不足需要采取公共财政方面的相关措施加以解决[3]。

本文笔者大胆提出,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与所在地财政收入保持增幅线性相关,同比增长。在此基础上,投入规划的拟定还要参考高职院校当下的学生人数及该校所在地财政收入增加的比例这两因素。如此,才能实现生均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单位投入上切实增加,继而实现“质”和“量”的共同提升。

同时,必须重视民主监督,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必须具备民主监督的制度和体系。实际中,在一定程度上,一部分高职教育成本由个人和社会团体分摊,因此民主监督符合法治精神。通过民主监督,达到对教育经费的支出流向严格把控的效果,进而形成“政府主导,个人补充,社会公众全体监督”的多方位民主监督机制体系。

四、提高财政中立程度,缩小各地生均经费支出差距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的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影响它主要因素在于省级财政实力对于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保持客观中立。为使各地生均经费的支出趋于同等程度,使各地高职教育的发展趋于同一区间,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高职院校的财政转移支付程度必须增加。近年来,对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贫困省份的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加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很大程度提高了这些省份的生均经费水平,从而较大地缩小了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差距。当前,省际间的高职教育发展仍具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改善此不均衡现状,中央财政还需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力度。

(二)在引导每个地区订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支出尺度的过程中,国家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各级政府中,负责高职教育经费的行政主体要明确,从而督促当地政府对高职的教育投入,提高投入效率。同时,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用度的监管控制体系必须在同阶段制定并切实推行。具体实施可采用法律程序,从法律上保护该高职教育生均经费的基本支出原则的实施。

(三)开拓高职教育经费投融资机制,努力将社会资本引入高职教育中去。完善激励监管机制,大力支持全国各界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将非财政性经费投入到高职教育经费中去,通过照章融资、协作办学的形式,进一步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当地高职院校进行资本引入。

五、努力拓宽筹资渠道,保证高职教育健全发展

教育资金的根本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投入资金渠道来源单一、古板不通导致。所以,积极拓展新兴的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摊途径是十分必要的[4]。

首先,加大民办教育的政府支持力度,拓宽教育的多元投入途径。当政府投入部分不能覆盖高职教育培养成本百分之五十以上时,民办高职教育可以作为社会分管高职教育成本的另一方式。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教育的法律规章,构建相关市场运行机制,为民办教育提供友好的生存空间,保障民办教育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国家应尽的责任。通过市场机制,推进民办高职教育,一方面可以为高职教育资金的长期束缚松绑,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改变了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单一性。

其次,督促个体教育投入,拓宽个人投资途径。个人教育投资的客观条件己经成熟,在社会当下利好消费动机与可预计收益心态的驱动下,为了填满不断增大的个人高职教育投资需求,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推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发展,推行系统性的社会投资措施,配套以相应激励机制,投资和捐赠教育。

最后,激励发行教育债券。在加大对高职教育投入模式的方法探索中,不妨推行高职教育债券的发放。通过发行高职教育债券,特别是长久、甚至超长久型债券的发型,可以大规模填补高职教育经费的不足。这是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一次改革,虽然这次改革只是触及改动投资经费的转移路径,然而它蕴含新的因素和长远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经过分析论证,笔者认为,教育债券的发行,对于教育经费投入从目前多元办学体系向未来系统的高等教育债券计划,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要保障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能够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应主要依靠国家及个人为首的投资途径,并致力拓展其他经费渠道,构成多样化的资金筹备途径,这就构成了保证高职经费伴着事业进步稳步提升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 杜安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2] 朱爱国.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2(15):5-9.

[3] 张冰洁 安绍强.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评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35-39.

[4] 郭艳梅 李中国.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49-54.

猜你喜欢
投入高职教育
奥运会的经济账应该怎么算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东营市创新投入机制 发展现代林业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