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一
摘 要:南北时期,南北双方政权变换不断,但经济方面的交流却未断绝。本篇浅要地叙述双方政权的外交关系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使节交换和通商互市两大方面。前者不仅仅是政治层面上的正统之争,亦促进此时的经济交流发展。后者也有着极大益处和些许弊端。但无疑双方政权的外交往来促进了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南北朝;外交往来;使节;通商互市
南北间虽然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政权更替,改朝换代,但是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却是无法被完全阻隔开来的。南北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主要是有使节的物资交换与边境互市贸易两种形式。
使节的物资交换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处在国家层面上的物资交换,交由使节转达,二是使节个人的物品交换行为。国家间的相互交换赠送在经济层面上意义不大,多为生物和新鲜品,更多是在于其象征意义而非经济需求。如刘宋向北魏赠予的黄甘,北魏向刘宋赠予的马匹。黄甘产于南朝境内,北朝求取黄甘,意在贬低南朝为岛夷之地,算不上什么正朔。而马匹的质量则是北朝优于南朝,北朝的赠予马匹之举实则是在宣扬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贬南朝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而其他一些动物以及特有品的赠予也是多为政治意义上的较量,与经济无关。而使节处于自身行为的个人物品交换也多见于史料中,这种则更多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形成。如《魏书》卷五十三《李安世传》中所载,“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北齐书》中也多有载北使的个人贸易,在南朝求取珍宝①以及佛经②等等。交换的物品大多是易携带、易保存、高价之物。使节间的交换虽然多以政治层面的意义为主,但无形中也促进了双方政权下的经济发展。
南北两朝虽然地域分隔,但边境的互市贸易仍往来不断。元嘉二十八年(451)北魏自军队从彭城归北后,即求互市,而北中郎府主薄颜竣认为这样的经济交流无形中会增强北魏的实力,以之为不妥。宋文帝采纳此意见,未许。但历史发展的潮流无可违背,通商互市是两个政权对立发展下的时代需要。孝建元年(454),北魏复求互市,江夏王、竟陵王、何偃等人以为应许之,孝武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南北互市“遂通之”。而南北互市一旦开始,就如颜竣所预料的一样,“卒难闭绝”③。南北通商互市的主要区域在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魏于南垂立互市,以至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④,可见边境的贸易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物资需求,“又弘农出漆蜡竹木之饶,路与南通,贩贸往来。家产丰富,而百姓乐之”⑤,可见南北贸易的往来也不仅仅是实际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百姓的经济收入水平,有利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而淮河岸处的寿春出现了草市⑥,则表示经济贸易的往来更为深入,南北经济交流更进了一步。另外通商互市也有益于特殊时期的物资补充。如北齐皇建年间,淮南有年收成不好,徐州行台左丞苏琼以淮北籴通淮南以补粮食之缺。后淮北造旱灾,请以淮南籴救淮北之旱,稳定了局势⑦。可见南北的物资交换在特殊时期也有利于稳定百姓的生活。然而,通商互市如果不加以管制监控,任由其发展,也会被人钻了空子,以通商互市之名谋取私利,便会出现极大的问题隐患。陈朝时的侯安都即是如此。他利用自身为刺史这一官职以及处南徐州这一靠邻北齐边境的地理位置之便利,谋取个人的利益,大发横财。寻常的物资贸易已不能满足其私欲,于是开始交易违禁物品以获利。不仅如此,更为甚之,开始买卖人口⑧。这种超出常规范畴之外的贸易,显然是不合国家制度的,如果不加以严惩,不仅仅是对于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坏处,更不利于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南北虽然政权对立,但是经济交换却是无法阻隔,这是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所致。很明显,两方政权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点。使节的物资交换,一方面是双方政权利用交换物资的独特性和质量对比,通过使节这一外交媒介进行政治上正统性之争的较量;而另一方面使节个人交换行为也在无形中交换了双方稀缺或者珍贵的物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融合发展。而开辟通商互市,一能丰富百姓物资,二能提高人民经济收入,三则在危机时刻能够及时供应物资。但必须注意的是,通商互市虽然好处颇多,但同时也需加强监管和控制,官员借自身优势而谋利,不利于发展经济,也会危害百姓生活,这样通商互市于百姓于政权稳定于经济发展三方之益的就无法落及实处。
注解:
① 《北齐书》卷三十七《魏收传》:“其年又以托付陈使封孝琰,牒令其门客与行,遇昆仑舶至,得奇货猓然褥表、美玉盈尺等数十件,罪当流,以赎论。”
② 《北齐书》卷三十《崔暹传》:“魏、梁通和,要贵皆遣人随聘使交易,暹惟寄求佛经。”
③ 《宋书》卷七十五《颜竣传》:“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驷,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耶。一相交关,卒难闭绝。”
④ 《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
⑤ 《魏书》卷二十四《崔玄伯传附崔宽传》
⑥ 据《水经注》第三十二《肥水》条记载,肥水经过寿春县,“北入于淮”,“肥水又西,分为二水,……肥水左渎,又西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外。”
⑦ 《北齐书》卷四十六《循吏传》:“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⑧ 据《陈书》卷八《侯安都传》载,世祖诏曰:“侯安都素乏遥图,本惭令德,幸属兴运,预奉经纶,拔迹行间,假之毛羽,推于偏帅,委以驰逐。位极三槐,任居四狱,名器隆赫,礼数莫俦。而志唯矜己,气在陵上,招聚逋逃,穷极轻狡,无赖无行,不畏不恭。受脤专征,剽掠一逞,推毂所镇,裒敛无厌。寄以徐蕃,接邻齐境,贸迁禁货,鬻卖居民……”,以其行为不端并欲反而除之。